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李书记的“三板斧”
作者:苗理洁(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8-12-25 12:24:01

 

大刀阔斧这句话,形容能人做事利索果断见效快。故而在日常工作中能耍上几板斧的人都是意志坚定、雷厉风行者。群众总结扶贫干部李应文从20164月开始至今近三年的时间,他到博罗县杨村镇石滩村来扶贫,干了三件改变石滩的大事:“换血”,“造血”,“活血”。三件大事犹如《水浒》里黑旋风李逵的三板斧,一板比一板猛,一板比一板到位,一板比一板见效。欲知详情,且听李应文扶贫的精彩故事。

军转干部李应文受命进驻博罗县杨村镇石滩村扶贫,正是阳春三月百花盛开,田野一派好春光之际,而李应文根本无暇看风景。从进村第一天起,就不停在思考:石滩村是什么原因致贫?又该如何扶?他力求尽快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受党教育多年的李应文明白,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深入调查研究,与群众打成一片。调查研究,是各项工作展开的切入点和解困帮困的金钥匙。

石滩,顾名思义就能令人联想这里贫瘠。的确,这里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石多的地貌自然存水困难。晴天旱,村民要抽水用;雨天涝,村民要排水去。长年累月、周而复始的一旱一涝,土地的元气大伤,抽水排水都要花费,让本来经济拮据的村民雪上加霜。多少年来,这里仍然保持农耕社会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家家户户生产的农作物仅够应付日常所需,只有少量拿到市场出售。这里部分人年均收入还不足千元,大多数村民日子捉襟见肘。村委会的集体经济也薄弱的可怜,靠几亩鱼塘出租,年收入仅两万余元。

李应文逐一找村委会班子成员交流沟通,他要给班子“号脉”,“检查身体”。他很快发现,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创新思维,对改变石滩面貌缺乏信心,既无近期目标,更无长远规划,长期以来,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李应文走访村民叶丙旺、王日云夫妇居住的两间老旧瓦屋,黑暗潮湿,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一件电器,夫妇俩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可谓家徒四壁。李应文再深入农户调查,发现类似叶丙旺夫妇这样状况的贫困村民竟然有33户,75人。他震惊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改革开放40年,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在经济异常活跃的惠州,还有这样贫困的乡村和村民!李应文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他找到石滩滞后的结症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石滩村情况明显是“火车头”无力。蓦地,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换血!”

血是生命的河流,一个贫血的人,四肢无力,无精打采,不可能有健康的肌体和充沛的干劲,自然,这个“贫血”是喻物,是石滩村委会。

曾经22年军旅生涯的李应文,练就说干就要干好的作风。他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上级的支持。

换血需要有新鲜的“血液”补充,此时李应文工作重点是找“血”。一个注重调查研究的人,很快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李应文听群众反映,村里有刚毕业回来的大学生叶嘉丽,正在待业。也是机缘巧合,小叶正跃跃欲试要回家乡施展才华,乡亲们对选她当村干部的呼声很高。此时李应文找来了。坦诚的一番交流之后,李应文心中有了底。小叶在学校是班干部,活泼开朗,积极追求上进,她目睹家乡的贫困有切肤之痛。更主要的是,她有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

经村民大会投票,小叶当选为石滩村委会主任,石滩村委会班子其他成员也作了调整。新班子上台,生气勃勃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李应文为班子“换血”耍的“第一板斧”快捷,利索,打开了扶贫工作局面。

春去夏来,黄皮芒果成熟挂果了,班子的“血”也换了。按理说该松口气,而非也。李应文看着像孩童学步的新班子成员,明白自己这个第一书记必须步步紧随,不能松懈。他又马不停蹄协助新班子制定新的工作制度和新措施。在部队是营级干部的李应文,具备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重要的是他牢记使命,牢记习总书记扶贫的重要指示: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何为精准?耍了第一板斧的李应文又在苦苦思考新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讲,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从小的方面看,检验扶贫的成效与否,就是贫困户有没有脱贫?农民有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李应文对着工作目标,每日在考问自己。这也是他不断模索不断熟悉和不断锤炼自己的过程。

李应文在部队养成记工作笔记的习惯。他将每日看到的、听到的都记起来,他要清楚知道村民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他到贫困户叶寿和家里家访。叶寿和上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下有两个读书的孩子,家里的田地收成仅仅够温饱,母亲经常看病,没钱就只能借,越借越穷,越穷越没志气。他觉得生活毫无乐趣,日子暗淡无光。夫妻俩也想外出打工赚钱,但上有老下有小的客观情况,根本无法成行。不是哪家人都具备条件外出打工赚钱啊,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体察了实情的李应文心里沉甸甸的。

村委会班子是“换血”了,可是他们目前还没有“造血”功能,也就是说还没有能帮助贫困村民脱贫的能力,没有能力帮助村民,“换血”就是前功尽弃。心系石滩、情系村民的李应文,决不会在迈出第一步之后停滞不前,一个大胆而又切实的想法在心中酝酿成熟,那就是按照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扶贫工作指导思想来指导每一步工作。

调查研究是智囊锦袋。李应文在这个“锦袋”里,摸清石滩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这些人文化程度低,出去只能做体力活,赚不了多少钱。尤其是妇女,赚钱不多还顾不上家庭,所以,他的立足点是想方设法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彻底改善村民生活。让“换血”变为“造血”!

也是天随人愿。一日,恰遇广东省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引见企业家下乡扶贫寻找商机,李应文如快枪手,一把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带领村委会与深圳东部湾实业有限公司接商量,让对方实地考察,最终一拍即合。村民的土地转租给公司,每亩年900元。当年就转租200多亩地给公司,盖起薄膜大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这好比石滩村下“大雨”了。这“大雨”如久旱的甘霖,“滋润”贫困的村民,33户贫困农民大部分进公司当了职工,他们洗脚上田,每天工作可拿一百多元的工资,从农民转为职工。生态农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集果蔬种植、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出路,口袋有钱了,这是多么大的改变!

李应文曾经走访的贫困户叶寿和家,由于女主人进了公司工作,每月收入2500元,叶寿和再种些田地,养些鱼,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李应文带领的村委会在村民心中树起了威信,干部成为村民的贴心人。李应文耍的第二板斧漂亮!

石滩村委会“造血”机器快速运转,一扫往日病殃殃的身子骨,壮实起来了。

贫困户开始脱贫,李应文这时心情是兴奋的,但他告诫自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扶贫工作不能松懈,还要再上台阶。这个台阶就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乡村,石滩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作为石滩村的第一书记,要想方设法令村委会这个“造血机器”长长久久活起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工作的实践体会,令李应文的思绪越发活跃起来。石滩村还有许多配套的工作要跟上去,比如部分村民还用井水,没有用上自来水,村庄还是泥土路,乡村也没有医疗站……要干的事情太多了,那就一件一件落实好了。那些日子,李应文与自来水公司联系,与路灯所联系,与医疗卫生单位联系,他像一座上满发条的钟,一刻不停地跑。这期间他忙得没有回过惠州的家,古稀之年的老母亲腰疼无法行走,他只能交给妻子带老母亲去看病。铁血男儿李应文平时也是孝顺儿,可是为了扶贫,他只好拜托妻子。在环保部门工作的妻子通情达理,对丈夫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这是李应文可以在扶贫工作路上一路冲锋的动力。这时的他四处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扶贫资金,终于事事有回音,件件得到落实。

至今,石滩村已分期分批完成了农田水利、自来水管网、村卫生站、排涝站、公路硬底化、村道绿化、亮化等任务。石滩村变了,是根本性的转变: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油菜花开接着格桑花开,花香四溢,美不胜收,乡村变大花园,加之绿色大棚的果蔬,催生了火热的乡村旅游,吸引了城里一拨拨的游人。人多聚财,村民致富,映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眼下石滩村发生了最明显的三变:农产品变为旅游产品,农民变为旅游从业人员,农村变为景区。连石滩村自己人都在梦中笑醒,“这是原来那个石滩村么?美的叫人认不出来呵!”第一书记李应文的第三板斧耍出个新石滩!

李应文明白,他扶贫是赶上了好时候:中央高度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资源,加大扶贫力度。为了帮扶石滩,李应文与水务、路灯、卫生等有关部门联系,无一不得到各方面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就拿东部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来说,他们在经营的初期是亏本的,公司在石滩的投入,除了支付村民的地租和工资外,每年还要交付村集体近十万元;还有投资260万元至自来水厂入股分红,村集体每年都有一批可观的收入,从2016年的2.67万元增长至现在每年超62万元,增长了22倍。村集体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村的文化设施、党员教育基地都逐一完善。李应文清楚,扶贫是党中央重农固本、惠农安民的治国智慧之一。“大河涨水小河满”,国力强盛才能有扶贫的力度。也才能给他耍好“三板斧”提供舞台。不然,他就是有三头六臂,耍几十板斧也枉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李应文出色的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和表彰。但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考虑下来还要继续巩固和完善石滩村扶贫工作。农民经济脱贫了,精神有没有脱贫呢?农村文明亦必须跟上去。培养良好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摈弃陈规陋俗,提高石滩村文明程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李应文,仍然以军人的满腔热血和冲锋姿势,整装待发,听从号令,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会再耍漂漂亮亮的三板斧!

 

村道建设前.jpg

村道建设前

 

村道建设后.jpg

村道建设后

 

李应文慰问贫困户.jpg

李应文慰问贫困户

 

李应文与贫困户交谈.jpg

李应文与贫困户交谈

 

生态农业基地.jpg

生态农业基地

 

生态农业基地一角——格桑花.jpg

生态农业基地一角——格桑花

 

生态农业基地一角——格桑花2.jpg

生态农业基地一角——格桑花2

 

生态农业基地一角——向日葵.jpg

生态农业基地一角——向日葵

 

新建的文化广场.jpg

新建的文化广场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