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州文坛盛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王启鹏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6-24 10:52:50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19849814日在惠州市西湖招待所(现在的惠州宾馆)召开。不知是因为刚打倒“四人帮”才几年,像这样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还不多;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中共广东省委对此次会议特别重视,还比较讲究突出政治,具体表现在:

(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格局特别高,由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中共惠阳地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二)中共广东省委非常重视,派省委常委杨应彬、省文化厅副厅长徐恒彬与会,杨应彬先生还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长篇讲话。

(三)会议时间特别长:7天。

(四)与会的专家学者特别多:120多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就有28人。正高的有: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苏轼研究学会会长杨明照;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苏轼研究学会顾问王起;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刘乃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廖永祥。像这样的阵容,在当时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断层,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来说,算是比较强大的了。

(五)会议通知第五项还特别强调:代表中的中共党员,要带临时组织关系。

会议的这五个特点,在中国学术研究史上来说,恐怕也是少见的。另外,这次学术讨论会在组织上来说,也很有特点,至今仍为苏学界所津津乐道。

一、 会议的筹备

苏轼研究学会成立于1980年秋,在苏轼故乡眉山召开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议题是如何评价苏轼问题,为苏轼恢复名誉。1982年秋在苏轼的第一个贬谪地湖北黄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着重讨论苏轼贬黄期间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问题。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就在苏轼的第二个贬谪地惠州召开。

苏轼研究学会对第三次学术讨论会非常重视,198310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一次筹备会上决定,这次会议将以“苏轼在岭南时期的生活、思想、创作为中心,亦可就苏轼的诗歌创作及过去很少涉猎的新问题安排讨论”。随后,便把学会筹备会的各项决定通知各个会员,要求与会者按论题撰写论文,并要求在19844月前寄到中山大学中文系苏寰中副教授处,由大会筹备委员会审阅后才确定邀请名单。

作为会议主办单位惠州,进行了积极而又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其中惠阳师专学报编辑部则向省内的大专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征稿,出版了一期学报增刊《苏轼研究专辑》。惠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组编辑出版了《苏东坡小故事》。惠州市文联亦出版了《苏轼在惠州的故事传说》和《惠州西湖艺文丛谈》等有关苏轼在惠州的书籍。

二、会议过程

这次学术讨论会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安排得很紧凑。具体日程是:

98,上午开幕式,下午大会发言,晚上文娱活动。

99,上午大会发言,下午小组讨论,晚上文娱活动。

910,上午小组讨论,下午参观惠州桥西区苏轼遗迹遗址。

911,参观罗浮山、汤泉苏轼遗迹遗址。

912,上午参观惠州桥东区苏轼遗迹遗址,下午大会发言,晚上文娱活动。

913,上午大会发言,下午小组讨论,晚上文娱活动。

914,上午小组讨论,下午闭幕式。

7天的活动中,大会场设在当时的惠阳地委小礼堂;小会活动则分4个小组,在招待所的4个小会场内进行。小组讨论有专人负责,专人记录,与会者发言都非常踊跃。

其中值得特别提出来的活动是:

(一)开幕式

首先由苏轼研究学会会长杨明照教授致开幕词。接着,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杨应彬讲话。然后,中共惠阳地委书记邓华轩、苏轼研究学会顾问王起等讲话。

1.杨明照致开幕词

教授说,在苏轼的第二个贬谪地惠州召开全国第三次苏轼学术讨论会是有特殊意义的,讨论会将围绕苏轼在岭南时期的生活、思想、创作以及一些过去涉猎到的新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会议也将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他还针对苏轼研究的好些实际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思考。如:关于苏轼晚年的政治态度,是否对政治产生了厌倦情绪?又如:关于苏轼的世界观,学术界一致认为苏轼思想颇杂,深受儒、道、释三家影响,但有没有一个主导思想?再如,对苏轼在岭南的诗文创作,特别是对和陶诗,应当如何评价?教授还说:“研究苏轼的思想和创作,当然要看他的言论,但更重要的还得看他的行动。”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能够在研究方法上作些探索,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入,认识的统一,对这次讨论会将大有裨益。”

2.杨应彬讲话

先生说,苏东坡是以“罪人”的身份来到岭南的,但是这种打击并没有使他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的思想,和长期养成的旷达乐观的性格,加上岭南人民出于对他文章道德的敬仰而给予他的关怀和照顾,使他克服了悲观沮丧的情绪。尽管处境困难,他晚年的生命并没有虚度,仍然发出了光辉。客观上对岭南的开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具体来说,第一,他出于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热爱岭南的土地和人民。第二,为人民做好事。第三,创作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3.王起的讲话

王起教授的讲话归纳起来是:三个问题,一个建议。他说:

从苏轼的一生我们应该接受什么历史教训?苏轼一生和北宋的新旧党争相始终。怎样从他的一生看北宋的新旧党争,这是更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1086年王安石、司马光逝世后,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派当权,对另一派的打击越来越厉害,朝廷的政治局面跟着动荡,直至苏轼死后,斗争还在继续,把前一阶段,即北宋前期所培养起来的人力财力,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互相抵消,直至北宋灭亡。“宋人议论未定,而金兵已渡河”,这惨痛的历史经验更值得我们探讨。

苏轼对岭南文化究竟有些什么影响?岭南文化从唐宋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从中原的文化影响来说,韩愈、苏轼起了较大的作用,“韩潮苏海”,就很形象地说明了问题。但比较起来,苏轼的影响比韩愈要大得多。

怎样开好这个讨论会?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人物、伟大作家,讨论时可以从不同方面着眼,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这是符合党的“双百”方针的。但我们的目标方向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结历史经验,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引导人们向前看。而决不能搬弄历史材料,为古而古,引导人们向后看。

最后一个建议,希望下次讨论会在杭州开。

(二)学术讨论概况

几天的学术讨论,气氛十分浓厚,与会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苏轼晚年寓居岭南时的思想倾向、创作风格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说是:

苏轼晚年是儒家思想为主,还是佛道思想为主?

一种观点认为,苏轼早年以儒家思想为主,晚年则以佛道思想为主。认为苏轼越过大庾岭后,就沉浸在佛道气氛中。尽管他也糅合了儒家的入世思想,但从他的诗文所表现出来的总的倾向来看,较之黄州时期更接近佛道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

另一种观点认为,苏轼晚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认为苏轼的佛道思想虽然有所增长,但他不相信佛道教义,对佛老思想有所警惕。他还以主要精力来研究儒家经典,如《论语说》、《书传》和《易传》,都是偏重儒家思想的。

较多的学者不同意将苏轼晚年的思想倾向在儒家与佛道之间作一刀切的划分,而认为苏轼是一个杂家。他的思想交杂着儒家的“入世”思想和佛老的“出世”思想,他的诗文也始终贯穿着佛老的“随遇而安”和儒家的“乐知天命”相结合的主线。

还有人提出了“苏轼思想”之说。认为苏轼思想是儒道释思想的有机“化合”,他对儒道释思想有所继承,也有所批判,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2.苏轼贬寓岭南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低沉?

有人认为,苏轼到岭南后,更热衷于说禅谈佛,滋长了佛老的“出世”思想,极力以此来解脱自己,对险恶的现实进行了消极的对抗。更何况将苏轼自己前后相比,不得不承认苏轼在岭南时期是相对消沉的。

有人则认为,苏轼晚年思想情绪相对消沉是事实,但并非主导方面。他的思想倾向和生活态度还是积极的。他身处逆境,生活艰辛,但与惠州百姓关系密切,并尽力为百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尽情讴歌祖国山河和人民群众。

3.苏轼晚年的作品是平淡,还是豪放?

有人认为,苏轼前期诗风豪放粗犷,后期则平淡古朴。在艺术观上,苏轼是以“枯澹”为审美情趣的,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和陶诗》中。然而,苏轼才高气豪,不宜和陶。他学陶诸诗,不但现实性减弱,在艺术上也基本是失败的。

有人认为,对平淡要作具体的分析。人们习惯把平淡等同于自然,这是不对的。平淡即清淡,犹如水墨画。自然则是不事雕琢,但并不等于无色彩。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也。

还有人认为,苏轼岭南诗的风格是多样化的。认为苏轼的平淡是含激情于冲淡之中,是一种绚烂之极的平淡。苏诗沉挚、豪俊、旷放,无不精深华妙,出神入化,从而进入“平淡”之境。平淡中寓绚烂,是苏轼岭南诗的一大特点。

还有人提出了“野性说”。认为苏轼屡遭贬谪,产生了与仕途相反的理想,这就是“野性”的理想,即放逸、旷达、天真。这种“野性”早现端倪,在惠州诗中更是充分表露

(三)与会学者写作的诗词

与会学者在进行热烈的苏学讨论之余,寻幽访古,尤其是中秋月圆之夜,与会者聚集在西湖画舫上,缅怀苏轼当年泛舟西湖的情景,把盏畅饮欢歌,吟诗作对,更是一时传为佳话。与会期间,专家学者写有大量诗词,其中由惠州市文联、惠州市文化局、惠州西湖风景区管理局联合编辑出版的《玉塔诗情——苏轼研究学会全国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诗词选》就选入了77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四川大学中文系的《热烈祝贺苏轼研究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在惠州举行》:

七千里外一髯藏,万户岭南是醉乡。且收贾生忧国泪,来依葛令炼丹傍。

杜陵诗律夔州细,吏部文章海日光。今日惠州成乐土,荔枝三百荐苏堂。

中共广东省委杨应彬的《赠惠州东坡纪念馆》:

德有邻兮山不孤,坡仙遗韵满西湖。江山信是今朝美,写得春光入画图。

中山大学王起的《江城子·甲子中秋访白鹤峰东坡故居及朝云墓》:

蓬莱何必觅三山,草芊芊,柳绵绵,一角园亭,掩映碧波间。为我重招双白鹤,振健翮,访髯仙。    朝云一去近千年,展遗篇,吊遗阡。芳草天涯,清唱想依然。不用停歌伤往事,人更好,月仍圆。

四川社会科学院谢桃坊的《贺新郎》:

一九八四年九月在惠参加苏轼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筹备会议期间谒朝云墓作。

梦幻一何速,啭娇莺,西湖夜月,归来金屋。身似柳絮随风去,任他天涯漂泊。女儿花,自来命薄。相怜相许前缘在,悄无言,解公腹中物。拍香檀,歌公曲。

彩云飞去狂风恶。天无情,墓草萋萋,一塔幽独。青泥白莲香千载,哪记人间荣辱。愿卿卿、休把眉蹙。仿佛旧孤山,水光潋滟繁英簇。相思树,今犹绿。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刘乃昌的《甲子秋赴惠州参加苏轼讨论会赋赠惠州东坡纪念馆》:

远谪罗浮路七千,星移物换事如烟。井深白鹤余陈迹,桥横西新展俏颜。

苏堤通幽瞻塑像,西湖开馆列遗篇。文勋千载光南海,盛会齐称玉署仙。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刘心予的《参观东坡纪念馆步应彬同志诗原韵》:

坡仙谪此一身孤,以德为邻誉满湖。留得当年遗泽在,惠州山水绘新图。

四川大学张志烈的《一九八四年中秋夜过朝云墓》:

当年天女伴维摩,万里南来珠泪多。步月今宵西湖上,绕堤千树舞金波。

北望峨眉小秀峰,孤光万里两情同。心香一瓣谁为领?墓草萋萋月正东。

洛阳大学王元明的《全国苏轼学会第三次讨论会贺诗》:

群英荟萃八方来,佳节中秋盛会开。更喜惠州风物美,君织绣君裁。

仅举以上数首,不一一而足。

三、大会收获

(一)学术成果方面

这次学术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94篇,绝大多数是围绕“苏轼在岭南时期的生活、思想和创作”来写的。这些论文极大地丰富了研究苏轼晚年思想、生活和创作的成果。这些论文,1986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论苏轼岭南诗及其他》一书。

(二)成功的大会组织经验

这次学术讨论会,在7天中,除开幕式和闭幕式用了一天时间外,有5天进行学术讨论,一天半参观苏迹,晚上还进行文娱活动,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还进行了集体赏月活动。会议的主要特点是学术味浓。不少参加过多次苏轼研讨会的学者都认为,开得最为成功的学术研讨会,乃是惠州这一次。具体来说是:

1.确实贯彻了“以文会友”的原则。

会议前一年就确定了研讨的主题,并向会员发出了通知,要求与会者按照论题来撰写论文。4月份前将论文寄往中山大学苏寰中处,由筹备组审阅后才确定邀请名单。这样做,就保证了会议的质量。

2.确实按照学术研讨会来组织会议。

大会将与会者分成4个小组。大会除组织集体大会和参观苏迹外,都是按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后,就派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这样,就出现了热烈争论的场面,学术气氛很浓。

3.及时印发会议简报,向与会者通报研讨信息。

这次大会共编印了5期会议简报,主要的有:反映开幕式的:《盛世有盛会  群贤聚惠城》,王起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要点:《三个问题和一点建议》;反映与会者研讨情况的:《讨论深入  争鸣热烈》,以及《苏轼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目录》等。与会者通过阅读简报,便可以获得许多新的信息。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