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罗县石坝镇辖下的蓝田村,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自然村叫“老屋”,望文生义,村名起源于一座古建筑——宗祠,历史非常悠久,故而得名。老屋村分为“上老屋”与“下老屋”,村民皆为王姓,皆出自同一开基祖,聚宗族而居,一姓为一村。
蓝田,这里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许多美丽的乡村传说及故事,千百年来,皆凭乡亲口口相传,由于没有文字的相关记载,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传说及故事已经被历史的灰尘所掩盖,当地后人已越来越无从知晓曾经显赫的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带大家扫开历史厚厚的尘土,一起探寻蓝田老屋村曾经显赫的往事。以下为老屋乡贤王年光先生经多方挖掘后提供的素材:
蓝田老屋王氏的祖公王永昌系王度的次子,根据历史记载,明代1402年,祖先王度在“靖难之役”后被诛九族,姻亲连坐155户无一幸免。惠州水北老家王永昌的妻子黄太婆打听到此消息,带着家眷星夜逃离惠州水北至蓝田老屋隐居。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永乐帝称王度等皆忠臣,可悯,大赦家族的幸存者。当时的惠州知府派使者到蓝田寻找王度的后裔,通知王度后人可回惠州发展。寻到后发现王度后人已在蓝田隐居二十多年,习惯了当地的生活。黄太婆已去世,后人无心回惠州水北发展。使者问王度后人有无什么要求?王度后人请求将黄太婆大葬。使者请示了知府,同意将黄老太婆葬于现蓝坝小组深水山塘旁,占地十余亩,十二个土塚围着。还授于王度后人一副牌匾,横批:忠烈之家,上联:名官乡贤裔,下联:忠臣世泽家。至今王度后人在蓝田生活都一直得到周边乡亲的尊重。王度也被追封为明代忠臣,事迹陈列在惠州博物馆名人馆供后人瞻仰。
以下是2019年初在老屋村出土的左右两联牌匾,在地下沉睡了数百年,此时此刻得于重见天日,可谓福哉,善哉!印证了曾经辉煌显赫的历史真实性:
关于王度生平,600多年来,前人之述可谓完备矣。总的说来,“孤忠”是王度头上最为耀眼的光环。清代归善县县令孙能宽在咏惠州表忠祠时曾写道:灭族沉家志不歧,双忠湖畔合同祠;批鳞喋血都门日,守土捐躯蛮国时。一个“批鳞喋血”,就把王度的铮铮傲骨和他“忠于所事而以身殉之”的忠诚品格给讲透了。
然而,与王度有关的遗迹却正在减少。自坐落在西子湖畔的孤忠祠彻底湮灭后,惟一剩下的就是位于东江北岸的王氏宗祠。而这座祀奉忠魂的祠堂,又在现代文明的夹缝中,等待着不再寂寞的明天。
以下是重建于1992年的老屋村王氏宗祠实景照:
王度生于元末年间,归善(今惠城区江北街道水北村)人,自少“肆力经书,稽理修辞”,学识不凡。在古代,许多读书人虽有满腹经纶,却终无所用,王度险些也是如此下场,过了而立之年,仍是一介布衣。直到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34岁的王度才被荐举入仕,官拜山东道监察御史,开始了在仕途上的传奇人生。
对于王度的“大器晚成”,惠城区政协特约文史作者、《惠州志•艺文卷》主编之一的吴定球先生认为,洪武初年,朱元璋施严猛之治,大杀功臣,冤狱频兴,令许多读书人视仕途为畏途,宁可隐居不出也“不为君用”,因此官员缺乏竟成了明朝初年一时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维持政府运作,荐举成了当时选才取仕的重要途径。而王度的被荐举,则有着传奇色彩。据明嘉靖《惠州府志》记载,有一年朝廷遣专使来广东祭南海神,使者在酒酣之际索诗助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王度在席间“口占数绝,多所规讽”,其中咏《橄榄》诗说:“南海飞骑荐荔枝,谁知橄榄更清奇。只因托根寻常地,无自吹嘘上帝畿。”想不到这使者并非平庸之辈,听出了王度诗中的弦外之音,遂荐举王度为监察御史。这样的轶事,大致可以从中窥见王度的性格,一是极其聪慧,二是渴望能为君用,颇有抱负。在这以后,王度果然不负众望。据清光绪《惠州府志》记载,走马上任之后的王度“绳纠务持大体,疏十余上,多见用”。照今天的话说,王度上疏的十余条奏折,皇帝多为采用,俨然就是皇帝的智囊。
王度的一生,注定逃不过“靖难之役”。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继位。为了巩固中央皇权,建文帝进行大规模削藩。在北京握有重兵的燕王朱棣不甘坐以待毙,遂组建一支“靖难”军南下进攻南京,名曰“清君侧”。建文帝亦诏耿炳文、李景隆率王师拒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靖难之役”,一打就是4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誓死忠君的王度是不可能只做一个“安静”的御史言官的。他极力辅助一代大儒方孝孺,对燕王朱棣进行口诛笔伐,成为“方党”的中坚人物。按照《明史》的记述,王度多“有智计”,所献计策,均能制胜,有东昌、小河之捷。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大捷中,王度用诱敌深入的兵法,险些生擒朱棣。此时,临危受命、果决勇敢的王度,已经称得上是一个非凡的政治家了。1402年,燕王朱棣率铁骑攻破凤阳,陈兵长江北岸。此时,做好誓死顽抗准各的方孝孺,万万想不到自己的部将纷纷倒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由方孝孺、王度等共同策划的南京保卫战就这样不攻自破。在这岌岌可危大厦将倾之际,方孝孺致函王度说要与他一起“誓死社稷”。正是这君子一诺,历史记住了王度。南京陷落后,方孝孺被即位的朱棣(即明成祖)尽诛十族,而时年47岁的王度亦被视为方孝孺的第十族,先被谪戍广西贺县千户所,后又因“语不逊”合家被诛,姻亲连坐155户几无幸免,仅剩仍居惠州水北老家的亲属得以幸免。吴定球在分析王度舍身许国的精神时说,王度的许国精神,是宋儒学说与岭南山水所共同孕育出来的明代惠州的人文精神。在王度之后,明代惠州学子登科入仕而成为御史言官者颇多,而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坚执法纪而不惜以身犯险丢官弃禄者更不在少数。“他们正气凛然,令吏畏民敬,乡邦贤之,对后人有很深远的影响。”出于深长的政治考量,明王朝自永乐后期开始,就逐步为方孝孺、王度等人平反。嘉靖四年(1525),广东提学副使欧阳铎和惠州知府顾遂奉圣谕,在惠州西湖准提阁附近为王度建祠祀之,祠曰“孤忠”。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渊远流长,特别扎根在民间的传统文化及历史,还有文物,有非常重大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急需我们当地有识之士,认真地挖掘与记载下来,保护好实物,以流传后世,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