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博罗龙华五村申报“广东省古村落”
作者:温 舒    来源:惠州日报    日期:2013-04-28 15:20:11

 

历史悠久的五村古民居全是砖瓦房,如今仍住有村民。

 

“一个村子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在我市众多古村落中独树一帜。”近日,记者跟随市民协古村落考察组到博罗县龙华镇五村考察时,市民协专家给予该村这样的评价。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陈百万故居、聘君陈公祠和洛峰陈公祠。村内古民居全是砖瓦房结构,大多建于200年前。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落,该村正在申报“广东省古村落”。

 

古 村

明清古村落建筑群距今三四百年

记者刚刚来到村口,就看到两位老人家坐在路边聊天。古树参天,依山傍水,好像时间倒流回了古代。走进村子,村内古建筑林立,古榕树苍劲,古井犹在。龙华镇政府旅游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徐燕灵说,五村古村落占地面积365亩,为明清时期古村落建筑群,距今三四百年,目前仍住有约400户人家,共有村民1800多人,都姓陈。

据了解,五村现存古民居建筑多达600多处,全是砖瓦房结构,大多建于两百年前,雕梁画栋,以“花岗岩石半墙,青砖到栋,中间花岗岩石天井,两边房形相同”为特色。保存较完好的大型宗祠有4个,古井16口,灰塑、彩绘、木刻、石雕等艺术景观和古榄园等自然景观100余处。看到村里有如此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市民协主席邹永祥高兴地说:“传统的古建筑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对于今人研究古建筑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作用。”

 

古民居陈百万故居有90多个房间

村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当属陈百万故居——— 蔚园,始建于1764年,历时4年完工,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共90多个房间,至今保存完好。

徐燕灵娓娓道来古宅的故事:主人陈瑞龙也叫陈百万,是古村首富也是清朝富商,生意遍布中国远至东南亚地区。后来陈百万回乡建了商住两用的宅院,因为他走南闯北,受到江南园林风格的影响,他建造的房子也有花园庭院。宅院建成后,陈百万为之取名“蔚园”,透露出诗情画意、休闲雅致的生活情趣。

陈百万故居至今仍有人居住,古建筑内生活气息浓厚,鸡鸣狗叫充耳可闻。陈锦洪是陈百万的第8代子孙,今年62岁,他在蔚园几乎生活了一辈子。当年祖先建的房子结实,作为后人的他感到很骄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离开村子,他担心村里的古建筑会因为少人居住、看管而破败。“陈百万故居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故居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徐燕灵说。

 

古祠堂聘君陈公祠被称为“红祠堂”

祠堂是五村古村落重要的组成部分。五村现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陈百万故居,另外两个均是祠堂———聘君陈公祠和洛峰陈公祠。

“这个建筑石柱和石墙都是红色的,很有特色。当时,家族有人在朝为官或有名望的家族才有资格采用红祠堂这种装饰。”在聘君陈公祠前,徐燕灵停住脚步介绍说,聘君陈公祠是陈氏十六世聘君公之祠,始建于1760年,当地称“红祠堂”。该祠于20105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洛峰陈公祠则是陈氏十八世洛峰公之祠,建于1856年,是4座祠堂中建筑装饰最精美的一座。据专家考察,该祠堂的石雕、木刻、彩绘、灰塑等体现了当时高水平的民间建筑工艺。

古村内还有两座宗祠很有特色。历史最久的是纯德陈公祠,它是陈氏十四世纯德公之祠,建于清朝初期。民国时期祠堂曾遭火灾,前进部分经过重修,后进部分保存了原貌。平伯陈公祠是陈氏十四世平伯公之祠,建于清朝初期。该宗祠文化特色鲜明,有戏台、古榕树、绿池,俨然一幅古典的村居图。看了这些祠堂,惠城区民协主席林丽华情不自禁地说:“这些古祠堂保存得这么好,非常难得。它们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后人可以在这里追忆祖先,了解祖先的历史和创业的艰难,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古村道

15公里“千金出阁大道”花岗岩铺筑而成

行走在村子里,路上不时有家鸡出没觅食。来到一条石条铺成的小路上徐燕灵说:“这是村里最出名的石路——— 千金出阁大道。”

原来,陈百万的小女儿生性聪慧,深受陈百万疼爱。陈家小女长大后,许配给湖镇梅潭村一青年。可两家之间路不好走,女儿担心嫁过去后,不能常回家看望父母,为此长吁短叹。为了让女儿能安心出嫁,同时也方便日后两家人的来往,陈百万决定铺筑一条从五村到梅潭村的石道。于是,他从福建购置大量花岗岩石条,聘请了100名石匠历时一年多,铺筑了全长近15公里的花岗岩大道。

“千金出阁大道”足以见证陈百万当时富甲一方。但因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蓄水抗旱,村民挖去一部分花岗岩石用以修筑一条长400多米的龙华鸡心岭拦河坝,使周边乡村良田免受旱灾,福荫万民。所以如今千金出阁大道只剩村中断续的一小段。

 

古民俗“击鼓迎新”等仍影响村民生活

作为古村落,五村不仅建筑有历史、有特色,传统的民风民俗也保留了下来,如击鼓迎新,正月初二上灯,清明、重阳祭祀,村落节庆日等,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村民的生活。

据了解,龙华大鼓在2010年已成功申报为博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家族锣鼓表演也已有200多年历史。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个大鼓,每个男丁都有一面铜锣。如今每逢春节等节日,或者嫁女娶亲、子女入学、添丁、乔迁等喜事,村民都会敲锣打鼓,放燃鞭炮,庆贺一番。

男孩出生被视为一件重大的事情。在客家话里“灯”与“丁”同音,“上灯”仪式都在陈氏宗族祠堂举行,其寓意就是:男丁上族谱,故称“上灯”。所有在上一年有男孩出生的家庭,都会在来年的正月初二举行“上灯”仪式,祭祖、鸣炮、新丁上灯,亲朋好友皆前来祝贺。

此外,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是村落节庆日,俗称“做会”。每家每户的亲戚朋友前来相会探望,以此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主人家准备好丰盛的菜肴、上好的酒水、果品招待亲朋好友,这已成了五村经久不衰的传统乡村节庆。

 

镇政府计划将五村打造成旅游景区

龙华镇政府副镇长谢文山表示,对于古村落一直坚持按照 “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五村古村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五村古村落于20099月制定了古村落项目开发可行性报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宣传和规划,成效显著。20103月至12月,镇政府聘请了四川大学旅游开发学院的专教授为古村规划、申请广东省名村首期工作;20108月,邀请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到古村拍摄、制作宣传片,加强对五村古村落的宣传开发;2010年下半年,完成了道路硬底化建设和路灯安装工程,加大了对古村落基础设施的投入。

为更好地加快古村旅游业的开发利用,龙华镇致力于把五村古村落保护建设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集客家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为一体、深受海内外游人喜爱的宜居宜业旅游景区。

 

专家声音

五村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全村完整地反映了清代该地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民居与宗祠在建筑风格及建材、装饰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还有较完整的族谱和活跃的民间故事、传说。

五村申报 ‘广东省古村落’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农村宜居建设的具体举措,具有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保护的价值,同时也具有经济开发、提升地方形象的品牌价值。不管申报是否成功,申报过程本身就是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市民协主席邹永祥

 

当地传说

感藕生莲为孝女

当地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感藕生莲为孝女”最为人们广为熟知。

陈孝女名妙圆,7岁时父亲病危,村里郎中切诊后,嘱咐一定要以鲜莲藕煎汤饮服才能治愈。当时正值三九寒冬,哪寻新鲜莲藕呢?陈家上下焦急万分。

小妙圆四处打听,第二天一早就偷偷尾随村中采药者到了罗浮山。当天乌云密布,寒风凛冽,罗浮山莲塘的水面已结薄冰,莲花更是踪影全无。想到卧病在床的父亲,小妙圆顿时一阵悲酸,在莲塘边嚎啕大哭。她凄厉的哭声似乎惊动了九天神佛,泪水滴进塘中竟将冰融化。相传南海观音把手中莲籽往莲塘抛下,此时天色突变,乌云散去,顷刻间在荡漾的水中央穿出一朵白莲。妙圆又惊又喜,不顾严寒,跳进塘中将此白莲连根拔起。父亲饮下汤药后,果真转危为安。村中人无不惊叹这一大奇闻,都说是陈妙圆孝举感动了上天。

 

(2011年7月31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