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四周环湖形似蟹有人九代不扶犁
作者:李松权、姚木森、苏冠明、苏雪婷    来源:惠州日报    日期:2013-04-27 10:56:52

 

▲赤岗村地形如螃蟹,这是蟹腹部最大建筑“八甲”

 

 

 

▲据说这是当时有钱人家才有的窗檐。

 

 

 

▲美乾书室里的红砂岩浮雕。

 

 

 

▲一抹绿色攀沿在七甲崇庆堂琉璃瓦柱上,让古老的建筑平添几分生机。

 

 

 

▲古村落如今还有村民居住。

 

 

 

▲一口颇有历史的石磨被闲置在八甲村巷。

 

 

 

◆屋檐下精美的木雕。

 

从高处远看,赤岗古村就像一只大大的螃蟹静静地躺在湖泊和水塘中央,蟹腹部一处建筑最大,称“八甲”;蟹钳部较小,分别称为“七甲”和“五甲”。

“我们这个古村的巷道排水流畅,从不积水,一年到头不见蚊虫,晚上睡觉都不用挂蚊帐。”今年78岁的杨荣光老人一边给记者带路一边介绍。

走在古村八甲用石板铺成的古巷里,记者看到硬山顶、阴阳瓦、青砖墙体的房屋排成6排,每排相距3米;每3~5户之间是2.5米宽的巷道,巷道纵横交错,成井字排列。八甲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据杨荣光介绍,古村最多时有600多户人家。

离开八甲,记者一行走进不远处的七甲和五甲,这里的古村建筑结构与八甲相似,但是规模相对较小,其中七甲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五甲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

古村落唯一的出口建于村落西部的“七甲门楼”。

八甲、七甲和五甲各建有祠堂,分别为崇礼堂、崇庆堂和综堂,每个祠堂都编写有各自的族谱。

走进七甲南部边缘的美乾书室,杨荣光指着用红砂岩做门框的古屋告诉记者,赤岗村很久以前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特别是清朝时的教书先生杨黎光一族,由于开学堂和做生意,生活较富裕,被邻里称为“九代不扶犁”,意思是赚到的钱足够让子孙九代人不种田也能安逸地生活。

杨荣光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出行主要走水路,每家每户都有一条木船,赤岗因此有“水乡”之称。

杨荣光还说,赤岗村以前生产条件十分恶劣,有民谣“日头一出似火烧,晒死高田禾收,水浸低田禾割,耕田至死风流”。但是,赤岗人的祖先吃苦耐劳,经过辛勤耕耘,现在的赤岗成为潼湖镇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地区。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花生、黄豆、甘蔗、荔枝、龙眼、香蕉,养殖鸡、鸭、鹅和水牛等。

 

古村名片

赤岗古村(潼湖镇赤岗村)隶属仲恺高新区潼湖镇,位于潼湖镇西面,东南濒临潼湖湿地,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潼湖农副业基地、东莞市桥头镇、仲恺区沥林镇接壤。赤岗村建于明末清初时期,建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原载2012年8月1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