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纪实文学】和谐戒毒辟新天
作者:白雪(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6-20 08:01:02
 

    引子:

2006年10月,惠州市委党校科级干部任前培训的教室里,一个浓眉大眼、高鼻梁、国字脸的中年人,正在认真专注地聆听台上教师的讲课。培训结束后,他将出任惠州市警察学校培训科科长一职。在他即将赶赴新岗位前的培训期间,命运似乎与他又开了一次玩笑,用他的话说是:半路上捡了一个戒毒所长。

那是培训中的一天傍晚,他正在丽日与朋友吃晚饭。突然,接到市公安局政治处曹学才主任的电话,曹主任开门见山地向他讲起戒毒所需要一个所长,之前几个人都不愿意去。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李达文和局政治处在公安队伍里筛选了一番,认为他还是比较合适的。经商议先征求他的意见,愿不愿去戒毒所当所长?曹主任问得很突然,毫无准备的他答得也很果断,几乎没想什么就说:“只要领导信任,工作需要我去我就去。”“那就这样定了!”

应是应了,可放下电话他心里却泛起波澜。已做好去培训处的充分准备,现在却要重头再来,何况强制戒毒在公安工作中是一种新业务,他对戒毒所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说真话,当时的心态象要出征去打一场大仗,是赢是输心里没有底”。

这个在公安战线担任过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监察室主任、警校专职教官、团委书记数种职务的湖北籍警官,特别钟爱刑侦工作,可屡次岗位的调整,他都无条件地服从。这次他既没讲条件,也没做任何托辞。原本刑侦业务熟悉,理论功底扎实,对去培训处有充分准备和信心的他,就这样,船到岸边却突然调转了方向,走进一个既陌生又艰苦的环境,开始了他人生中又一段新的征程。他,就是在新浪网上用“戒毒所长的博客”为名,开了戒毒博客的程卫东。

一、巧做无米之炊

2006年11月13日,在他被局长叫去谈话的第 3天,任命下达,12月1日他走马上任了。慧眼识珠的局领导之所以临时想到他,不是没有原因的,与他曾破获过许多大案要案和几宗毒品大案有关。

1996年6月,中央电视台《公民与法》节目播出专题片《缉毒行动》,它是对惠州市惠城区刑警队破获“5.5”毒品案的跟踪报道。说的是1995年5月至12月间,身为专案组组长的程卫东,带领12名刑警经营侦破了一宗重大贩毒案,抓获毒贩32人,缴获海洛因6800克。在侦查中,程卫东竟然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化装成毒袅的“马仔”,只身打入贩毒团伙,还曾与一大头目在某宾馆内同住20余天,并逐渐取得他的信任,获得了案件线索和犯罪证据,为胜利破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案破得漂亮,之后还会对每一宗案件进行反思,找出其成因、破获经验及教训。通过认真分析总结,写成调研文集,对查破案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这是个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公安战士,属于事业成功型男人。可是,当他走进戒毒所,一个与原来工作环境有天壤之别的场所时,心里还是有些冷冷的感觉。

望着那个杂草从生的院区,仿佛进到一个被人遗弃的荒园,难怪人们都不愿意来这个地方呢?失望的同时也激起他顽强的信念,这么差的环境谁愿意在这儿待呢?他默默在心里立下一个短期目标,用两年时间改变戒毒所的环境,把它建成民警、戒员喜欢的花园式场所。

这次采访中,当笔者与程所长和女警李厚娴在庭院错落,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漫步,聆听着程所长对每个景点及其名称的介绍时,不禁为他富有想象力的思维模式和新意所叹服。他有些得意地告诉笔者,这些灵感来自于2007年回老家时重返一个水利工程。曾参加过该工程建设的他,转遍了那个工程的角角落落,所到之处竟然没看到任何一个标志。回惠州后,他写了一篇“为劳动者留名“的博客大发感慨。受此启示,便把它用在了戒毒所的环境改造上。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深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理的程卫东,决心通过发挥人的创造性,把单位变成可人的家园。他把自己的想法巧妙地灌输给民警职工,调动起全所的积极性,大家齐心协力捐钱、捐物改造环境建设家园。一个个以捐助者命名的景点便出现在戒毒所宽阔的所区,装扮起一个美丽宜人新家园。

龙生墙是用本所职工韦玉龙和邓长生命名的自建工程。邓长生、韦玉龙都是复退军人,他们从福利较好的驾驶员培训中心轮岗到戒毒所,在程所的思路启发下,非常善于利用人脉资源的邓长生,从原单位要来20多棵大榕树,种到戒毒所院区的道路两旁。如今已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们还带领戒员从质检站捡回近十万块废砖头,挖鱼塘、修跑道,建挡土墙。挡土墙不但避免了暴雨时公路两侧的土坡滑坡,还大大美化了环境。这些项目为单位节约了四五十万元经费。这是只有把戒毒所当成家的人才能拥有的情怀。在同样以所为家的程卫东的带领下,民警职工焕发出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而每项工程的义务劳动,程卫东从不缺席。他总是头戴一顶草帽,在劳动现场边指挥,边挥汗如雨地与大家伙儿一起苦干……

办公楼的西南面,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观景台­——“毅龙观景台”(是以李毅和韦玉龙两位职工命名的)。程所长来到所里不久,因警力十分有限,民警职工都以所为家。每天吃完饭,大家习惯三三两两地站在办公楼西南侧那几棵大榕树下,瞭望院外远处的青山、白雾和影影绰绰的树木。这是大家在艰苦荒凉的环境里唯一能见到的风景。程所长突发奇想:我们若是在这里建一个观景台该多好啊!预算打出来了,至少要花三万多元钱。在他正为资金困扰时,李毅和韦玉龙提出他们捐三分之一款与单位合建观景台。此提议一拍即合,由退二线的中队长陈贵光同志负责,带领六名戒员,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不久,在树冠如同巨伞般的大榕树下出现了石桌、石凳。地面上还赫然出现由彩色石子和地板砖组成的二龙戏珠的醒目图案。置身于此,你不得不为这巧夺天工的设计而惊叹!它们可没花一分钱设计费,都是由戒员们自己设计施工的啊。

随后我们又来到锦松广场,它是正团职转业干部李锦松带领戒员苦战两个月建起的一个宽敞、平坦、让全所人心仪的广场;明光花园是由退二线的宋广明副所长和陈贵光带领17名戒员自筹自建的园林工程。还有鹏飞路,顺延酒窖等不少景观,都是由民警出部分资金与戒毒所共建的景点。为了奖优颂先,程卫东还把一些纯公益劳动建起的景观用先进人物的名字命名,如晔涛池,它们是以全国深挖犯罪先进个人谢锐晔和所文艺宣传队创建人周涛俩人命名的。为了带好这支队伍,程卫东可谓用心良苦……

在戒毒所的环境改造中,程卫东还曾客串过“风先生”。那时他想把荒废的10亩地建成一个鱼塘,若请工程队需要30万元费用,最后他决定还是自己单位干。可当时很多人的积极性都不高。于是,他做了一次非常特殊的演说:“我来所里5个多月,地势地貌看了多遍,就是缺水。因为缺水学员纠纷多,民警、职工压力大;因为缺水,花木长势不茂,氧分供给不足,大家皮肤显得干燥,面相显得老;因为缺水,视觉物种单调,心理、生理调节功能减退;因为缺水,我们有些未婚青年还没有找到对象,已婚中年家庭关系紧张……”

不料,客串演讲结束后反响很大。20多个戒员和员工顶烈日、冒风雨,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没花一分钱,没请外面一个人,在短短的7个月时间里就把10亩荒地变成了全所最具特色的一大美景:绿油油的山坡下荡漾起一池清水,水中的鱼儿在悠闲地游动;池中浮起一座玲珑精致的小岛,上面栽种着曼妙的热带植物,景色格外诱人。通往小岛的是一只形似籽粒饱满的豆角状的别致小船……

 “环境是一幅作品”,这是程卫东的话。他到戒毒所不到三年时间,就把原来的满目荒原变成可供人们参观的公园式单位。到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当大家置身在自己曾参与过公益劳动的美丽环境中,不仅亲切、踏实,还富有成就感。当三年目标终于变成现实,程卫东的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十分欣慰地说:“我刚来所里时,民警、职工很多人不安心,想调走。现在他们不想走了,环境的改善是其中一个因素;对戒员们来说,他们要长期生活在这里,环境对他们的教育改造,情绪稳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许多戒员所说的那样:‘染上毒瘾哪还有家?戒毒所实际就是我们的家了’。戒员们对家的美化积极、主动,热情特别高,很多建设都是戒员们通过义务劳动完成的。”

场所面貌的每一项变化,既倾注了程卫东的心血和汗水,又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他以戒毒所为家,与民警职工共甘苦,用感情和行动感召着身边的同事,在短短的几年中,把戒毒所建成花园式单位,为戒毒学员创造了改过自新的良好环境,也留住了想离开的同事。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治处主任张伟荣到戒毒所调研,看到所里的环境建设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来到戒毒所有到了南泥湾的感觉。”而这里的环境改善,硬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靠灵活变通、靠集体智慧才得以实现。让无米巧妇做出诱人之炊,这该算是奇迹吧?

只有把戒毒所当成家,把每个人都当成家中一个成员才能发挥出如此潜能;才能同舟共济,勇往直前。程卫东的先行先试,创造了令人击节称颂的范例。2009年9月16日下午,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李达文,公安局长副局长刘建民到强制隔离戒毒所调研,在听取汇报、参观了现场后,李达文常委对该所工作做了三个充分肯定:“局党委对戒毒所领导班子和这支队伍充分肯定;对戒毒所这几年的工作充分肯定;对戒毒所在工作中所表现的开拓精神和带来的环境建设、戒区文化的巨大变化充分肯定。”他还动情地说:戒毒所的工作每年都有新的进步,工作逐步规范,戒员管理非常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到位,在抓深挖犯罪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在配合公安机关‘大收戒’,特别是与正在开展的‘创平安,迎国庆,重点打击’行动中,戒毒所作为‘三所三队’的一员,为我局取得全国‘三基’建设先进单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方面效果明显,到处显的蓬勃生机;不断创新警营文化方面,不但开展警队文化,还有戒员的文艺节目,这样的文化氛围,说明我们的教育感化工作是非常成功的。”

二、和谐戒毒新理念

思维敏捷,善于创新是程卫东的一大特点,敢想敢做,又是他为了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的良好品质。在戒毒所的几年实践中,他提出了“和谐戒毒”的新理念,曾引起了不少同行的置疑。他非常精辟地诠释了这一理念:“东江亮剑,是重在打击犯罪;和谐戒毒是重在人性化管理”,他把管理突出摆在人性化之中。的确,对于一个关押了1200多名戒员、仅有20多个民警职工,警力只占2.8%的戒毒所,比例的悬殊在全国也不多见,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面对如何管理?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性化。他颇有感触地说:“吸毒者也是人,是病人,我们要用情,用心感化。他们的心不是石头。当时我提出这一观点时,许多同事接受不了,面对浑身沾染不少恶习的戒员,部分民警职工都有些怕他们。我耐心做工作,举例说,当你真诚地去关心爱护他时,他会攻击你吗?不会!我要大家关口前移,单位的墙是人建的,而实现安全的途径自然需靠人性化管理。否则,我们20多个人怎样也管不过来1200多名戒员啊。”

人性的关爱,在这里发生了奇迹,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戒员。原来一天中戒毒成员打架的频率往往在5到6次,逃脱事件仅在2006年就发生过两次,而现在已不再发生。最让民警、职工欣慰的是:一天,一个有神经病的戒员突然攻击一位毫无准备民警,因事发突然,民警顿时陷于危险之中。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周围的戒员们看到后,迅速赶来全部围在在民警旁边,用身体保护民警的安全,并用最快的时间将这个戒员制服。这一事件对民警职工的震动很大,人性化管理的效果不言而喻。

程卫东在人性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做了许多让戒员感动和佩服的事。他不怕得罪领导,想法设法解决戒员们的吃住和医疗问题。他顶着压力撤销了原来戒员的粮油采购点,寻找便宜可靠的市场,仅此一项与之前相比,每月为戒员结约了2000元钱,又把这些钱全部用在戒员的生活费用上,提高了伙食标准。他还鼓励戒员种菜,在院里开辟了二十多亩的菜地,种了十几种蔬菜。当笔者看到那些挂满果实的豆角、辣椒、茄子和各种长势喜人的叶菜时,再一次发出感叹。程卫东自豪地说:“戒员们吃到自己栽种的果实,劳动积极性别说有多高了!这些菜地全是他们自己打理的,很多是义务劳动时间干的。”他那深邃的目光里,绽放出感人的光彩。当我的目光还陶醉在那一片果实丰硕的菜地时,他的手又指向菜地对面另一得意作品:“那是戒员们自己盖得猪圈,我们一共养了110头猪,每周杀一头猪给戒员,骨头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民警职工,作为福利。”

常言道:“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程卫东在从警生涯的30余年中,无论干哪个警种,都是出类拔萃的,他总会尽百分百的努力做到最好。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如今对自己所从事的戒毒工作更是尽心尽责,不遗余力。

为了让戒员吃得可心,程卫东把原来雇来的临时工炒掉,全部换成有烹饪手艺的戒员,由他们自己做。用他自己的话说,做给自己吃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为此,他时不时拿着饭碗去跟戒员同吃一锅饭,不仅亲自品尝戒员饭菜的味道,还要从饭菜的变化掌握市场物价的变化,及时调整戒员伙食标准。除此,每月还从生产提成中拿出一部分贴补戒员伙食。得到切身实惠的戒员们,劳动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由自主地提高,违纪率也自然随之下降。有一件让戒员和所有从事戒毒工作的民警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在他到戒毒所工作不久。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拉近与戒员的距离,感受戒员的生活,他竟然到13人一室的戒员宿舍里,同戒员们睡了一个晚上。他在博客中记下了那天的经过:

1月25日晚,我抱了床被子,进了戒员301宿舍。我想在这里睡一觉,体验一下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进去后,简单地打了个招呼,铺好床,就躺下了。可这帮人却不让我睡,有的给我倒水喝,有的拿出家人送来的点心给我吃,大家都穿好衣服坐到我身边,我不得不起身和他们聊起天来。这个室有十六个戒员,除了惠州人以外,还有三个湖南人,大部分成了家,做了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戒员,一个做生意的老板,家有父母和两个儿子,有多套住宅,也有一些实业。家里本来过得很幸福,却因他吸上毒,带来灾难。不到六年的时间,他吸掉了两百多万。企业吸垮了,工厂和一部分住宅也买掉了,一家六口人,现在还挤在一套不足70平方的房子里。我问他如何面对父母和儿子时,他沉默了很久,回答我说:‘我现在没别的办法,只有听儿子的建议,在戒毒所不出去。’另一个戒员三十多岁,在惠东做鞋贸易,收入也很可观,他拿了一封写给温家宝总理的信件给我看,他在信中,把他吸毒的责任归咎于国家对贩毒惩罚不严,说没有贩毒的就没有吸毒的。我们一直聊到所里熄灯为止。”

     他写得很轻松,可那些戒员曾经都是满身劣迹的啊!一个堂堂的戒毒所长,与戒员同住在一起,这在国内甚至世界戒毒领域恐怕都是未曾所闻的。当天那短短的8个小时,对他的妻子、儿子却如同生死离别般的漫长、难捱。早晨天一亮,儿子的手机就响了,他和母亲要确认父亲、丈夫毫发无损,安然无恙。当听到他平静的声音时,一夜未眠的妻儿,眼里盈满了泪水。后来,儿子在电话中问他和戒员睡是什么感觉时?他说:“就像一个人爬过了一座山,没爬之前,想了很多,怕这怕那。爬了过去,出一身汗,感觉很舒服。我最后又补充一句:戒员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可怕。” 

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让这些长期被社会和家人歧视的戒员们在此得到了基本尊重。民警职工从过去单纯的管理者身份,向平等型教育管理者过渡,对戒员实行全方位的关爱,把戒毒人员当成普通病人看待,让戒员在戒毒所里找回了自尊。这种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影响了整个教育改造秩序。

有些戒员有书画及艺术特长,民警职工不耻下问,拜他们为师,跟他们学书法,切磋画技;有的向戒员学练器乐。每月所里还集中为戒员们过一次生日,民警、职工为他们亲手切蛋糕、点蜡烛。戒员们感动的同时也萌生出认真改好的决心和意志。

程卫东一手领导创办的《曙光》报,全部以戒员为主要采编对象,完全反映戒员生活。“有了这报纸,宿舍电视音量小了,发泄狂躁的吼声少了……以往戒毒所也订了不少报纸,但戒员感觉内容离自己太远,没有阅读兴趣。作为所长,我为报纸做的事不多,就给它写了一则寄语。”

戒毒所有一面面制作精美的文化活动墙,用不锈钢做成可折叠式框架,上面镶嵌玻璃橱窗,设计独特,移动方便。它把戒毒所不同时期的重要活动资料、图片全部都镶嵌在里面,随时可以展出。它像一页页流动的历史画面,记载着戒毒所建设发展的历程,记载着戒毒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画面里,从戒员们参加所内各种活动灿烂的笑脸上,从上级领导一次次来所视察指导的画面中,我感受到戒员所得到的人文关怀;从场所环境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里,我感受到和谐戒毒这一理念的苞蕾在戒毒所繁茂的树木枝头悄然绽开。让戒员在此找到了精神家园。由20多个民警职工管理的有一支庞大队伍的戒毒场所,和谐安稳,秩序井然。

程卫东不仅营造了所内和谐戒毒氛围,还对部分出所的戒员实行严格的跟踪回访,每年不定期举办一期跟踪论坛。

2010年6月26日,市区南方大酒店婚宴大厅灯火辉煌,媒体记者穿梭在热闹的人群中,闪光灯频频闪烁,录像师也忙个不停。欢聚在这里的是戒毒所的部分民警职工和21个出所的戒员。这21人是戒毒所圈定的跟踪对象,能在此欢聚,证明他们还没有复吸。此刻,最开心的人莫过于程卫东。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庄稼地里渐渐成熟的果实,所有的艰苦付出,总算有了回报。能多一个人戒断毒瘾,坚持多一天不复吸,那便是收获。虽微不足道,离他和所有从事禁毒工作者的要求相距甚远,但毕竟有所收获,哪怕是广种薄收!因为戒毒是一场太为艰巨而残酷的战争。他从眼前参加论坛的出所戒员身上看到了希望……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程卫东亲自上门走访的回归人员达四五十户之多。他告诉笔者,复吸率居高不下有很多种因素,其中与场所受压抑也有一定关系。一旦放出去,许多人立即又重吸回去。“我们跟踪回访的目标是,每次延长稳定期,最终实现戒断率的提高”。为了延长回归者的稳定期,再忙他都不忘抽空与回访者电话联系,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及时掌握信息。他还亲自追踪艾滋病出所者,到他们家里访问。艾滋病戒员阿牛第一次戒毒时曾在所里抓伤过民警。出所后为了毒资铤而走险,他找到几个艾滋病患者,在当地多次敲诈勒索党政机关,干部群众和过往行人。如不给钱,就扬言抽血扎针,搅得当地人心惶惶。公安部门抓获阿牛送到戒毒所后,程卫东采取以情感动的办法,在他戒毒期间再没出现过威胁性的言行。当他戒毒期满将回归时,他的家人坚决不要他,还恳请所里把他留下。程卫东亲自出马,驱车赶往阿牛家,跟他家人做工作,还商量出具体的管理方法。通过二次戒毒和出所跟踪,阿牛至今没有复吸,也没有再做出任何不良举动。

每当遇到回归戒员结婚,他都以朋友的身份出席婚礼,给回归的戒员带去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同时也带给新人万分的感激和惊喜。

 

三、博客搭出戒毒平台

程卫东不仅思想活跃,点子多,创新奇迹更是令人击掌称奇。2008年2月,程卫东以“戒毒所长的博客”为名,在新浪网上开了个博客,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也在追逐时尚呢。打开博客才知,这是一个专门探讨戒毒感想的工作性博客。博文多与戒毒相关。当笔者好奇地请教程所如何想起开博客时,他陷入了沉思之中。稍作停顿后,娓娓讲起了他当时的心境:“到戒毒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面对花了那么多心血帮助戒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可时间不久,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又回到戒毒所时,我有种非常痛心的挫败感,自己像一个耕耘了四季却颗粒无收的农夫,颓然站在田埂上,无望地仰天长叹,心里憋得慌啊!后来,受到自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叶弘(国内著名的股市评论家)的鼓励,他在新浪开的财经博客做得很好,我也想用博客这种形式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自我约束,防止自己僵化和消沉。初衷是写给自己看的,可博客开通后,我得到意外的收获,可以与同事、同行、戒员们探讨、聊天,逐渐搭起一个特别的戒毒平台”……

他的许多博客记录了戒员的故事和管理者的感悟。文笔流畅,图文并茂,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思。惠州媒体《东江时报》还曾连载过他的博客。如今已写了130余篇,获2万多次的访问量。对此,程卫东平静地说:“自己并不在意有多大的访问量,就像建设戒毒所,我也在建设博客,一个是家,一个是精神家园。”

虽然他工作非常忙,博客都是挤时间写的,但知道有同事、同行和戒毒人员跟帖,他还是由衷地感到“高兴”。他计划把这个博客进行到底,即使退休、离开了戒毒所,他认为自己“也许还可以当个专栏作家”。

在博客里从他对戒员的教育、谈话及戒员千变万化的故事里;从他想方设法搜集分析如何戒断毒瘾,寻找根源那一段段殚精竭虑形成的文字里,我看到一个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戒员身上,投入到维护社会治安的戒毒事业上的程卫东,原本就身材魁梧的他,此刻形象愈显高大起来。在高手如云的网络中,像他这样把博客当作工作的延伸,搭建起救赎戒员灵魂平台的,还真是凤毛麟角。我忍不住摘下一两段博文与读者分享:

   “ 我找老九,是听说老九从去年十月出所后,至今还在坚持。我要鼓励一下他,也想研究一下他,还想通过他的事迹来更新一下我的博客。老九的情况,我在《老九,你慢慢走》中曾介绍过。那是一个多才多艺、血气方刚的汉子。是开创我所戒员文化生活新局面的骨干,也是我一直想作为特殊朋友去交往的对象。他在所时,我和他的谈话次数,创造了至今未被打破的所内记录。我直接了当问老九:‘老九,你坚持了一年多没有复吸,很不简单。你是怎么做到的?’

老九开口就说:‘主要靠自己。我离开所以后,通过网络信息找到一份工作,干得很踏实,也很开心。刚满一年,现在升任主管。当然,’老九喘了口气接着说:‘家很重要!老婆、哥哥的关爱和监督是两根不可缺少的支柱。’”

 当他问老久遇到困难时是怎么顶住的?老九回答说:“我怕家人再伤心,也怕不好向所长你交待。上次,我在网上看到你《敢问路在何方》的博文,心里也不是滋味。我当时想给你留言,让你在我这里看到收获,但没有留下来。我给宣传队的几个打了电话,商量要一起坚持,不吸回去。不能让所长再伤心。”

      程卫东听后颇有感触地写下:“老九的这段话让我感到很意外。我没想到,所长这个词在戒员的心目中有这么重要,所长的心情还能成为学员出所后关注的问题,所长的期待还能作为戒毒成功的一个因素。这段话就象给我注射了一支兴奋剂,把我近日的疲劳、烦恼、甚至想打退堂鼓的念头一扫而光。”

他在“我甚至想哭”的博文中动情地写道:“昨晚,我在留言中发现小青复吸的信息后,像突然挨了一闷棍。坐在椅子上,半天回不过神来。一年多来,在出所的戒毒学员中我种了一块‘试验田’,跟踪回访了6个。这6个都是我用心挑选的,他们有决心戒掉毒品,有技能回归社会。出所时,他们个个信誓旦旦说要跳出魔圈,有4人还和我签订了‘君子协议’,并在协议上签字画押,按了手印,还请了见证人作证。对他们每一个人,对每一份协议,我都是寄予希望。结果全让人沮丧。阿才出所后,和我见了一次面,就换了手机,换了住址,再也联系不上;阿辉也是在出所第二个月就和我在博罗长宁戒毒所碰了面;阿国坚持了四个月,复吸过量,抢救无效死亡……”

小青是其中的一个。“她优美的舞姿和悲惨的遭遇曾经成为我帮她的理由”。小青出所后,他经常通过谢队问候她,也通过博客留言鼓励她:

“我想告诉小青,戒毒虽然很难,但不是做不到的事。只要你真心想戒,只要你能够坚持,毒瘾一定能戒断!宣传队的老九、小兵、小丽等,出所后分别坚持了一年、7个月、5个月,现在还在坚持;从所里自愿戒毒出去的56人中,有6人没有复吸......

我还想告诉小青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生体对毒害的承受能力更是有限的。多吸一口,或会失去一天;而多吸一天,或会失去一年......

想给小青写封信,可惜没有明确的邮寄地址……

上个月回访,我看到了健康活泼的小青,心里很高兴!谁知这个月见面时,她竟有一副像死人一样青色的面孔。昨天我给自戒学员开会,在电教室扫了她一眼,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想恨、想骂,甚至想哭……我像一个耕耘了四季却颗粒未收的农夫。只能漠然地站在田埂,望天长叹!”

他在博客中还经常与戒员探讨如何戒断毒瘾,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向导,寻找素材,到戒员中做说客。他的博客或许能成为我国禁毒专博的第一人呢。

世事如棋局,为了下活和谐戒毒这盘棋,程卫东竭尽所能,不遗余力。他是个爱好广泛的人,他不仅擅长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和爬山活动,还是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更是优秀的射击能手。可自从到了戒毒所,连生活习惯也不得不改。为了多干一点,他每天提早一个小时进所,推迟一个小时下班。8小时工作日到他就变成了10小时,他不仅自己带头,还决定所班子成员下午均推迟一小时回家,此举为群众作出表率。

程卫东的办公室和卧室连在一起,所领导虽说是轮流值班,他却经常下班还要待在所里走不了,有太多的事需要他去处理。2008年除五一休了5天假后,他再没有休息过。在戒毒所三年时间里,他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家就是戒毒所。外出应酬少了,运动项目变得单一了,除了饭后散步,其他活动也很少能参加。他几乎天天都在所里,以他自己的话说:“孩子大了,家里也没什么事需要我操心,可以把精力集中用在单位。”谈起他对戒毒所的“五年规划”,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前面三年,已在戒毒所内建成了鱼塘、足球场、小花园、广场等;再用两年,还要建成电教室、文化站、阅览室、室内健身房。戒员们自己动手建设,建成后自己享受,在这样一个‘家’里,生活会充实很多。”

程卫东充满憧憬地说:“如果这些设想都实现了,惠州戒毒所的环境应该在同行中是独一无二了,和谐戒毒的步伐又将迈进一大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