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角村位于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西部,东与良井圩镇相连,西与永湖镇稻园村相接。 霞角村人杰地灵,崇文重教,有着灿烂的文化历史和客家文化底蕴。在浓郁的文化氛围熏陶下,这里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孕育了宣统举人杨彦生,光绪武状元杨殿昌、光绪二十年甲午科举人杨果庵,惠州东坡亭、东新桥和广州旧体育馆设计者杨思忠,人民解放军师长杨汉朋,国民党新一军师长杨伯和,惠州市人大常务副主任杨有义,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等贤人志士。一代代名人,一座座客家围屋见证了这片乡土的辉煌。 霞角村这座人文历史和客家文化厚重的名村,有着五百多年的客家人聚居历史。据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杨氏先祖开始迁入霞角村,并陆续修建了各具特色的围屋。据统计,杨氏先祖在良井镇先后建起60多座围屋(或祠堂),其中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霞角村就占有5座。霞角村客家围屋在建筑风格和元素上集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建筑主要以清朝为主,尤以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居多,是客家民居受广府地区建筑影响最直接的地区之一。围屋以“四进三横”为核心,左右分间为单位的“实心式”客家围屋,围屋大多规模宏大,依山而建,前低后高,中轴对称,层次分明,主要的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设置于主建筑两旁,门前有半月池,背后有“风水林”,主体是中轴线上的堂屋(又称祠堂),多为四进,也有三进,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围屋防御性能强,墙上设有哨口和枪眼,碉楼之间有巡道相通,装饰较为华丽,造型气派,内墙壁画色彩分明,栩栩如生,空间布局合理,私密性较好,学术上统称为归善式客家围楼。 大福地祖祠,建造于清乾隆五十年,距今已有222年。大福地祖祠是一座气势恢宏、融自然景观、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客家古建筑。 该民居属四进堂屋类型(初始规划建四个碉楼,后因建设资金欠缺,只在西侧一进建了一个),坐北朝南,两层结构,楼角3层,占地面积 第一栋建有一个大门和两个侧门,三门朝南,门框皆用 祠堂建筑工艺精湛,富丽堂皇。每栋厅堂墙壁上方彩绘着山水画“百鸟归巢”、“七姐下凡”、“嫦娥奔月”等壁画,至今栩栩如生,精美无比。厅堂栋梁上浮雕着“百子千孙”、“奕世其昌”等字,字体严实酣畅,甚富神韵,正门接开阔的禾坪(晒场),前方有一半月型水塘,面积约 如此辉煌、闻名遐迩的祠堂,成为当时良井标志性建筑,在清代末期出版的归善县地图,只有“大福地”坐标,却寻觅不到“良井”字样。 水尾仔村祖屋,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长 该祖屋还充满神秘色彩。南面正门被严密地封住,而东面的侧门则永远敞开着——据说正门六十年才能开一次,若平时一开门,当村就会发生火灾。这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水尾仔祖屋还是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清光绪初年,水尾仔村杨殿昌(又名杨国威)赴京城考进士,在考场上,他边走边运气来到一块重 城内村祖屋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46年),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该民居是堂屋、围龙屋兼而有之的“坐栏式”(似旧时儿童坐椅),属客家建筑体系中的一种,它是在民居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其前半部分是围龙屋格局,整个民居占地约 这座“坐栏式”古建筑,外墙高约 民居后半部分的围龙屋是堂屋的扩展,其结构复杂,气势尤存。它与堂屋两边横屋顶端相连,将正屋包裹其中,属三堂二横一围龙。围龙屋依屋宇门而建,整座屋宇跨在屋宇与平地之间,从屋后制高点向前看,视野开阔,俯瞰全局,半月形池塘,辽阔的田野、如诗如画的山景,尽收眼前。后面的围龙屋与池塘对称相合,整体形成一个圆形,富有天圆地圆的意思,犹如阴阳两仪的大极图,象征着整座屋宇自转于小宇宙。整座屋宇有九厅十八井,九十二间房,外观视觉上象一座城堡,故有“城内村”之称。 忠心屋祖祠,原名“九福堂”,始建于清代乾隆末期(1790年~1795年间),建筑面积 忠心屋祖祠建筑形式是三堂组合。属三进两横客家民居。第一进是“下堂”,第二进称“中堂”,第三进称“上堂”(又叫祖堂),是祖祠的核心部分。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四周围墙为灰沙夯造,围墙高 三进的厅堂上有木梁雕“三多四必,金玉满堂”,工艺精湛。一栋的正厅石刻“关西流芳”四个字,两侧有木雕,华丽而精美。二栋屏风中间,木雕一个大圆形“福”字,“福”字上边篆刻“福禄寿”三个字,面积约有 乌洋福祖祠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相传杨凤山的孙子杨和钧当年来到该地,看到四周被水包围,一片荒芜,一群群的乌鸦迎着夕阳从四面八方聚集此地,他顿时生悟,认为这是一块福地,遂取名“乌鸦落洋福地”,而后简称“乌洋福”。 乌洋福祖祠座落在霞角村西部中心区,属三进两横方形堂屋,南墙建一大门,两个侧门,侧门与后门相互对称相互呼应。整座建筑坐南向北,分为半月池塘、天坪、堂屋、风水林四个部分,总面积4600多平方米,其中半月池塘、天坪、后山的面积相等,均为 堂屋设计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均衡对称。整座堂屋呈现一个矩形,长 霞角村有着近500年历史,历经沧桑,留下了特具风格的围屋,同时又保留着客家人纯朴、勤劳刻苦却又非常重视文化、礼仪和风俗的传统,其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传统饮食和特色传统风俗流传至今,客家山歌、客家服饰、春节舞狮、清明祭祖、诞生满月、乔迁新居、霞角草鹅、包粽子等各具特色。春节舞狮:每年春节从初一到年宵是舞狮活动最高潮、最热闹时节,首先是采青、点睛和拜祖开光等仪式,然后燃放鞭炮,锣鼓喧天到各家各户登门拜年。 政府对现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很重视,不断传承和发扬传统客家文化精品已成为霞角群众的共同心愿,并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早在2003年前,我们就积极主动地把大福地祖祠、水尾仔祖祠、城内村祖祠、乌洋福祖祠申报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对这些古建筑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