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木连,1907年生于惠东县高潭区中洞乡中心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有父母亲和兄嫂,靠佃耕本乡戴焕其家店铺“中兴”号名下的土地及采山货、挑担、烧炭为生。肖木连年少时,其父亲因劳苦过度致病,无钱延医而逝,其母范氏携肖木连与兄肖佛汉,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忍饥受饿的过日子。由于少衣缺食,肖木连长得瘦削,皮肤黝黑。但其天赋甚好,思想活跃,精明机灵,且颇有胆识。他从小就喜欢捕鸟或上山打猎,出入密林,爬山越岭,磨练得快步如飞。为了防止野猪、山羊等野兽践踏作物,他十五岁时,就常常一个人背着粉枪出没于深山老林,甚至夜宿山窝里的茅寮伏击损害作物的野兽。由于家贫,肖木连从未上过学,从懂事开始,就随兄上山烧炭,有时也挑着两小篓炭随兄到黄羌圩去卖。一次,正当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兄弟俩一起担炭到黄羌,走至途中,由于饥饿疲劳过度,肖木连晕倒在地,幸亏路人帮助救醒。青少年时期渗透着血泪的生活,刺痛着肖木连年幼的心灵,总盼望着有翻身出头的一天。
1922年冬,高潭镇的黄星南、罗炽卿、杨国辉等人到中洞与戴焕其商讨组织农会事宜,并借机向村民宣传组织农会的好处和意义,年仅十五岁的肖木连听后心里一亮,连声叫好。1923年3月中旬,中洞乡农会成立,才16岁的他抢先报名参加,并被农会遴选为通讯员。加入农会后,他除一日三餐回家吃饭外,几乎整天都泡在农会里,农会交给他的任务,他都乐于接受,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从来未耽误过。
却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处是白色恐怖,形势陡然逆转。惠阳县属的多祝、平山、新庵等四十八约的地主武装共两千余众,分三路进犯高潭。高潭区农会立即组织全区六百多农军,分三路开赴阵地迎战。肖木连随中洞乡农军开赴中路企潭缺阵地,虽然敌人在人数及装备上占优势,但在区自卫军大队统一指挥和各乡农军协力奋战,打退了敌人多次的进攻。为了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区农会领导决定派员到海丰公平请求增援。肖木连和区农会委员黄潭贵接受任务后立即前往公平。一路上两人巧妙地绕过虎噉、双圳一带反动民团的封锁线,按时在公平见到杨其珊和吴振民大队长,旋即又带着海丰农军大队决定派一个中队支持高潭农军的口信,折回企潭缺向黄星南汇报。为避免长期战斗招致损失过重,区农会和区自卫军大队部果断决定农军撤出战斗,回守公梅、中洞一线。同时派出肖木连绕道通知淘金坑阵地的农军亦同时退守中洞。肖木连勇敢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包围圈,按时到达淘金坑,使在此据守的杨梅水、万福、金坑、公湖等乡的农军赢得时间安全转移。
话说高潭农会和区自卫军大队部撤至中洞后,办公地点设在中洞的百祥楼。不久,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亦转至中洞百庆楼办公。10月中旬,南昌起义军一千多人又抵达中洞。从此以后,肖木连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紧张。他整天来往于农会馆、百祥楼、百庆楼及驻有部队的各个村子,通知有关人员开会,为后勤人员带路送米送菜到各村的部队等。因为肖木连不辞劳苦,对工作积极负责任,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高潭农军改编为赤卫大队,肖木连被任命为赤卫大队的通讯员。
1928年春,广东境内国民党新军阀火并暂息,他们互助勾结,纠集重兵,分路“围剿”海陆惠紫边区根据地。农历二月底,国民党黄旭初部七千余人由紫金南下直逼中洞。当时驻守中洞的红军及赤卫队分别驻在与紫金交界的大坳头、相邻海丰的塘头坳、进出高潭圩的黄沙坳、相接公梅的迎面石这四大隘口。是日一早,据可靠情报,黄旭初部前锋一千人左右将从紫金南岭向中洞推进。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防御在大坳头的红军和赤卫队相机挺进与紫金南岭相隔的高岗设伏。由于敌人接踵而至,且配备有重武器,火力炽盛,而我军兵力分散,形势非常险恶。我军指挥员当机立断,决定抽调守御其他三隘口的部分兵力驰援高岗阵地。于是派肖木连等人各奔三隘口传达命令,肖木连负责通知最远的黄沙坳部队,只见他风驰电掣般跑去,为了争取时间,他顾不得路远,一路小跑,累了也不敢稍微休息。当三路增援部队先后赶到时,我据守高岗的部队因没有有利的地形可以抵御敌人的重炮轰击,不得不往后撤至黄解塘山头。增援的农军立即分兵抢占黄解塘各制高点,交织成相互策应的火力网,有效地抑制了敌人的进攻。翌日,敌人已发现我军主力集结在黄解塘,亦下令其后面部队依时赶到黄解塘集结,然后摆开阵势,希图把我军击溃。我军利用地形地利与敌激战,两军对垒,直打得天昏地暗。当晚,得知七千敌人已抵黄解塘的情报,由于力量过于悬殊,东江特委立刻做出撤退上山的决定,即命肖木连等人通知中洞各村做好迅速撤退的准备。肖木连完成传达任务后,漏夜折回黄解塘阵地。第三天一早,敌人分兵对我形成箝形攻势。我军为了保存实力,又往后撤据大坳头。为了掩护中洞群众和各机关非战斗人员安全撤退上山,我军与敌人在大坳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战斗。直到当天下午,中洞全乡群众和各机关非战斗人员已全部转移至岩石山上时,肖木连被派去阵地最前沿的第五团传达撤退的命令,其刚来到阵地,右臂不幸被敌人击伤,鲜血直流,但他顾不得危险和包扎,用手紧握着伤口,找到团的指挥员,传达了命令,使部队赢得时间,安全转移。
1929年10月,红军四十九团成立,肖木连被编入黄伯梅为营长的第一营任通讯员,不久被调往团部当传令兵,并发给他一支单响的驳壳枪。此后,他随队四出征战,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了团部的嘉奖。
1930年春,我四十九团已发展到一千多人,在攻打陆丰大安之后,奉命开赴大南山,接着攻打普宁的流沙等地。当年八月间,四十九团回师中洞之前,三营奉命前往攻打陆丰甲子镇。我军攻入甲子镇后,为了部队安全,当夜又撤至镇东部一片荔枝园里宿营。不料驻扎在葵潭的国民党张瑞贵部一个团,星夜赶赴甲子镇救援。我四十九团得悉情报后,立即派肖木连疾趋甲子,通知三营迅速转移。当肖木连到达三营宿营地时,战斗已经打响了,他找到营的指挥员,传达了团部的命令,但他没有返回团部,而是立即投入到战斗中。夜色朦胧,一场激战。肖木连爬起来转移射击位置时,不幸被敌弹击中胸部,英勇牺牲,时年二十三岁。
正是:长期奔走闹革命,满腔热血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