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走访多祝镇蔡屋围
作者:王国光(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4-29 23:37:20
 

 

 

 

随市民协古村落采风团坐车赴多祝镇的路上,沿途修路吹起几多的风尘或有过几次的颠簸、停等、续行,都记不得了。因为我在车内老是在想:曾闻多祝有蔡屋围古村落,位于西枝江河畔,翠竹连绵,山清水秀,水陆交通,良田美属,古宅林立,心生向往久矣。幸今得机缘前行,脑海里总是在幻浮着一幅美丽的古村田园图画。

车到多祝镇,有同行人报指曰:到了,前面就是!我兴冲冲下车,抬眼一望,但见水泥大道旁,一栋栋现代建筑连带着一座座略为低矮的旧宅——蔡屋围已成为镇中村,它不是传闻及我想象中的田园式古村了。这使我顿感若有所失,同时也为古村的保护状况产生几分担忧。

乡导蔡智鹏先生是个四十开外的中年汉子,对祖宅族事了如指掌。据他介绍,蔡屋围古村原自然地理风貌确如传说中的田园式的,只是自上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近十年的城市开发建设,才导致田园景色消失的。蔡屋围初由蔡氏多竹开基始祖蔡馥友于清康熙十七年始建,后随着本族人口的增加,由其后人不断增建屋宅,使部分院落发展成为清末时的总建筑面积约七万平方米的围屋大院。现在大院的规模型制,基本上是由蔡氏家族的春发、荣发、桂花三大房组建而成的建筑群。整个院落呈环形,以总祠为中轴,沿主街构建,有维新纪念堂、通奉第、大夫第、奉政第、望楼居等。各部院落相对独立,又以闾巷相连而成一完善的整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井然有序。

主街长约五百米,内有三条各长约有一百五十米的里巷。主要巷道两侧仍保留有不少的古民居、店铺、老屏风木板等。当我们行走在河卵石铺就的巷道,目睹这些旧时建筑,可感知蔡家大院昔日的繁华。乡导说,自始祖蔡馥友开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传世十三代,人口繁衍达二千多人。

通奉第是围屋大院中品位最高、建筑风格最有代表性、至今还在使用的古建筑之一。它以典型的水磨青砖作墙或以花岗岩为基脚,墙体成镬耳风火山墙;有保存完好的进口坤甸木大门(门板上有彩绘的门神),以花岗石作门框,下装长方条石作门枕;屋顶为硬山顶,用杉木作檩、椽条,覆盖青灰瓦面;地面用青砖、或夯实的红砂泥;窗饰有条、圆、方、葫芦或“万”字等形状;天井用单一石条砌成。室内屏风隔扇、雀替及封檐板,有木刻的浮雕、透雕;石柱饰有石雕,雕刻的题材有山水、花木、动物、几何图案、人物故事、书法等,刀法娴熟,形象细致、逼真,走势雄浑。具有较高艺术和观赏性。乡导说,宅第主人为蔡应嵩,清道光进士、加赠光禄寺卿、衔授通奉大夫。原宅第有精美壁画及书法,但已毁于“文革”时期;通奉第前原有园地及竹木花草之类的,但已为新中国后扩建新民宅或大队产品加工厂时所毁废。随着乡导的指点,我们看到墙壁残存壁画的蛛丝马迹及院前孤零的竹木。正当我们为此宅的经历感到嗟呀时,蔡氏族人在院厅对唱起传统的客家山歌……是对采风团的迎送,是对先人功德的缅怀,是对不朽艺术的赞颂,或是对某些规划建设愚昧的嘲讽……人生七情六欲,复杂情感的抒表,或许都有,我想。

蔡姓源远流长。《中华姓氏》记“周天子封叔度于蔡,至春秋未期,为楚所灭,蔡之后人以国为姓”。据乡导介绍,多竹蔡氏族源清晰,远祖历朝有名贤;如宋时,有端明殿学士蔡襄,以书法名世。蔡襄后人,迁粤梅州,后又分迁潮州,再于清康熙十七年蔡馥友分迁惠州归善多祝(今惠东)开基。

蔡氏多祝始祖蔡馥友开基至传至第三代,家道初兴,但于府、邑还没有多大的名气。直到第四代时,由蔡裕明于乾隆末年拔贡授任知县,晋赠奉政、朝议、通奉大夫,始才步入仕吏之家。至第五代,蔡应林、应嵩等兄弟六人高中举人、进士,多祝蔡氏家族才声名大播于邑府。

《济阳多竹族谱》记:蔡锡龄,字应嵩,号少彭、岳生,生于嘉庆二十七年七月初八,道光庚子恩科举人,丁未科(1847)进士(与李鸿章同科),钦命江西分巡广饶九南兵备道署、吉南赣宁兵备道,加三级,赏戴蓝翎,进赠光禄寺卿,诰封通奉大夫。有诰封碑文为证: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洽佐句宣聿保之绩,织司法纪用,嘉斡济之才。尔署江西赣南道事广饶南道蔡应嵩,敬历著声剧繁,就理握虎节,攀帷车随,甘雨馆麟符而以取,路指福星。适逢庆典之颁,用宠章贲。兹因尔在营立功后病故,例从优议,恤加赠光禄寺卿衔,授尔中议大夫,锡之诰命。于戏!克荷金汤之寄,载宣锁伦之献,拜此新纶,勉乃茂绩。

同治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制诰之宝

六世后至清末,又有蔡绍曾、继曾、承曾、国鑫等,再分别拔贡、中举或进士及第,这使多祝蔡氏成为晚清时期惠州府邑一方的乔木。

知识就是力量。谈到多祝蔡氏发迹的根本原因,乡导感而概言之。在封建时代,科举是家族显达最重要的途径。蔡氏族人信守“学而优则士”的祖训,先后兴建“养中书堂”、“育德山房”、 “拜竹山房”、“魁星楼”、“文昌阁”等培育后代的学堂。尽管现在这些书室和山房已经拆毁,只留下让人怀旧凭吊的遗址,但我们仍可从蔡氏围屋代代相传的部分对联中窥探时人的讲学修为及精神意境。例:

一、通奉第、巷正大门、祖祠北斗门联:西山学衍,东阁行隆。

联为道光庚子恩科举人、丁未科(1847)进士蔡应嵩撰。联中“西山”,指名儒蔡元定。据多竹蔡氏族谱记:蔡元定(1235~1198),字季通,宋朝人,居建阳。少能文,有卓就之才,是文豪朱熹好友。曾讲学于西山绝顶,学者称“西山先生”,著有《八阵图》等。追赠大傅,谥文节。“东阁”,应是指多祝蔡氏开基始祖蔡馥友。蔡应嵩为蔡元定直系二十三世祖孙,为蔡馥友玄孙。作此联既是对先祖文德、开基功业的记颂,也是对后人要传承祖先遗风的一种勉励。

二、文昌阁、育德山房门联:

月殿耸高,寒丹桂飘香,是处层楼应更上,

天梯相接,引青云浔路,有人阗苑快先登。

 

二三子讲习于斯,为问黄卷青灯,滋味可能深夜领,

九万里扶摇直上,足见常竹帛,经纶全自读书来。

 

这两副对联为咸丰二年举人蔡承曾撰。联中将读书比作至高的殿堂和获取万里鹏程的途径,既是撰者志趣、抱负的抒写,又是与学友的共勉,或对后人的启迪。此外还有很多不知出那位蔡氏高人手的对联,如魁星楼联“腕底文光腾万丈,胸中杰阁广三层”;源丰联“九峰经学传先烈,万巷诗书启后昆”;书室联“封侯聊藉生花笔,励志遑窥董子园”;下巷门联“花颂三朔,椒盘出五辛”及大夫第门联“春草池塘长,萱花雨露滋”等。无不蕴含上述诗情联意。

清代诗画名人邹恩培当年游乐多祝,与蔡氏名士互为唱酬,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偷闲月下寻诗友,且喜风来驾画船;一曲骊歌分手别,雪泥鸿爪亦前缘。”

入民国后至现代,多祝蔡氏族人也不乏英才辈出,这不能不说是受其先人遗风的熏陶。

崇文尚德、兴学重教,厚积而薄发;历史留下痕迹,有时是不能以价而论的。现代的人们怎样看待它们,又应该怎样保护呢?惠州民间对中草药有曰:“识得系宝,无识系草”。这俗语用来比喻古建筑,或许是最恰当的。结束对多竹蔡屋围的走访,我有如是之感想,于是咏得《游蔡屋围古村落》诗一首,以为本文结束:

萧萧风雨数百年,此地已成镇中村。

画栋雕梁铅华褪,飞禽走兽姿势浑。

院栽乔木枝叶茂,礼学家声逸流云。

竹苞时遇当破土,对唱山歌送迎君。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