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作者:祁大忠(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6-07 10:57:18

图① 

图②

图③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末民初王国维是近代第一个以西方美学思想观照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学者。即便当时西学渐隆、国学衰微,他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如此论述,可见“境界说”对传统诗词创作的重要影响。不独诗词,书法亦然。东坡曾云:“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 “境界”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三幅作品境界各异,与书写内容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市书协主席蓝广浩潜心书法创作和诗词创作数十载,其诗词、书艺成就,早已有目共睹。而其创作甚丰的行书作品,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或空灵旷远,或豁达豪放,或萧散闲适,与书写内容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行书条幅《旧稿一章》(图①),所写内容为蓝广浩自作诗。全诗如下:“微寒八月正秋光,黄白娇妍醉夕阳。镜映残霞湖面暖,车流狭道笛声长。天分碧水孤城接,霜打青林万叶狂。满目已成萧瑟气,篱边剩得此郁香。”这样凝练而写意的诗句,得益于其对古典诗词孜孜不倦的学习。比如这首诗就从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苏幕遮》、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等婉约派作品中吸收过养分。在此作创作中,蓝广浩通过运笔节奏变化、笔力揉捏、墨色营造等,再现秋天空灵旷远的景象。此作还充分借鉴岭南独树一帜的茅龙书体,运笔内外拓,墨法浓淡枯润相间。在轻重急缓的书写中,意趣和笔趣都在绵绵不断地释放、悠游着。整幅作品低回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

而行书横幅《书王勃句》(图②),与《旧稿一章》相比,书写内容虽同为秋天,但情境相异,因此在书法的再创造过程中,另是一番景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名篇《滕王阁序》。其时王勃年届弱冠,意气风发,“逸兴遄飞”,《滕王阁序》自然眼界博大、辞采富赡,一派大唐气象。蓝广浩创作此作时,多以中锋运笔,饱墨沉光,气势张扬而精气内敛,与诗句浑然一体,珠联璧合。

行书对联(图③)则出自其诗作《题梅花图诗》:“野里梅花树,十围人仰看。一诗千梦瘦,万类独吟寒。花漫交枝结,情深许意宽。待将春讯报,香静下栏干。”此作结体宽博而不失态,用墨凝重而不呆滞,杂以汉隶、章草、魏晋隋唐写经笔法,整幅作品势定气闲,墨润神清,萧散闲适之境跃然而出。这样的书写效果,同样得益于其对八大山人、傅山和弘一大师等传统的文人书家的潜心研习。

 

书法创作应挣脱工具理性的束缚,回归价值理性和情感理性

“美是对功利的删除。”针对文艺创作,康德曾有过如此经典的论述——删除功利难免痛苦,因此要寻求美的安慰,但美的安慰要讲求“形式的收敛”,否则作品就会成为单纯的符号。观诸国内书坛,最近一二十年来,在书法由沉寂走向喧嚣的过程中,在当代书坛向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发掘中,一些书法界人士坐不住冷板凳、耐不住寂寞,或为名利束缚,或误入歧途,被那些越来越媚俗、媚“丑”的所谓流行书风牵着鼻子走,对此,蓝广浩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不注重书法艺术所依托的传统文化的积累,而单纯想通过文字书写的夸张变形等来进行所谓的创新,忽略“形式的收敛”,陷入了“过于注重形式,过于讲究细节”(余秋雨之语)的窠臼,是舍本求末,最终只能是“悲守穷庐”,当然谈不上营造境界了。

确实,本质上来讲,书法创作是对书写内容(主要是传统诗词文赋)的再创造,因此书写蓝本和各种知识的积累对书法创作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长期以来,蓝广浩非常注重文、史、哲、美学等各类知识的摄取,注重书法审美意识的提升和书法精神的升华,最终他挣脱了书法创作中工具理性的束缚,回归价值理性和情感理性,形成了 “书”“文”俱佳的独特风格,展现了自己的创作境界,成为惠州书法界的领军人物。

 

(本组图片由市书协提供)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