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五大围屋同属杨氏 捆绑入选市级文物
作者:符芳晓、陈伟斌、严亮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3-04-20 11:30:30

 

肃穆壮观的围屋内部。

 

围屋大门的石刻门墩。

 

水尾仔围屋的东门。

 

围屋里破旧的景象显现着岁月的沧桑,但掩饰不了它昔日的风华。

 

提名辞

良井霞角村杨氏围屋有大福地、城内、中心屋、乌洋福和水尾仔等五座,均有上百年历史,于2008年被列入惠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堂屋、坐栏式围龙屋、四角楼堂屋等特色建筑结构。

 

围屋——这座城市的编年史

在惠州,每一座围屋都有它特有的风格,唯一不变的是它们都很低调,常隐藏于偏远的清水秀山之间,即使你曾从它身边经过,如果没有留意,也可能会错过,但只要我们进入围屋之中,就仿佛进入时光隧道,明清、民国、新中国,几乎每一个时期都曾在它身上留下过印记。难怪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曾这样说道:当歌曲和传说都已沉寂,已无任何东西能使人们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时,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在“石书”的篇页上记载着人类历史的时代。

如果将建筑称作世界的编年史,那么围屋就是惠州的编年史,它记录了这块土地上曾发生的故事,也间接传递着当地的风俗人情。每一座围屋犹如一位能言说的长者向世人默默地述说着过去的经历和遭遇。围屋中那些穿越历史尘埃的牌匾诉说着屋主先祖的荣耀;烧毁的木门上依旧清晰的伤疤,在控诉着日寇的罪行;屋墙上残存的标语演绎着时代变迁中族人思想的变化;倒塌的房檐似乎也预示着围屋无可奈何老去时的叹息声。

时间推移,时代变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围屋存在的价值。不少围屋已经被认定为市县级,甚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好似一位老人在孤独多年之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部门、族人不时地给围屋以适当的修缮,让它能保存得更好,保存得更久。也许仅从经济价值上说,现在不少围屋并不能给当地带来GDP的增长,但围屋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身份的归属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知道自身的过去,以及可以展望的将来。

如今围屋的功能不再是当初建造时那样,已经很少有人住在里面,族人逐渐离去,唯有围屋留在当地,守护着那永不过时的一方山水,一份人情。

几个月来,南都记者走访龙门、惠东、惠阳等地,寻找围屋,记录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也许还有很多遗漏,还有太多的未发现,但是我们希望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探寻围屋,从它身上发现更多与这座城市有关的风俗人情,使“编年史”的内容更加丰富详实。

 

风云

在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有多座风格不一的围屋,均为杨氏拥有,人们称之杨氏围屋。据杨氏族谱记载:良井镇霞角村的客家人,系于清代乾隆年间从梅县五华南迁而来,他们在霞角村择地而居,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一个村多座围屋入选市级文物

惠阳区尚存有100多座客家围屋,数量之多、风格之全居惠州市各县区之首。其中,散落在良井霞角村,名字分别为大福地、城内、中心屋、乌洋福和水尾仔等杨氏围屋,它们在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和建筑工艺方面颇具特色。2008年,杨氏围屋被列入惠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悉,一个村子同时有多座围屋入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在惠州很鲜见。

五座围屋均有上百年历史

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在霞角村已有200多年历史,而目前保存完好的五座杨氏围屋也均有上百年时间,它们分别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其中,坐落于霞角中部的城内围屋,系最古老的杨氏围屋,建于乾隆二十至三十年间(即公元1746-1756),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而坐落于霞角宏基小学西侧的大福地围屋,建造于清代乾隆五十年间,即公元1785年至1795年,至今已有200多年。

杨氏围屋结构各异

围屋作为客家人群居的特色建筑,有圆形、方形、围龙形等。杨氏围屋结构各异,有在惠州较多见的四角楼式、有堂屋式,还有独特的“坐栏式围龙屋”。其中,大福地围屋气势恢宏,属祖祠中最气派的一座。它属四进堂屋类型,共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共150多个房间;城内围屋则是独特的“坐栏式”,是在民居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其前半部分是三进二横,后半部分则是围龙屋格局。围龙屋内还有一个半月形花园。

水尾仔则是堂屋式,中心屋、乌洋福的建筑形式则属三进两横客家民居。

 

寻访

一座座围屋接踵而来,就像进入一场场奢华的视觉盛宴

从惠州市区驱车前往惠阳良井,我们靠汽车导航前行。到达良井镇,车很快拐进霞角村路口,不到三分钟,我们就看到了“霞角宏基小学”。沿着水泥路行走800米左右,路右边有一座气派的围屋一下子就吸引了你的目光,这就是我们寻访的杨氏围屋的第一站——大福地围屋。老屋、农田、弯弯曲曲的小路融为一体,非常自然的田园风光。

大福地:艺术气息浓厚

大福地祖祠正门门楣上刻着“熏风南来”,东西两侧门分别刻着“仁寿光函”和“霭气祥吉”等字样。走进去才发现里面藏有文化瑰宝。“百鸟归巢”、“七姐下凡”、“嫦娥奔月”等彩绘的山水画在每栋厅堂墙壁上展开,栩栩如生;“百子千孙”、“奕世其昌”“慎修思水”,厅堂栋梁上的浮雕富有神韵。

水尾仔:荣耀牌匾至今下落不明

大福地围屋恢宏气派。不过,很多杨氏后人引以为豪的则是水尾仔。因为受到朝廷“恩荣三锡”的“武进士”杨殿昌曾居住于此。其后代杨新发特别制成的“恩荣三锡”牌匾,也挂在水尾仔堂屋的南墙上。“水尾仔的面积不大,名声却很响”,霞角村村委副主任杨铁城刚走进水尾仔,就迫不及待地用手指着空空如也的堂屋正门告诉我们,当初牌匾就挂着这里。2008年一个台风夜,偷盗团伙一夜之间将杨氏围屋厅堂前的“恩荣三锡”牌匾、雕花木屏和托梁木桩等全部偷走。而后,杨氏后人通过网上发帖等多种方式号召族人齐心协力找寻失去的牌匾。时间在族人的期盼中走过了两三年,至今荣耀牌匾仍下落不明,给杨氏族人留下了锥心之痛。

城内:昔日花园今成追忆

客家围屋有四角楼式、堂屋式、围龙屋。杨氏围屋城内属围龙屋,但其兼而有之的是另一种旧时儿童“坐栏式”结构,这是我走访客家围屋中建构最独特的一座。走进东面大门,顿时像是有东西照亮了你的眼睛:那就是用五块弧形石块砌成的圆门,它的形状像极了月亮,叫“月亮门”。于是,村民们称东面大门和圆门为“日月门”。除了“日月门”,城内围屋最令杨氏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半月形的花园了。它建在堂屋后面与围龙屋之间。花园从后向前倾斜,之前会种上各种奇花异草。不过,岁月流逝,曾经的风水宝地已经杂草丛生,城内的花园只待成追忆。

中心屋:半载的木船高高挂起

与城内围屋一样,中心屋也是东面大门。在东门的门楼下放,记者发现了一条高高挂起的木质划船。杨氏后人杨铁城介绍说,这条木船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因为在当年的霞角村,每年洪水泛滥。村民们自制了木船。当洪水汹涌而至,他们就划着木船往高处逃生。当洪水退去时,再回到屋里继续生活。杨先生介绍说,在挂木船的地方较高,居民还可以把家里较重要的粮食或是其他物品存放在上面,免于洪水浸泡弄坏。

乌洋福:族人显赫,屋塌严重

乌洋福算是杨氏围屋中塌落最严重的一座。1999年,生活在港澳的杨氏后人等捐款维修了围屋中的祠堂部分,而其他的部位几乎都塌落。不过,多位杨氏后人看着断壁残垣,能说出这座围屋走出去的县官和文人。霞光村村长杨先生介绍,近的有宣统二年的举人杨彦生,惠州市东坡亭、东新桥和广州旧体育广场的设计者杨思忠,解放军师长杨汉明等等。

 

对话

计划对良井客家围屋进行分批“申文”

对话人: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文化站站长 郑伟泽

南都:惠州市现存围屋众多,请你谈谈霞角村围屋的特点,即它们有哪些独特之处?

郑伟泽;与其他围屋一样,良井镇霞角村客家围屋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们不仅是客家人防风避雨的栖身之所,还具有对暴力和野兽的防御功能,同时还形象地反映了客家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风水意识。它们在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和建筑工艺方面均具特色,有堂屋、坐栏围龙屋、四角楼堂屋等等。它们主要以天井的多少来计量规模,天井越多,围屋就越显豪华气派。霞角村围屋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以及良井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南都:霞角村围屋均为杨氏族人所拥有。在同一个村子里,能同时拥有这么多间保存相对完好的上百年的围屋,这并不多见,请你分析下它们有哪些历史和文化价值。

郑伟泽:霞角村围屋映衬出良井客家人及杨氏人的变迁史,集中体现了良井客家人在当时社会状况下,选择聚居和封闭式的生活方式,以更加有效地抵御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围屋建筑工艺精湛,有较深的文化艺术内涵,对研究客家文化起着一定的作用。现在,它们能较完好地保存下来,有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价值。

南都:大福地、城内、水尾仔、乌洋福、中心屋,霞角杨氏祖屋有五间,当时为什么想着把他们放一起申请文物保护单位?

郑伟泽:2008年,我们开始筹划围屋申报文物保护工作。根据当时的统计,良井有客家围屋、祠堂大小共300多座。通过了解和采集,大福地、城内、中心屋、乌洋福等霞角村的四座围屋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于是,我们决定同时申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南都:在采访时了解到,其实杨氏祖屋共有六间,目前只有五间一起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有打算把另外一间也申请加进来一起保护吗?

郑伟泽:良井客家围屋众多,分布在各个村落,为不同姓氏后人拥有。我们计划采取分批、分步骤进行申报,争取最大力度来保护良井的客家围屋群。

 

围城

杨震“四知拒礼金”

“经纶盖世推三相,清白传家守四知”,在杨氏围屋,这副对联时时映入眼帘。陪同我们的杨氏后人介绍,这是纪念杨震公的堂联。其中,楹联中的“四知”还有一段典故。据说汉代的杨震,在关西当了20余载的教授。他博览群书,多才多艺,还有高风亮节的情操,时人尊称其为“关西孔子”。后来杨震任荆州刺史,曾保举王密当了昌邑县令。有一天,杨震经过昌邑,王密乘晚上无人时,拿出黄金十斤给杨震以示谢意。高风亮节的杨震坚决不收。王密劝说:“夜无知者”。杨震怒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深感羞愧而退出。杨震“四知拒礼金”的故事在民间传播开来,给杨氏后人树立了典范,教育子孙后代要清清白白,公公正正。

杨殿昌“狮子滚球”考进士

清代光绪初年,出生在水尾仔的客家人杨殿昌,赴京城考进士。在考场上,他边走边运气来到一个重150公斤的“较石”边,一举搬起绕场走了三圈,当第四圈走到一半之时,突然感到体力不支。这怎么办?他急中生智,马上松手,拼尽力气,用右脚将“较石”踢出六七米远。考官见“较石”滚滚向前,拍手问道:“这是何种招式?”杨殿昌回答:“这叫狮子滚球”。考官笑曰:“美哉,美哉!”。就这样,杨殿昌考取了“武进士”,得到了朝廷“恩荣三锡”的荣耀。

水尾仔的正门从没打开过

水尾仔堂屋与霞光村其他堂屋结构大致相同。不过,很独特的是,它的南面门楼已被严实地封住了,而东面的侧面却是永远敞开的。霞角村村长杨先生介绍说,这其中有一段从长辈留下的传说。据说当年水尾仔的正面一开,村庄当年必定会发生火宅,大家谁也说不出其中的缘由。因此,杨氏族人就将其正门封住永远开启东门。

 

旁观

新一代的杨氏后人再也不情愿住在日渐衰败的祖屋里,纷纷迁出,进入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尽管这些客家围屋在2003年已经成功申报成为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围屋里的人不断走出来。它们最终会变成一具空壳,在世人的注目下加快老去,乃至死去的速度。

—— 西子湖畔的网友

花了两个多小时参观完霞角村围屋。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客家围屋,它们的历史和构建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不过,我也深深感受到,要实实在在保护好文物,需要巨大花费。

——惠州网友志儿

客家围屋能使同宗族或同姓氏人聚集而居,它是客家人梦中的家园。触摸围屋就是触摸融融的亲情。

——河南女孩笑笑

 

结语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文,正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惠州人文”几年来一直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给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个阿娜多姿的“人文惠州”,让我们近距离体味千年鹅城的厚实底蕴、淳朴风情,但几年的努力在千年的积淀面前,难免过于苍白,我们在“发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遗珠”。“天下有不散的宴席”,从下周开始,“惠州人文”将由一个记录当代惠州品质生活的栏目“汇生活”所取代。也许你可以这样理解:之前的“惠州人文”是记录惠州“过去之美”,之后的“汇生活”是挖掘惠州“现在/将来之美”。

因为热爱这座城市,所以我们愿意发现这座城市的美。亲爱的读者,请相信我们的眼睛,也请相信这座城市的美丽,让我们一起带着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上路!

 

摄影:陈伟斌

<P style="LINE-HE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