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罗浮山下第一村故事多
作者:严艺超    来源:东江时报    日期:2013-04-28 15:24:42

 

典型的“麻石半墙,青砖到栋”。

 

“平伯陈公祠”至今保存完好,人气颇旺。

 

惠州有多少古民居建筑群,至今还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决不会让博罗龙华五村古民居缺席。

这个前邻东江、背靠罗浮山、左邻沙河、右依太平山的古建筑群,蕴涵着博罗古县的山川毓秀和人文精华。随着近年来屡屡走出深闺见诸报端,五村古民居被冠以“罗浮山下第一村”的美誉,名噪一时。

一个忽晴忽雨的午后,我们来到位于龙华圩镇不远处的五村古民居,行走在古村院落之间的狭窄石板巷道上。阳光与雨水的混合让每一块砖瓦散发出幽深陈腐的味道,但凝神屏息之时,心情又豁然开朗,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从前。

 

麻石半墙 青砖到栋

五村距离龙华圩镇还不到10分钟车程,由于盘踞罗浮山下,星罗棋布的古建筑群在山水之间显得错落有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居家福地的最高赞誉就是依山傍水。显然,五村的先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向后人彰显着“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人文情怀。

关于五村地名的来历,在《惠阳地区地名志》可找到答案。原来,五村古名“龙华”,1950年被划为龙华乡第五村后,才有了五村现在的名字。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 “龙华”地名则鲜有人知悉了。

据当地族谱记载,五村的陈氏始祖在南宋时期已经从南雄府珠玑巷石井头搬迁至龙华石门楼一带,到了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陈氏家族的一支从石门楼迁出,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他们发现五村所处之地“地势巍然、诸山环抱、巍峨碧嶂”时,遂定居下来,最终形成了今天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不明白古村历史的人可能会误以为五村就是由5个村民小组组成。其实不然,现在五村内有蔚园、东园、大园、大巷、南边、北边和梅花7个村民小组。全村约有600间房屋,1400多村民清一色姓陈。对习惯了城市高楼大厦的人来说,五村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其“麻石半墙,青砖到栋,中间铺麻石天井,两边住房形式一样”的建筑特色了。不难看出,整座古村落呈块状排列,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具有典型明清岭南建筑风貌的古建筑群。据村中老者讲述,村里至今还完好保存了5座家族宗祠和16口古井。

我们随意走进一座名为 “平伯陈公祠”的家族祠堂,迎面扑来的就是当地淳朴的民风。正在祠堂里打牌的老人们得知是记者来采访,开心得争做导游。在他们看来,记者是读书人,“秀才登门”在旧时算是好事一桩。老人告诉我们,这座祠堂是大巷村民小组的家族祠堂,堂号是景贻堂,已有200多年历史了。祠堂里还放着一个一米多高的牛皮大鼓,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大年三十在祠堂里轮流击鼓贺新春的习俗。

 

隐身庄园的富奢家族

按照惯例,一个古建筑群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保存至今,肯定少不了几个关键人物。在五村,这个人就是陈瑞龙。他是五村陈氏第16世孙,生于雍正四年,发迹则在乾隆年间。据介绍,陈瑞龙从小就脑筋灵活,善于做生意,后来通过开糖坊、油榨坊、造酒坊,卖杂货等,积累起万贯家财,因此又有了“陈百万”的诨号。

古代商人通常都会大兴土木来证明自己的财富,陈瑞龙也不例外。他的宅子——— “蔚园”也就成了五村中最气派和宏伟的建筑。“蔚园”无疑是一座极尽奢华的庄园,且不论其占地7000多平方米之巨,其内部构造与装饰一样让人叹为观止。有资料显示,“蔚园”整座建筑前后有将近90间房子,屋顶盖的是45层厚的青砖瓦面,楼房与楼房之间的天井均用大理石铺砌,布局呈矩形状。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不少瓦面被扒掉了几层卖掉换了粮食。

光凭宅子体量之大仍不足以说明“陈百万”的富奢。这座宅院无论是住房还是祠堂内的屏风、栋梁选用的材料都是名贵的东京木,用高浮雕和透雕的手法在上面雕刻了寓意吉祥如意的麒麟、奔鹿、鸟雀、梅、兰、竹、菊和文臣武将等各类造型,连墙壁上也绘满了五颜六色的山水花鸟画和人物画。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蔚园”祠堂的建筑形式属于封闭型的两进两横式围龙屋,但庭院还具有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比如大宅门采用古代园林艺术设计,以青砖圆门、花墙来增加层次,造型相对于典型的客家围屋更加繁复。据说在“蔚园”里,还专门设有三间房子作接待洋人之用,名为“洋巷”。可惜不知何时,“洋巷”的圆门已经被砖石堵住,难窥其貌了。

 

家业惠及子孙十代人

有几则陈瑞龙富甲一方的故事至今仍被陈氏后人津津乐道。一是腌菜盖白银。陈瑞龙当年的生意网络遍布广东各地,甚至拓展到广西。有一次他让手下将在广西经商10多年攒下来的白银通过货船运回家乡,手下为了防盗,把白银统统装进泡菜的瓮里面,再盖上一层厚厚的腌菜。当时每艘货船放100多瓮,一共用了10船才装完所有银两。二是修路嫁女。当年陈瑞龙准备把女儿嫁到邻镇湖镇姓徐的大户人家当媳妇。可是出嫁前女儿嫌从龙华到湖镇的路崎岖泥泞,使起小性子不愿意嫁过去。为了让女儿顺利出嫁,他二话不说,斥巨资从村口开始,用大麻石铺设了一条宽1.2、超过10里长的麻石路,直通男方家大门。这条 “意外”的道路,居然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仍是连接两地的主干道之一。

陈瑞龙打拼出来的家业足足惠及10代子孙。直到上世纪初,他的子孙还能靠收租和收粮过着殷实的日子。他还很有投资意识,曾一口气买下东莞石龙一条街,以至于到了今天,龙华和东莞等地竟然还有他遗留下来的几间商铺,供后人收租用。

可以说,在“陈百万”的光环下,陈氏家族足足富了10代,跨清、民国两个时代整整200多年。所以尽管时过境迁,“蔚园”仍处处显露出恢弘的气度。那些随处可见的石柱、木雕和灰塑,在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侵蚀后,依然轮廓清晰地昭示出这个家族的昔日辉煌。

两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的交替更迭,注定了“蔚园”物是人非的结局,往日穿梭其间的喧闹情景已不复存在。不过让我们感叹的是,屋后山坡的一大片橄榄林,每一株都是百年老树。它们虽历经百年沧桑,但依旧枝繁叶茂,有着遒劲的线条。或许只有它们才说得清五村的沧桑与繁华,还有那一个又一个让人回味的故事。

 

(原载2008630<<东江时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