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围的正门门楼中央写有 “紫气东来”4个字。
吉水围的南门门楼上面分为3层,灰色琉璃瓦屋角飞檐斗拱,颇有气势。
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吉水围已经破败,它期待着得到修整和重新开发。
吉水围旁边的古码头保存完好。 博罗县公庄镇有一座名叫吉水围的古老村落,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大院子,500年来依然如故,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满院子的古老传说,至今仍吸引着不少人远道来访。村庄四周用灰沙筑成 围城内有房子400间结构类似四合院 从公庄圩镇出发,沿着平整的水泥村道,车行大约10分钟,来到公庄镇南溪村吉水围村民小组,就能看到一座围城。沿着古老的围墙,看到的是一座大门楼。门楼高约 沿着古围墙再往前走,只见一座有10多米高、分为4层的大门,门框顶上刻有“紫气东来”4个大字。这是古民居的正门。走进大门后是一个用石灰和沙打成的小广场,迎面是育堂朱公祠,两旁是规格相当的房子,结构与北方四合院相似。每座房子分上5间和下5间,约有40座,有近400间房子,房子所用材料相同;座与座之间有小间隔开,有小门相通,前后座有大巷隔开;每座房子的大门有双重门,一重是通风门,另一重是双扇门,门框和门槛都用麻石条砌成,门前都有2个石墩,供乘凉坐。这里的大小巷没有两样,均用鹅卵石铺成,外村人进入村子,难以辨认方向,如同走进迷宫。村中四周有楼角,有前庭后院,还有书房、花园。现在村中仍保留着清朝时的练武石、石锁等古物,村中所有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哪怕是在盛夏,待在村子里人们也会觉得很凉快、舒畅。屋椽上的雕刻和绘画很精美,还配有许多诗句,充满自然和人文气息。 外围城墙为抵御入侵非常坚固 说起吉水围得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清朝时,老祖宗朱怡正在公庄镇近石村居住,靠砍柴为生。相传朱怡正在一株古松树下的石板上休息时,梦 见石板下藏有三缸银两,美梦醒来,他不辞劳苦移开那块巨石,用锄头挖至深处,居然真的挖出了三缸银两。有了那么多的银两,朱怡正选择了一河一溪环抱且远望犹如一条长龙盘旋、又似一朵水上莲花的风水宝地安居乐业。由于该地三面环水,且先人移居此地时种植桔子,故名此地为“吉水围”。 朱怡正成家立业后,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很快就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叫耀财,次子叫耀国。他们相继成家后,耀财生下荣和、俊和、协和、裕和4个孙子,分为4房在东门居住;耀国生下元隆、聚隆、泰隆、元通4个孙子,也分为4房在南门居住。 朱怡正的第三代后,人丁兴旺,财大气粗,生意兴隆,地租增多,日子过得非常红火。这里曾有这样的说法:“本村油缸的油比别村水缸的水还要多。”吉水围人发迹后,广置田产。 为了抵御入侵,吉水围人在房屋外围筑起城墙,城墙由沙石等筑成,非常坚固。墙上留有炮眼,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楼角,在过去的岁月中,四周的墙上留下累累的弹痕。整个村子只有2个门可以进出;2个门楼建筑造型独特,有浮雕,上面有飞龙舞凤、飞禽走兽等。吉水围的南门上方写有“鹿洞家风”4个字,这是对朱熹及其修建白鹿洞书院的敬意,包含荣耀和鞭策之意;东门是吉水围的正门,门楼的中央写有“紫气东来”4个字。以前的门楼两旁设有哨所,天黑前,城门紧闭,哨兵荷枪把守,同时还有2门大炮和6门土炮抵御入侵。大炮上刻有“威武将军”字样,各重 周围风光旖旎 为博罗县最大的客家古民居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综合信息月报(2009年4月)提到,吉水围古民居位于博罗县公庄镇吉水围村,有500多年历史,现居住300多人,全村姓朱,村庄四周用灰沙筑成 吉水围周围风光旖旎,公庄河从旁边流过。河边有大片竹林和茂密的树林,有些树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主干要五六人手牵手才能抱住。在古村落靠近河边的果园里,生长着许多有上百年历史的荔枝树,这些荔枝树枝繁叶茂,姿态奇特,烈日时在树下乘凉,别有一番情趣。在竹林深处的公庄 河边,保存有两个完好的古码头。从吉水围到古码头,距离不过百米,由一条小路相连。听老人讲,以前公庄河的航运相当发达,吉水围的码头有时一个晚上停靠20~30条船,附近兴起了一个大集市。1970年后,由于山区大量开发林木和矿物资源,又兴建水东陂水库,主要水源被截,加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流沙淤塞航道,河床日浅,公庄河航运断航。 将被打造成客家民俗文化景点 面对吉水围古村落的现状,当地政府正在进行保护和修缮。公庄镇政府成立了第三产业开发服务队,将对全镇旅游等方面进行开发。他们正对古村落进行规划和包装开发,欲将其打造成旅游景点,并充分挖掘吉水围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建设客家文化、民居文化展示长廊。 “吉水围是全镇最大的古村落群,其他村也有一些古村落,但规模没有这么大。而且吉水围古村落前面不远处就是公庄河,河边还有村庄、百年古树、果园、竹林。地理环境的优势,加上古村落群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满院子的古老传说,我们可以对这里综合开发、整体打造,同时把全镇各种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比如,在附近的公庄河开发水上划船、官山村森林公园登山等项目,让游客既能欣赏到古老的客家民居建筑,又能亲身体验客家传统文化、品尝客家风味美食,同时享受乡村美好的自然山水风光。”公庄镇党委委员范伟雄说:“目前,我们已经把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好了,接下来准备请专家做详细的旅游开发规划。相信随着项目的逐步开发,古老的村落必将重现生机。” (原载2011年11月20日<<东江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