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跃动的东升
作者:苗理洁(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6-13 14:36:33

 

在《惠州日报》上看见一则报道,说的是惠城区惠环办事处中星社区东升小组两个文明建设搞得好,百姓安居享太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报上还附有一幅照片,是东升小组妇女们整齐优美地舞起健身的“木兰扇”。

那曾是我十分熟悉的地方。十多年前,我在当时的惠环镇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东升是当时中星村委会其中的一个村民小组。这个位于惠州南出口仲恺大道旁小小的村落,只有88户人家,240多人。他们原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惠台工业区的开发和建设,土地被征收后,村民全部洗脚上田。村子小,人不多,在全镇30多个村庄中,它并不怎么起眼。就像一个低调的人,不温不火的,宁静着他的宁静,悠闲着他的悠闲,任你千万般浮躁,千万般风光又与他何干。

所以当看见有关东升的报道时,心中不禁一阵惊喜,真想知道这昔日宁静的村庄变成什么样子了?此时我竟抑制不住打开对她思念的闸门,在骄阳当空的日子,我走访了东升村。

离开这里仅仅十多年时间,这里周围竟然改天换地,面貌全新!村口前面仲恺大道中星路段是车流如织,再拐入村庄的道路就是惠台工业区和西坑工业园大道。道两旁十多年前由镇机关干部和村民共同栽下的大叶相思树已经长得根深枝茂,绿叶婆娑。不远处的惠台工业区和近新开发的西坑工业园一左一右遥相对望。过去这里偌大的一片土地只有几家企业、十几座厂房,如今栋栋厂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大型集装箱车辆不时匆匆掠过相思树那浓郁的绿荫。这一切不由人不联想到,这是一片跃动着人气、士气和蕴藏着生机与希望的热土。

一栋别致的、门口挂着几个大牌子的高楼,标明这里是东升村民小组办公楼、党员电化教育活动室和村民文化中心。从所有崭新的摆设可以看出这是新盖不久的办公楼。

中星社区党支部书记钟玉、东升小组组长钟桥生以及社区妇女干部钟松娣热情地领我参观了老村庄。钟玉调上社区工作前,曾在东升村担任过多年的村民小组长,他的家一直住在东升,他也一直关注和指导着这个小组的工作。

久违的老村庄在我眼里真是大变样了。只见当年柴垛乱堆,污水横流,垃圾乱扔,道路坎坷不平的状况已经彻底改变了。变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道路已改造为硬底化、混凝土路面的村道,500多米长的村道安装有路灯。在一个过去飘浮着厚厚的绿藻、散发着垃圾恶臭的大水坑,如今是绿树环绕、碧波清澈的池塘面前,建起了村庄的图书馆和健身室。

让我惊诧的还有家家户户新盖的楼房,至少建有三四层高,很气派。从大门口望去,沙发、电视、电话一概俱全。从他们介绍中我得知,村民全部改烧液化石油气了,也实施了改厕改水工程。老村庄新铺设了一条1500米长的排污管道,并且早就建立了长效的卫生保洁制度,每日有专门的保洁员清扫,实行三包(包村民门前卫生整洁;包村容村貌整洁;包村公共设施如草地、花圃、图书馆、健身室等整洁)。难怪,再看不见污水横流,柴垛乱堆。我感慨地说:“看样子,村里人很有钱啊?我记得当年这个村庄很宁静也很普通。”

老实憨厚的钟桥生笑了,他说今时不同往日了。这几年,东升活起来、真的“升”起来了。关键是市、区和办事处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方针政策好。从发展集体经济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福利事业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无不给予认真的指导和帮助。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村民在发展的过程中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已经懂得向着民主管理的目标前进,懂得维护集体的实际上也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果真是这样吗?何以见得呢?

钟桥生指着墙上张贴的《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告诉我,如今村中重大事情,尤其是集体经济的收入和支出都由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决定,村民们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群策群力为东升出谋划策和寻求发展。

钟桥生给我看了这样的一组数字:近年,东升小组利用土地资源的优势,先后盘活了2万多平方米的工商用地,受益达800多万元;他们建起了自己的物业——“三协精密电子配件公司”;建起了自己的酒店——“丰盛酒店”;又根据惠州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村企共建”的要求(就是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流向农村、服务农民,从而激发起广大农民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潜能,促进村企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与合作多年的“太阳神化工有限公司”共建了“东升商业一条街”,成为附近村庄羡慕和赞誉的一件新鲜事。商业街拥有4000多平方米面积,80多间门店。它的建成,大大方便了工业园区内的员工和周边外来务工人员上万人的生活,更带动了小组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到了2007年,东升小组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150多万元,人均6200元。同时,98%的村民有房出租,每月都有可观的收入。

钟玉接过话茬说,小组集体经济目前又拟定了新的发展计划,很快年人均可达8000多元。

看着他们侃侃而谈,话语中流露出来的自豪和自信,我相信这一切全是真的。不知怎地,此刻我的思绪竟飘向了从前,记忆起印象中深刻的一件事。

十多年前,钟玉从部队复员回乡后担任了东升村民小组长。他想带头摸索一条致富的路子,也好带领乡亲们奔小康。他和妻子钻进一片静静的山坳,种起了芒果树和荔枝树。夫妻俩全力开垦和打拼,几年下来,果树收成了,尤其是芒果长得又大又甜。然而那些年种植芒果的农户太多,果贱不值钱,辛辛苦苦收成的芒果还不够肥料和人工的成本。钟玉一气之下,砍掉了全部芒果树,一个请来看护果园的打工仔心疼得抱着果树哇哇大哭,钟玉的心也在滴血。

如今,这个勤劳的庄稼汉子已经成长为能轻车熟路驾驭商机的新农村基层干部了,还被选为惠州市人大代表。在这块跃动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人的变化多么大呵。

我在心底感叹:大河涨水小河满啊。

东升小组这些年,兴建办公楼、修道路、安路灯,完成改水改厕和铺设排污管道,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室、图书馆,还给村民购买医疗保险等一连串的大动作,粗略计算一下也达400多万元。这些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耗费了村民多少心血呵;对一个恪守了千百年老传统、老习惯的村庄来说,这里面的变化又是多么巨大呵。

若没有惠州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气候和辐射的带动,就没有惠台工业区和西坑工业园的发展变化,也不可能有整个东升的发展变化。

我问起在《惠州日报》看见的那幅照片,善谈的钟玉更是拉开了话匣子。他说,这些年,他见过一些富裕起来的村庄,村民手中有了钱,不知该干什么。一些人无所事事,就沉迷于打麻将。一些村庄麻将风盛行,还有人以此玩起了赌博,时而引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他真不希望自己的村庄发生类似的事情,不希望富裕起来的村民陷入另一种愚昧和落后之中。因此他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富裕起来的村民,心中最渴望的是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东升的许多妇女热衷学习“木兰扇”(一种健身活动)中得到了启发。

家住在东升的社区妇女干部钟松娣从市里学习了“木兰扇”,她觉得这项活动既锻炼体型又可以健身,回村后就当起了“老师”。她逐一教会了村中其他妇女,顿时形成一股人人练“木兰扇”的热潮。一到夜晚,每当东升商业街上灯光璀璨的时候,许多妇女陆续走进村小组办公楼的文化中心,许多人成为“舞扇迷”。钟玉明白了,如今村民追求的是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啊。他认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就要从一件一件对群众有利、对发展有利的事情做起。他指示村小组干部拨给妇女活动经费,给她们制作和购置统一的服装和鞋袜,把她们推上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舞台。他要以此为切入点,让这个生养他的村庄在周围的村庄中树立一个榜样,一个物质文明发展起来后又迈向精神文明的村庄。

“木兰扇”舞动起来了,钟松娣和东升小组妇女干部刘健带领着一帮大婶大嫂频频走上社区文化广场的舞台。她们表演“木兰扇”,继而又学会了表演“木兰拳”,还学会了时装表演走台步。她们一场场的演出赢得当地群众一片赞扬之声。不仅本村的人,周边一些村庄的人也效仿她们,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参加卡拉OK大赛、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比赛等。村小组还出资让她们经常外出学习参观,不断增长见识。当年,这帮洗脚上田后、懵懵懂懂的不知怎样适应新生活的农妇,今日她们的视野早已远远飞出昔日的村庄。

东升小组果真是动起来了。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不会无聊地在村中闲逛着。这里附近就是繁荣的商贸集市,许多村民在商海中学习了诚实经商、公平买卖,人们在另一种劳动中体会精神的愉悦和充实。

我还听到钟金同、钟水明等人的故事,当年他们是村中最贫困的人。当时村民小组还设法筹钱给钟金同买了一辆摩托车,好让他载点货赚点钱;又介绍钟水明到农贸市场当清洁工,每月赚取几百元钱补贴家用。东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他们也盖起了自己的楼房,并把部分房间租出去,当起了“包租公”。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可是钟金同至今仍继续开着他的摩托车拉货,钟水明也继续在市场当好他的清洁工。我从侧面了解过他俩的心态和想法,为啥日子好起来后不好好歇歇,还干苦力活呢?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日子好起来后更要劳动。因为劳动使人充实,劳动使人快乐。

多么朴实而又深刻的道理。

其实,钟金同、钟水明等人的心态代表东升大多数人的心态。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鄙视游手好闲和坐享其成,他们更愿意将自己融入经济发展中热腾腾的生活。

健康向上的心态无疑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前提。在这里,村风淳正,村容整洁;在这里,人们团结和睦,邻里间相互帮助;在这里,看不见滋事吵架现象,看不见村民赌博或者买地下六合彩,更没有人违法犯罪。

东升,她在大时代的潮流中稳步地前进,从新农村的建设中不断地、深刻地改变和变化中一路走来,成为我们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一个清晰的缩影。

呵,今日我看到的东升再不是默默无闻的东升,她已经彻底脱胎换骨了。这里已经成为城市延伸的一部分:处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处处绿色掩映,清风吹拂。近年,村委会已经改为社区,东升村民小组已改为居民小组。这里的人们,这里的一切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和飞跃的速度大步迈向城市化。

我相信,他们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