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村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南部,四面环山抱水。空中俯瞰,宛如一匹卧马,且马头向南,有“战马归槽、功成名就”之寓意。水源流长,名白马河,从上游白马山的吊峧垭汇聚,蜿蜒流淌,至下游石龙坝。白马村水秀山青,美则美矣,可惜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因地处山区,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世代耕种,靠天吃饭,收入薄弱,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有数据为证:全村463户、2000余人,目前共有贫困户48户,137人,贫困在校学生29人,还有7人残疾。
守着绿水青山,活该受穷吃苦吗?不!习总书记早有断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发挥白马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老百姓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成为了惠州市“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今天即将出场的主人公,他孜孜不懈的奋斗目标!
他,叫游贤学。说他是“黑马”书记,一来他确实长得黑。这个出生于湘西农村的汉子,19岁入伍从军,23年戎马生涯,铸就了他挺拔的身形。长年在村头地尾忙活,亚热带的阳光,给他本来就黑的脸烙下了炽热的印迹。二来呢,当初从武警支队转业,2016年1月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上班,这办公室的椅子还没坐热呢,5月他就被委派到了白马村,担任第一书记。老实说,“上头”也不知道这个新来的家伙能扑腾出多大的浪花。一晃,两年过去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张文元副调研员,保卫科宦吉明副科长说起游贤学,连连竖起大拇指:游科好样的!
“刚到白马村,村里一片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村民呢,思想意识滞后,只想拿到扶贫款,花了完事,对什么项目之类的,根本没兴趣。”回忆起刚到白马村的情景,游贤学皱起了眉头。
“输血”还是“造血”?先解决村民思想问题
网上有个笑话:主任下乡扶贫,给五保户5千块钱,让他买猪。下次主任再到五保户家,问“猪呢?”五保户捶胸顿足:我买了猪啊,可是这次它开的是虎?懂点六合彩的,听来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笑话归笑话,但也从某个侧面反映,致贫原因多种,有客观因素,但村民思想意识不到位,主观上不努力,存在“等靠要”的想法。单靠“输血”,扶贫效果并不理想。“世界上有两件难事,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口袋,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 游贤学笑着说。“我进村的第一件事,是从村民的思想改造开始!”
村民不想搞项目,想拿到钱,说要治病云云。游贤学温和拒绝,耐心解释:这是政策不允许的!但对确实困难的五保户、低保户,他买好油、米和盐,送上门去,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
为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树立良好民风村风,他制定《村规民约》。经过广泛宣传,使之如春风化雨,渐润民心。
村民得了重病,他带头捐款,还发动村干部解囊,然后带动其他村民,给患病家庭送上帮扶和温暖。此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村里蔚然成风……
为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他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通过严格把好群众申请、入户调查、群众评议、村民代表及村干部评议、市扶贫队伍核查等“10道”关卡。通过逐户上门考察访谈,他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年收入、居住条件、生活具体困难等,并听取他们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逐户调查摸底,使他不但掌握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而且确保了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公平,从村委最初上报87户187人,最终筛选确认的,只有48户137人。对“落选”的“贫困户”, 他依据政策法规,一家一家上门解释,让他们心服口服。
人心都是肉长的,游书记对白马村的一腔赤诚,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这个书记是来真格的,我们跟着他干!
筹集资金,主打生态旅游,白马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自从2016年5月到白马村上任以来,吃住都在村里,这样的日子,游贤学一过就是两年半。最近,妻子还生了“二胎”。对家中妻小,他自然有所亏欠。“没办法,既然组织信任我,委派我到村里做这项工作,就得全力去做好,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点事!”一番朴素的告白,缘于游贤学作为农民的儿子,对农村、对农民固有的一份情怀,更是他作为一名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体现。至于妻子对此有没有意见,是否支持——“我在部队这么多年,她早就习惯了!”游贤学轻描淡写,一句话带过。
“最难的还不是做事,而是要钱!”说起工作中的难点,“黑马”书记嘿嘿一笑。“好在我们有强有力的支撑,一来省、市两级有帮扶资金,二来我也积极发动身边的资源,包括深圳、广州、惠州的一些企业,为白马村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升级改造、贫困学生助学等捐款。”自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他先后筹集到资金700多万元,打造了一批帮扶项目。其中,20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建设项目总投资180万元,未来20年年收益约为20多万元,项目发电收益全部用于29户109名贫困户分红,以保证贫困户全部脱贫。针对白马村山地多,草资源丰富的特点,游贤学协助成立了以扶贫户为业主的白马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首期投资30万元,建成了占地100亩的山羊养殖基地,山羊存栏量为100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这些贫困户稳定增收4万元以上。
除了绿水青山,白马村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村内有长春观及其它十多处寺庙,有“王母点兵”古墓,还有明代“白马窑址群”。在游贤学的牵针引线下,村里已与惠东华苑生态园签约,共同打造具有白马村特色的“一河两岸”生态旅游产业综合脱贫致富模式。将旅游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政府支持、公司运作,将白马村建设成生态与农业经济相协调,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相配合的综合型服务基地,促进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当然,与之配套的项目,如水、电、路等,也相应一并推进完善,村容村貌早已焕然一新,如今的白马村,宛如刚刚长成的美丽少女绽放,以徐徐绽放的姿态,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深莞惠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度假。
种树还是种花?不锈钢还是防腐木?“糙”汉子的实在与细心
采访游贤学,在一个秋日的上午,他的办公室。大概因为长年在村里,同事们与他并不常见。于是路过往来的,都热情过来打招呼:游科回来了!访谈间,他的电话频频响起,一一接听,都是关乎白马村的,一会儿是清淤工程,一会儿是道路拓宽,一会儿,又是关于村里绿化美化的。“村里目前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涉及19项系统工程。”放下电话,游贤学如数家珍,一一道来。村里的美化绿化工程设计方案他看了,虽然这个领域他并不专长,但也看出了些门道。村里最不缺的是树,是绿色,缺的是花,是红色。除了绿植,还应该依据四时节气,多种些花期长、养护容易的花,这样,乡村才能一年四季有风景,才能更好地吸引城里人来观光度假。游贤学说,一次村文化广场绿化规划里,有一棵价值2600元的树,他坚决清退了。他还统一把村里原来的不锈钢指示牌换成了防腐木的,路边的村民筑起的水泥砖墙,也在他的劝导下,推倒修上了围栅。表面粗犷,秉持“说干就干”信念的游贤学,有着他极其踏实和细心的一面。就是凭着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踏实细致的风格,800多个日子,白马村一点一点地,在游贤学的手下,完成近乎凤凰涅槃的蜕变。
走进今日白马村,白马河蜿蜒流淌,两旁古树成荫,遮天蔽日,风景如诗如画。通往村里的道路宽阔、桥梁四通八达。村中房舍规整,漂亮的校园里孩子们读书声琅琅,村里文化广场、文化室一应俱全。挂职期还有半年行将结束,“黑马”书记却早已与这座村庄、这里的村民血脉相融,村委会有什么事摆不平,就来“搬”游书记——“他们(村民)都听他的!”村集体经济的壮大、生态旅游的发展,受益的也不仅仅是贫困户。谈起白马村的未来,游贤学志得意满之余,也还有许多牵挂。“白马村目前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但要挖掘、保护和开发好它的文化资源,打造成观光旅游品牌项目,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脱了贫,但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也还有一定的空间,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游贤学与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