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毕加索与龙门农民画——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与龙门农民画艺术特色之初探
作者:刘志光(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05-26 22:25:26

 

一、龙门农民画起源

1、农民画

农民画是兴起于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农村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制下,为了政治宣传和繁荣基层文化生活的双重需要,一些美术爱好者被当地政府组织起来,一边劳动,一边作画。因此,农民画既不同于学院式的美术,也区别于传统的民间美术,虽然它大量吸收借鉴了民间民俗艺术的图式、风格,但其强调主题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艺术特色是传统民俗民间美术所不具有的。所以说,农民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至70年代末,农民画形成其第一个发展高峰,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农民画之乡,如陕西户县、上海金山、山东日照、广东龙门等。这些农民画共同构成了全国民间美术一道亮丽的色彩,同时又各具地域特色,它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受到专业美术界的高度关注。

农民画朴实、生动、绚丽、抒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作品生命力旺盛。

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农民不是用双手在画画,而是用他们的心灵在画画,其构图、色彩、造型、图案、纹样可以清楚的看出农民画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更具有现代艺术气息,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龙门农民画

19724月,谭池发(1939-2005)办起了龙门第一期农民画培训班,这标志着龙门农民画的真正开始。在他的努力下,农民画培训班每年开班,每次一到两周时间,培养出了许多农民画家,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今在龙门依然从事农民画创作的画家中,许多都是培训班的学员。谭池发对龙门农民画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组织培训工作,更在于他领导学员们认真学习岭南的民间美术,探索出了一种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岭南农民画创作风格。1982年,谭池发还组织带领龙门县的农民画家收集整理本地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从刺绣、剪纸、木雕等民间艺术中吸收营养,并运用于新型农民画的创作中。这一时期,龙门的农民画才形成了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以风俗民情为题利的艺术风貌。

龙门地处岭南山区,是客家人和瑶族聚居的地方。此地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一年四季草木茂盛、繁花似锦,盛产水果、大米、茶叶。我们在龙门农民画中常常会看到香蕉、木瓜、荔枝树、橘树、茶树等岭南特色的植物,也可以看到龙门地方特色的建筑,如吉堡村落、客家围屋和瑶寨等。龙门地区的生产、生活场景也是龙门农民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如采茶、酿酒、饮蜜、对山歌、画花床、捡草菇、晒柿饼、做艾糍、打年糕等劳作和生活场面。具岭南风情的民俗活动也是龙门农民画的重要题材,如闹元宵、划龙船等节目风俗,婚嫁迎娶礼仪风俗等。龙门县蓝田瑶寨村落特有的“舞火狗”活动是瑶族重要的传统礼仪,这在龙门农民画中也有表现,如黄伟平《蓝田瑶寨舞火狗》表现的就是这一主题。扮演火狗的是一群未婚少女,她们头戴草笠,身上捆满黄姜叶,被安排于画面中央的一团火球之中,周围的男青年也身穿瑶族特色服装,和她们一起载歌载舞。这幅画大胆的布局和艳丽的色彩,把龙门蓝田“舞火狗”民俗风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龙门农民画与优美的客家山歌一样,它抒发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它歌唱着自己日新月异的美丽家乡,它洋溢着农民淳朴、善良、和豪迈的感情本色,闪耀着现实的美好与理想追求的绚丽色彩,她所取得的荣耀声誉和巨大成果凝聚了多少画乡人的汗水和心血。

龙门农民画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以节庆喜事、特色民俗、田间劳动为主要题材,深刻反映出当地田原文化的风采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及理解。龙门农民画的独特风格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演变、创新、发展。

从创作题材来看,主要表现的是农民的生产、生活,它以百科全书式的方式生动反映了农村的现实风貌和时代变迁。从集体所有制到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村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都能从农民画的丰富图像中找到印记。从艺术表现特点来看,龙门农民画的构图灵活,画面饱满,多于相对对称和连续图案为主,没有学院派的严格透视;造型上重夸张,讲变形;色彩上喜好对比强烈,讲究热烈明快,注重装饰性,这也是各地农民画的共性。同时,对当地民间艺术养分的有效吸收,龙门农民画吸收了当地刺绣、剪纸、木雕等人物表现特点,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成为民间美术中一支与时俱进的、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旺盛生命力的艺术奇葩。农民画家和职业画家一样,选择以绘画为终身事业,并通过传帮带,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绘画群体,使农民画艺术薪火相传。通过当地文化馆专业画家与永汉嘉义庄农民画乡的不懈努力,使农民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全国很多美术馆也相继举办农民画展,收藏农民画作品,有些农民画作品还被文化部推介选送到国外办起了展览。

3、名人与龙门农民画

作为广东唯一的农民画画种,龙门农民画的培植与发展已被纳入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纲要。2004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龙门视察龙门农民画后欣然题词“农民画乡、文化田原”,给予龙门农民画极高的赞誉。

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同志也称赞龙门农民画风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品味,并题词“乡土艺术 岭南风情”。

4、画家谈画

1)农民画中为何颜色很夸张?

“我们现在看到的农民画,尤其是当农民画与水墨画放在一起的时候,对比非常鲜明,农民画在色彩上丰富很多,人物往往都穿着鲜艳颜色的衣服,甚至会出现红脸、黄脸、蓝脸等形态,此外,农民画中的动物颜色往往也非常夸张,一头狮子可以是全红色的,也有可能是全绿色的。实际上出现这些色彩的变化,正是农民画的特点,农民画家往往将如何为画中事物着色代表自己的心情,颜色成了他们表达自己绘画思想最好的手段。不需要考究为什么会出现与事实并不相符的颜色,这只是他们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

2)从具象到抽象曾让人很疯癫

“在农民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个让所有画家都很崩溃的时期。80年代农民画题材内容拓宽后,90年代题材更加故事化,有时候一幅画要讲完整个故事,讲不完怎么办?画面的内容开始抽象化,出现了表意的农民画,这种方式在出现之初曾很受欢迎,但是随着抽象化发展的深入,一些农民画家开始在表达上出现了问题。因为当时的农民画就是以直观为特点,一下子要转向表现内涵,对画家的要求就高,对画家的素质要求更高,而农民画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表意性的内容往往难以跟上,最终导致很多画家都受不了,太过于抽象市场也不接受,搞得整个人都疯疯癫癫。

3)部分画越丑越美

“现在我们看到的农民画,大多在直观上的感觉都是舒适的,但是在龙门农民画中,还有一部分画家的画,是以丑为美的。龙门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抽象派画家,现在他画的画,人家都接受不了,他正是以丑为美的典型,也是抽象化最极端的一种。他的观点往往与其他人都不相同,他作品的抽象化已经到了难以看懂的地步,很多人的脸、头发往往不是单纯的脸和头发,而是通过他的画笔,变成了表现一种意象的形式,他会觉得越丑越美,在大部分人看来就是画得明明很丑,但是他就说最漂亮就是他的作品。”

1988年龙门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5、农民画产业

经过多年的积淀,龙门农民画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文化产业投资越来越活跃,不少本地及外地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引导推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近期龙门县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出了包括农民画礼盒、T恤、丝巾、U盘等100多种农民画衍生产品。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还专门印制了以龙门农民画为主题的扑克牌,使龙门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大放光彩。结合龙门生态旅游县的特点,在龙门县内的一些知名景区推广农民画衍生产品,待条件成熟后,再广泛推向市场。不仅如此,龙门县还将农民画与竹文化相融合,设计出时尚新颖的竹制家居用品,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龙门农民客厅”。龙门利用引进民间资本建成,集农民画创作培训、展示、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农民画博物馆将正式开馆,这是全国60多个农民画乡中唯一的农民画博物馆。相邻的农民画产业园也将揭幕。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龙门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民绘画展第三站巡展也将在此举行,集中展示来自全国主要农民画乡的300多幅优秀农民画作品

 

二、龙门农民画的艺术特色

龙门农民画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龙门农民画凭借大胆想象,使画面变静为动,突破时空局限,强调画面多维视角,荒诞却不离奇,这与西方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追求变形夸张有异曲同工之妙。

1、追求立体效果

龙门农民画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其创作者是一批没有进过美术专业学府的当地人,他们把对生活的感悟,渗透在质朴的农民画创作中。其绘画运用大胆想象,追求夸张变形,看似荒诞却不离奇,因而不仅在全国诸多农民画派中别具特色,更以其鲜明的现代艺术特色在多次巡展中引起关注。龙门农民画以传统剪纸为基本造型,人物形象突出,通常花边图案缠绕,花草动物点缀其间,形散神凝,整个画面布局和谐。其线条清晰,内容生动,具有图案连续的强烈层次感和立体效果。其色彩保持传统大红大绿和黑白相间的基调,多用红黄蓝绿为底色,画面色彩艳而不俗,繁而不乱,色调热烈明快。其表现内容分为乡土风情、故事传说、节日喜庆和现代题材得内容。传统民俗题材,例如谭池发、曾宝田的《回娘家》反映出嫁女回家探亲的喜悦,谭池发的《迎亲》表达结婚热闹场面,罗秀芳的《做艾糍》记录清明时节的民间习俗。以民间传说故事为素材表达思想感情的有黄伟平、骆雪芳的《舞火狗》、谭池发、邓柏旋的《海神》等。反映节日喜庆的如黄伟平、陈少园的《醒狮贺岁》、曾宝田的《满园喜庆》;刘树奇的《春耕》、钟世金的《画花床》、陈少园的《家园》、王汉池的《舂米》等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代农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

2、寄托美好愿望

龙门农民画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距毕加索所开创的立体主义绘画时代相差半个多世纪,但其创作的许多作品却与欧洲现代画派宗师毕加索的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有强烈的主题思想,都寄托画家美好的愿望。农民画家谭池发的《新婚夜》就把新婚夫妇画成怀里装着农事、通过男耕女织获得丰收,养育宝宝的新婚愿望。眼睛眉毛用小鸟蝴蝶代替,农具和作物则散落在人物周围,背景以红绿为主,充分彰显艺术的想象力。黄伟平、姚笑花的《樱桃甜蜜蜜》则将青年男女用剪纸手法表现,以两头神牛凝视为背景,展现出青年男女亲樱桃嘴、吃樱桃果的紧张和喜悦,整个画面犹如一张刺绣的地毯,表现手法出人意料又夸张得体。梁彩欢创作的《一口洁牙伴到老》更是夸张,将人面画成广阔的天空,眼睛和耳朵画成飞翔的小鸟,嘴巴画成菜地,牙齿画成果实,身体画成劳作的田野,头发画成绿色植物,周围以人物爱运动、勤刷牙、远离烟酒为倡导,其奇特想象和深邃意念让人拍案叫绝。谭池发创作的《牧童小伙》画中构图圆满,图案形似剪纸,男女青年在牛背上打情骂俏,幸福无比,充分渲染了放牧的悠闲。以牡丹和彩凤为背景寓意美好的生活。龙门农民画变形夸张,让人过目难忘。画家们情感朴素,在绘画上不受外界条件羁绊,更不受传统技法如透视、光感、比例和结构的限制。他们随自然之性绘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勾线、着色和创意都自如流畅。

3、崇尚夸张变形

龙门农民画这种来源于生活,绘画技法随心所欲而又不悖情理的夸张与变形,与西方立体主义绘画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西方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画派,他们努力消减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成分,追求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作品虽仍保持一定具象性,但其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热衷将物体多个角度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毕加索的油画《亚维农的少女》,正面脸上画着侧面鼻子,而侧面脸上却画着正面眼睛,想象大胆却不荒诞,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效果与龙门农民画的“俯视视觉效果”艺术特色不谋而合,因此,龙门农民画赴海外展出总能引起异常的轰动和学术届的关注。

 

三、粗狂简化的毕加索

1、艺术道路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在毕加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迦的影子。随后,在 1909 年,他与法国画家乔治希拉格一起创立了立体派,进入了他的“黑色时期”。这种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他于 1907 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吸收了东方艺术和西班牙民间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毕加索是一个画家的儿子,这使他很小的时候就具有高超的素描天赋。1900年第一次到巴黎,在那里广泛吸收各派艺术的影响。19001904年在巴黎和巴塞罗那之间奔走,这个时期正是他艺术上的 “蓝色时期”。创作上以社会弃儿和穷人为题,运用冷的蓝色调表现敏感、忧郁的气氛。1904年正式定居巴黎,成为阿波利奈尔前卫艺术圈子中的成员。 1905年开始,他的艺术进入所谓“玫瑰色时期”,早期的蓝色调让位于玫瑰色、灰色等较不真实的颜色。他当时最喜欢的题材是小丑和舞蹈演员。1906年到 1909年进入立体主义时期,绘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作品更加注重形式感和物象的结构表现。最终他与勃拉克一起,共创了立体派画风,而其早期代表《亚威农的少女》则是立体主义绘画的最早的经典之作。在他笔下,人物趋向单纯化和几何形体形,这可能受到塞尚的影响,而更为明显的影响则来自非洲黑人雕刻。毕加索还发明了运用纸片和剪报拼贴起来的“拼贴画”,表现了他对丰富色彩效果的追求。1916年,他到意大利为俄罗斯芭蕾舞团设计了风格独特的布景和服装,在那里对古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年代作品强调古典主义的纪念性效果,他还和超现实主义者关系密切,布雷东称他为该运动的开创人之一。

2、艺术特色

1)变形、夸张

1925年以后,关心希腊神话米诺陶、垂死的马以及哭泣的女人等形象,它们夸张变形,突出表现愤怒、绝望的强烈情感。这类作品的顶峰是1937 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展出的《格尔尼卡》,该作表现了当时纳粹德国轰炸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城市格尔尼卡的恐怖场面。他的作品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他说道:“绘画不是装饰房间,它是抗击野蛮和黑暗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毕加索一直住在巴黎,1946年住到法国南部,在那里开始了陶艺创作活动。晚期绘画主要表现古老的传说、古代的妖术、野兽、半人半马的怪物等,此外鸽子、猫头鹰、马、公牛也是他常常画的题材。他还画了许多老大师作品的变体画,包括关于委拉斯贵支《宫娥》的44张变体画。毕加索也是20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通常极其聪明地拿各种可找到的物品组合成为雕塑。他最著名的雕塑是《牛头,变形》,是自行车和车垫的组合。毕加索还是一个高产的书籍插图画家,就是在这些小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天才。终其一生毕加索一直是位高产的艺术家,作品自由而有活力,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探索。

2)力量、粗犷

“凡高的全部作品的特点,在于极度的力量和粗犷的表现。他对事物特性之明确判断,对形式之大胆简化,面对太阳的傲慢愿望,以及对描绘和色彩的狂热,显露出他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一个男子汉,一个敢做敢为的人——有时粗野,有时单纯雅致” 田园时期的艺术特点: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为主,画面粗犷干劲,和谐统一。

对于他的一生,世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毁誉褒贬兼而有之。但对于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人们还是一致认同的。也正是因此,毕加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3)爱憎分明

在毕加索的画中,人们还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他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宁。1937 4 月,为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他画了著名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为抗议美国入侵朝鲜, 1952 年他又创作了壁画《战争》、《和平》。至于他的《和平鸽》,更是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4)毕加索的绘画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反对束缚艺术,崇尚自由,用心画画。龙门农民画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以节庆喜事、特色民俗、田间劳动为主要题材,采用夸张变形、大胆取舍、色彩鲜艳、贴近生活的艺术手法,深刻反映出当地“南蛮文化”的风采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及理解,成为中外认识的龙门文化名片。

 

 

参考书目:

1、《乡情岭南——龙门农民画艺术初探》:黄治成  谢先良

2、《龙门农民画的艺术风格与时代意义》:钟福源

3、《中外艺术鉴赏》:金盾出版社

 

毕加索作品1.jpg 

毕加索作品1

 

 毕加索作品2.jpg

毕加索作品2

 

 毕加索作品3.jpg

毕加索作品3

 

 毕加索作品4.jpg

毕加索作品4

 

 龙门农民画1.jpg

龙门农民画1

 

 龙门农民画2.jpg

龙门农民画2

 

 龙门农民画3.jpg

龙门农民画3

 

龙门农民画4.jpg 

龙门农民画4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