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一批批外地书画家不断涌入惠州,当一部分成为匆匆过客时,另一部分却留在惠州定居。他们选择惠州的理由是什么?他们在惠州的生活和创作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几位寓惠外地书画家。 不同的从艺经历,共同的艺术理念,给这个美丽的城市创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集湖、海、山、泉、瀑布之大全的惠州,随着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其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惠州独特的地理位置,独具魅力的创作环境,引起了许多外地书画家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一大批中青年书画家不断闯入惠州,他们纷纷设立工作室、画廊或创办艺术培训、艺术交流中心、开办设计公司等,并很快融入惠州书画界。接连不断的书画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美术培训机构的遍地开花、一个个画廊的开张……外地书画家们在惠州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以艺术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生活主张。不同的从艺经历,共同的艺术理念,给这个美丽的城市创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从湖南来惠州的画家余立新说,刚到惠州时,随便找一个卖菜的问路,他都跟你讲普通话,从这里可看出这个城市的兼容性。 同样来自湖南的书法家蒋晓煜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滨江公园边上开了一间画廊,经营书画、工艺品等。一进门就感受到一派古色古香的氛围,中国传统中式门框,竹编屏风,墙上错落有致嵌挂着的国画与书法,有出自名家的真迹精品、也有一部分是他本人亲手绘制。靠墙的博物架上摆放着形状各异的工艺品。几十平方米的画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处处体现着主人高雅的情趣与暗自蕴含的人文精神。蒋晓煜说,与刚来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从事书画创作与经营的人多了。惠州买方市场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比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就有人愿意出一两千块钱买一幅自己中意的书画作品。与其说我要开这个店,不如说是市场呼唤出来的。 从安徽来的杨红说,我是在惠州学会画画并成为画家的,这得益于惠州浓厚的艺术氛围及市美协、书协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每一次书画展和艺术交流活动,美协、书协都特别关注安排把不断涌入惠州的书画家吸纳进来。 把自己的艺术创作与惠州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个艺术家最大的财富 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既使书画家的艺术创造走向了多元化,也使书画家的生存空间和工作空间的自由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脱离单位依托的书画家赢得了“人身自由”,但同时也失去了固定的生活来源。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书画家选择这样的“自由”,画家余立新就是其中一位。他利用开广告公司来维持他的生活和创作。 他说,我是在惠州处在宏观调控时选择在惠州定居的,我看到的不是眼前的困难,而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在这个城市已初露端倪,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落户,这又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大事。余立新对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情有独钟是有原因的。原来,他自来到惠州后,就将自己的创作与惠州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市文化中心、滨江公园、步行街、市民乐园、体育馆、图书馆、新火车站、惠州港的建设,西湖清淤等,都留在了他的绘画作品里,特别是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基地的建设过程,被他用画笔像电影慢动作一样的定格下来。仅是拍的照片就有上千张,写生稿纸有一大堆。生意再忙,他都坚持经常去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基地,观察工程进展情况,收集绘画素材、写生。为了方便进入施工现场,他专门买了一部底盘高的大吉普车,为此,他成了基地的特殊公民。他破例获得了进入基地的特殊通行证,基地还为他配置进入工地的所有的安全防护品。 余立新说,我失去了工资、职称、社会兼职等世人追逐的东西,但我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惠州发展变化的历史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大的财富。 书画家们渴望交流、希望形成合力,创出惠州品牌。 许多寓居惠州的外地书画家认为:艺术冲动与生活境遇、艺术环境与生存处境有很大关系,所以,选择一个什么地方作为创作和生活的大本营很重要。书画家们之所以选择惠州,除了他们对惠州的发展十分关注,对惠州的建设充满信心外,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追求一种群体效应。这包括与本地书画家共同交流艺术创作体会、共同享受群体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创造并融入共同形成的艺术市场等。 由于外地书画家的加盟,近年来,各艺术群体纷纷兴起,惠州书画界十分热闹。然而,由于书画家们较少进行艺术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往往视野不够宽阔,并影响到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 来自广西的侗族女画家荣应瑄认为,书画家要多交友,要结识书画名家,了解其创作时某些独特的习惯和技巧,结识收藏家,欣赏在别处难能一见的名家书画精品,了解收藏界对各位书画名家艺术风格和艺术地位的评价,使自己广闻博览。从事艺术创作是需要一个群体的,惠州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比如去年底搞的那次首届女画家作品展,直到开展仪式上,许多画家才得以认识,许多人都大吃一惊:惠州还有这么多女画家呀?平时的画展上,看到的也多是熟面孔。希望惠州书画家加强交流和沟通,并形成合力,打响自己的品牌。此外,也希望把书画艺术以一种群体的方式带进社区,以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