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唐宋时期官方对罗浮山的开发
作者:庄丽丽、陈裕瑾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12-30 10:42:29

 

罗浮山,又称东樵山,我国十大名山之一,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福地,素有“岭南第一名山”之称。从东晋开始,罗浮山就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到宋代,罗浮山的影响更见增大。宋朝地方政府对罗浮山采取了哪些措施,其介入和扶持的动机是什么?本文拟列举其表现,论述其原因,并分析其效应,以此来观察宋朝地方政府之公共服务理念。倘有论述不周之处,望方家不啬指教。

一、表现

罗浮山景区的开发、保护、利用、扶持,在不同时期,均在进行,属于连续性行为。此过程中,有政府官方参与的记录,且形式多样,目的并非单一地发展旅游。罗浮山景区的开发,史书最早记载在南北朝时期,“梁朝有头陀僧景泰,不知何许人,草屋之号焉,朝游南海,暮宿罗浮。大同(535-546)中始建(延祥寺)寺额……[1]卷九。此后,景点建设一直在进行,如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就曾修建朱明洞,《白孔六帖》卷五引《罗浮灵异记·花首台》云:

“(朱明洞)……其洞常有五百花首真人游会,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敕建于花首台。”[2]5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在延祥寺安置佛像,并御署其门曰延祥之寺[1]卷九。唐朝代宗年间宰相常衮因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曾在罗浮山“捐赀开垦千余亩,以供游者”[3]94,其规模之大,让人叹服。

此后,屡有修建,最著名者,如五代掌控两广地区的刘氏兄弟,他们于罗浮山的建设最为出力。《嘉靖惠州府志》卷一《郡事纪》:

南汉主建天华宫于罗浮山。宫在山之西,苏轼曰:“南汉主建有甘露羽盖等亭。云华阁,命中书舍人钟有章作记。初,南汉主梦神人指罗浮山之西去延祥寺西北有两峰相叠,一洞对流,可以为宫。访之得其地。又梦金龙起于宫所,遂改为黄龙洞。此地即葛仙西庵。至宋朝革命四方叛,以次诛服,刘氏惧焉,将欲潜遁罗浮为狡兔之穴,又命于增江水口凿濠通山,往来山峒,仓卒为航舟之计。开宝四年,乃始归命,则知刘氏为宝宫于山间,无事则为临赏之乐,警急则为逋逃之所,其计窘矣。[4]6

两宋时期,史料没有明确记录地方政府参与建设及开发罗浮山景点,但并不表明没有参与。宋政府对罗浮山如此有影响力的宗教名山,并未缺席。《嘉靖惠州府志》卷五《地理志》记载:

至山腰三里余,有宝积寺,宋朝赐额。御书阁,中藏宋太宗、真宗赐书,及景德赐佛衣,嘉赐藏经。[4]19

《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二一记载: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五月……东岳佐命曰罗浮山、拔苍山,南岳储副曰霍山、潜山,西岳佐命……皆设真君像,殿廊各图山岳形及得道事迹。[5]475

余靖《武溪集》卷九《惠州罗浮山延祥寺记》记载:

延祥再造苦晚,故久不竞,然亦不敢父子私自相传,必择什方名德尸之,以俟来学。初铁像之来也,扶土以具其四体,及祥符初,住持僧彦课乃购金雇工易之以铁,而像始完。……於是募信心以施其财,召匠指以利其器。审高,面平旷,鉴,陶瓴甓,取于坚,不务华丽,日廪岁资,悉得其度。康定元年,达公自袖其状至于曲江俾予书之,归为福地之识。

可以发现,宋代对延祥寺的修建曾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才告结束。同时也发现,宋政府还通过对景点“赐额”、赐经书、赐佛衣的方式,参与到罗浮山的景点建设和开发中去。而宋真宗时期广建宫观时期,对罗浮山地位的确立,更是隐行的支持,其影响力不可小视。

官方参与景区的建设,至少会有两大效果:比如使原来的环境更加优美,比如对道路的开凿修缮,势必会更方便游人前去。可以明确的是,有政府的参与和扶持,对景区的发展和声誉的扩大,总归是有利的事情。

二、原因

从唐朝,到五代,及至宋朝,官方积极参与到了罗浮山景区的开发、建设中来,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考虑,客观上言,政府提供了公共服务给游客。基于传统因素的考虑,前代政府的行为,势必将影响到后代政府的行为,那么有理由相信,在唐宋以后的政府中,也将多少会对罗浮山景区采取不同方式的开发和利用。那么,政府参与景区建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前引唐代常衮捐钱垦田,其目的非常单一,就是 “以供游者”,亦即供旅游的目的是非常明确和直接的。这与后世建设旅游景点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南汉刘氏兄弟的目的,就不是那么单纯了。前引《嘉靖惠州府志·地理志》卷五有所揭示:

南汉主建天华宫于罗浮山……此地即葛仙西庵。至宋朝革命四方叛,以次诛服,刘氏惧焉,将欲潜遁罗浮为狡兔之穴,又命于增江水口凿濠通山,往来山峒,仓卒为航舟之计。开宝四年,乃始归命,则知刘氏为宝宫于山间,无事则为临赏之乐,警急则为逋逃之所,其计窘矣。

其目的,一则为平日“游赏之乐”,其二则为“逋逃之所”,据五代时期的具体情势而言,后者当为其主要目的了。

其实,除此而外,还应有其他设想。比如《广东新语》卷二“四市”条记载:

    东粤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有捣药禽,其声玎如铁杵臼相击,一名红翠,山中人视其飞集之所,知有灵药。罗浮故多灵药,而以红翠为导,故亦称药师。[3]48

    罗浮山有许多天然药材,这也是吸引很多道教人士前来的原因。其实,很多去山上的游客,目的并非单纯地旅游,因山上有许多“灵药”, “颇多难得之货”,故“士大夫逾大庾而南,罕有不贪婪丧其所守”[3]48 者。

三、效果

在政府的主动参与下,又有灵药的诱惑,加之本来的秀美景色,罗浮山成为趋之若骛的旅游圣地当在情理之中。古往今来众多来岭南的人士,在罗浮山上留下了众多美丽的诗篇,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嘉靖惠州府志·地理志》卷五“罗浮石刻”条记载:

篆书“罗浮”二大字,广一丈许,右刻淳熙巳亥良月望日,左刻郡守睢阳吴男,有书,又小石刻。“朱明洞天”四字,倒卧溪中,又石刻篆书长寿涧三字,下刻圣宋皇二年冬闰十月二十七日提点诸州刑狱太博士范阳祖无择题书,又石刻郡太守师显行睹青藜杖旁刻景泰甲子岁十月,余不可考。[4]19

曾为宋明两代惠州地方长官的吴男、师显行,他们的题名成为后世研究其个人行踪的一手史料。其实,还有更多的石刻资料,限于篇幅,此不赘言。于罗浮山,保留下众多文人墨客们的吟咏题唱,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轼的《食荔枝二首·其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6]2194

作于绍圣三年(1096)的这首诗,反映了迁客苏轼豁达的胸怀,更赞美了岭南的风光,后世众多诗歌,无出其右者。

以上,对自魏晋以来,政府参与开发建设罗浮山的历史做了回顾,并简单分析了政府参与的原因。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政府参与建设旅游景点的目的,其经济利益上的诉求并不强。更多反映出来的,是其于政治、政权上的考虑。最极端的例子如前述刘氏兄弟。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还应提及,罗浮山作为道教、佛教的名山,这样的指向性的地位,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甚为重要,统治者当然不会不知道。唐宋政府采取赐额、赐书等方式,并非单纯地扶持,更多地表现出拉拢的意图。

当下建设经济的新时期,作为旅游圣地,应该适度转移思路,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出发,给予罗浮山景区以合适的定位。

 

 

参考文献:

[1]余靖.武溪集:卷九[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白居易..白孔六帖[M].孔传.续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三[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4]杨载鸣..嘉靖惠州府志[M]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5]徐松,.宋会要辑稿[M] .北京:中华书局,1957.

[6]苏轼,,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卷四○[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7]张小平.宋人年谱二种[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8]张小平.宋人曾孝广事迹考略[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9-92.

 

作者简介:

庄丽丽,广东省惠州学院教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陈裕瑾,博士,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国历史。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