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拐杖触在地面上发出的笃笃声,带给他的都是钻心的疼痛。可他凭着过人的毅力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生病期间从没请过一天假,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最终战胜了医学史上称之为“不死人的癌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顽疾,创造出医学史上的奇迹。 2008年7月,病情被确诊时已到了二至三期之间。这对一个年富力强、踌躇满志,人生和事业都进入黄金期的男人而言,不啻晴天霹雳。面对致命的打击,脆弱的人将不堪一击。可陈密听到医院的“判决”时,俊朗的脸上呈现的不是绝望,而是超乎于常人的坚强。有过当兵经历的他,一遍遍在心里告诫自己:我不能跨!更不能倒下!我一定要站立起来!重新站起来! 毅力是战胜困难的试金石。一年多后,他终于扔掉了拐杖,健康、快乐地奔走在他挚爱的事业上。 陈密在广东省法院系统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忠于职守、情牵百姓,坚强乐观、勇于开拓进取,曾创下过不少奇迹,让我们走进这个基层法院院长斑斓的精神世界里。 勇于开拓,创两个第一,名扬广东 2002年10月,陈密在参加惠州市处级干部公选中脱颖而出,从原工作单位市人事局调任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2006年10月调惠东县人民法院任党组书记、院长。然而,他的面前并非一马平川。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是:县法官队伍断层,一线法官近一半人年龄超过50岁。而唯一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法官也被抽调到市中院工作。年龄老化,青黄不接,法官的整体素质也亟待提高。更严峻的是,法院从2002年到2006年五年间,仅有2人通过司法考试。他调来的当年,全院17名参加司法考试的竟无一人通过。它对法院工作的发展前景而言,可谓举步维艰。 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并在短期内加快队伍步伐,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陈密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后迅速出招,抓住队伍中有相当部分干警上进心强的契机,从大家普遍关心的司法考试入手,很快出台了《关于抓好我院国家司法考试组织领导工作的意见》。推出了六项卓有成效的举措,深得大家击掌称快。其中有四个方案科学、灵活、操作性强,供每个参考人员任选其一。每个方案均为参考人员提供脱产复习时间(分两至三年进行),从其细则可见一斑: “1、2007年(2+1)个月;2008年2个月;2009年1个月。 2、2007年2个月(不含司考前1个月);2008年4个月。 3、2007年1个月(司考前1个月);2008年3个月;2009年2个月。 4、2007年不安排,2008年6个月。 根据2007年司考结果,2008年司考复习时间及鼓励政策可加以调整。” 司考前一个月,单位为参考人员提供晚上的复习条件(空调、照明、开水等),同时还有与此相匹配的具体要求,以利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此方案之所以有较高的科学性,这得益于陈密广泛的知识面。他是个典型的学习型人才。这个文革后首批从地方高考考入桂林陆军学校的毕业生,在军队工作期间,他还获得了广东电视大学党政干部基础专业大专文凭。回到地方近十多年的岁月里,先后取得了经济学本科、经济学研究生和法律本科学历。还考取了全国劳动(人力资源)经济师职称。 有了较好的方案、措施,他还觉得不够,以自己切身经历向参考人员面授机宜,辅导上课。至此,笔者不得不交代一个重要情节,那即是陈密在全国司法考试中曾经创造过一个奇迹。 话说2006年那年,44岁的他首次参加全国司法考试,竟以全市法院系统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成为全国法院系统在处级领导岗位上通过司考的第一人。对于一个之前从未学过法律专业、进了中级法院纪检组才开始接触法律业务的中年人而言,绝对是个奇迹。多少学法律专业的人在司考路上一次次碰壁,对此,陈密说了段富有哲理的话:“人们只见鸭子浮在水面上的优雅姿势,却没有看见其双掌在水下费力地划动。司考下了苦功不一定能过,不下苦功是绝对过不了的。” 他这样对县法院参加司考的干警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考好司考主要在于平时的学习积累,和最后阶段的冲刺。我拿到《司考辅导用书》时,距司法考试已不足3个月了。自己工作繁忙;仅在考前请了10天假,其中有3个半天还参加了非去不可的会议。只能充分利用早中晚时间学习,每天不少于7小时。假日更在16个小时以上。为了减少用脑疲劳,我每天5时半起床学习1小时,到单位学1小时后用餐办公。中午学习1小时;晚上先学1.5小时;锻炼半小时后学1.5小时;洗完澡再学1小时后才休息。”为了减少遗忘,他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复习一遍昨天学过的内容,温故而知新。每学完一门,都对重要考点、难点、热点等问题依照自己的理解做好笔记。考前的10天,他全部用来做题。他找来了1996年至2005年所有的考试题。为了把握考试节奏,规定自己每套题在2小时内完成。为了节省时间,他让妻子为他改好试卷后再逐一对照检查。就这样挤海绵般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科学地学习,刻苦地用功,终于拿到了通过司法考试的金钥匙。 他不仅这般面授机宜,亲自辅导大家,还为他们请来名校教授辅导培训,鼓励大家参加司法考试培训班,加上科学有效的系列举措和人文关怀,奇迹终于在粤东这个县级法院发生:2007年全院8名干警通过司考,创下了广东基层法院司考通过人数最高纪录,受到了高院的通报表扬。2008年又有7名通过;2009年4名通过…… 陈密在创造第二个奇迹的同时,2007年还面向全国法院公开选调了5名法官,公招10余名年轻人才(其中3名研究生),加快了基层法院的队伍建设;还推荐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进班子和担任中层职务,14名青年干警被任命为法官。使办案能力得以提高。而这一切仅仅在他上任后短短几年中完成,平稳而顺利解决了县法院队伍年龄断层、知识结构单一的棘手问题。足以彰显出他决策的正确和工作魄力 毅力超群,成功创出医学奇迹 文中开头描述过陈密拄着拐杖坚守岗位的一幕,那只是他与顽疾作斗争的一个缩影。 2008年7月下旬到惠东法院刚两个年头的他,不幸患上股骨头坏死的疾患。诊断书出来,医院要求他马上住院,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换关节、放支架……当时,法院的各项工作刚有起色,他不愿就此放下,半途而废。何况时值法院开始大接访工作,其后又是奥运安保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陈密知道,一旦手术,术后还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哪能缺席啊。于是,他选择了保守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他只能依靠拐杖支撑着。他工作的办公室在四楼,没有电梯。为控制病情,必须减少活动。因为即使在平地上,每走一步因身体的压迫,都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尤其上下楼更难以忍受。周一从家里回到单位,他基本上吃住都在办公室。每次上下楼他从不让同事搀扶,自己一手撑着楼梯扶手,一手拄着拐杖,艰难地攀爬那一级级好似高山般的楼梯。 其间,工作之余他上网了解此病的治疗方案,亲朋好友和领导、同事打听到的偏方也雪片般到了他手里。经过认真筛选、考证,他除了吃中药还从战友那里得到了一个治疗偏方,是河南漯河一家医院研制的。他开始使用这个方子,除了内服中药,还需外贴药贴,每五天换一次药。从此,开始了与疾病艰难地抗争的治疗过程。南方常年高温,一张A4纸样大的药贴一贴就五天,没法冲凉,只能拿毛巾擦身。每次换药都如同一次磨砺。因长期贴膏药,四周胶布与皮肤粘合处表皮十分脆弱,要特别小心,不能撕破,以免影响下个疗程的治疗。所以,他十分小心地一点一点地剥取药贴,然后可以痛快地冲个澡,再换上新药膏。整个过程通常要两三个小时,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疗程。 他不间断地服药,贴膏药,做理疗。用顽强的毅力与病痛抗争。在此期间,他没有请过一天病假,治疗也在办公室里,在他工作的岗位上进行。苍天有眼,通过多方治疗和抗争,一年多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2009年下半年经省中医院一挂职惠东中医院的副院长检查,在他股骨坏死的地方长出了新骨,重新支撑起身躯,基本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实现了当初他向前来看望他的中院院长李文的承诺:“谢谢领导关怀,我不能站着进来,躺着出去。我一定要站起来!” 结果,他赢了!是冒着可能无所恢复健康的巨大风险,忍受病痛的巨大折磨,拼赢的。几年来,惠东法院成绩斐然,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近两年,有10名青年干警被上级机关选中调用;一座建筑总面积 工作之余,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陈密还笔耕不缀,几年有16篇文稿被报刊采用。他撰写的《人民法院应着力提高司法权威》在全国法院院长讲坛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征文中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奖者;《关于恶意欠薪金构成侵占罪的探讨》分别被省法院《法庭》杂志、《惠州日报》等报刊刊用,并获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 情系百姓,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法与情,火与水从来就是不相融的。可法官是有情感的。在公平、正义执法的前提下,陈密时时心系百姓,办案中积极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既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行政案件,往往牵涉政府决策、地方发展与群众利益之间的纠葛,处理不当,后果难以想象。他认为“司法为民是法院工作的精髓。”反复强调法院要加强协调和解,促进官民和谐。 有一典型案例很有说服力。2006年,某镇刘某某等41户村民诉县政府、县国土局。原告认为被告违法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给第三人某公司,并因土地使用权问题不断与第三人冲突,影响了大项目的兴建。 一天,在有争议的土地上种菜的村民拿着菜地满是玻璃碎片的照片到法院,认为是第三人所为。他们情绪非常激动,扬言“如果法院判政府赢我们就要把官司打到北京去!”面对这一局面,陈密强调既要围绕维护政府依法行政,又要考虑村民利益,还要顾及第三人权益,一定要争取协调和解。 他和办案的法官多次与村民面对面苦口婆心地商讨,通过摆事实、讲法律的手段,从大项目落户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角度对村民进行精心疏导。为了争得投资商的合作,他竟然找到了投资商的老校长,让他出面做学生(第三人公司负责人)的工作;除此又亲自到当地乡镇,争取党委政府的协助。经过多番艰难地协调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促进了三方的和解:政府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设在原告村,帮助部分原告解决住房困难;第三人出资16万元改善村中的水利设施;原告撤诉。官民矛盾化解了,大项目也顺利动工了。该项目负责人握着陈密同志的手动情地说:“感谢惠东法院的领导和法官!我们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陈密在严格执法过程中,始终关注百姓,体察弱势群体的疾苦,是一个具有侠骨柔肠的男人。尤其在做好因交通事故等引发诉讼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他要求法官必须做到快立快审快执行。以司法促社会和谐,坚决反对“机械司法”,“一判了之”。同时还扩大司法救助,尽量减少当事人由于得不到赔偿而再次承受痛苦和经济压力。 2006年那年冬天,一个来自重庆的蒋某因车祸受伤,可祸不单行,前来看望他的妻子又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死者家属诉至惠东法院,法院很快判决被告赔偿损失。可是,案子虽结,因肇事者未成年,他的监护人家徒四壁,贫困不堪。赔偿成为一纸空文,无法执行。死者遗体也不能顺利火化。当陈密知情后,亲自出面做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为让死者早日“入土为安”,他发动法院的干警捐款3000元,交给死者家属应急。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与县民政局、殡仪馆的领导沟通,减免了相关的费用,促成遗体火化。为让死者亲属了解执行难的真实情况,他还让执行法官带他们到被执行人家中实地查看,让其了解被告的确无财产给予赔偿。此时,已逢年关,死者亲属因盘缠用尽,情绪激动,又上访到县政府。县领导批示法院尽快解决。陈密接到批示时已近中午,他恰好下午要到县政府开会,于是利用午休时间亲自起草请示,下午一同把请示带到会场审批。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使当事人很快就拿到了三万元救助款,终于带着党和政府的温暖踏上了归途。 春节过后,在陈密的直接跟进下,执行局帮助受害人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申请救助,还亲自出面与市、县交警部门领导沟通,使受害人再次获得7万元救济。此案从始至终,作为一院之长的他多是亲历亲为。上任以来,他始终怀着对百姓的一腔真情帮助弱势群体,用行动彰显司法为民。 从另一宗交通事故处理的案件中也可以看到他对老百姓的那片真情。案件中两位申请执行的老人均已年届古稀,独子死于此案事故,儿媳因之离家出走。被执行人在支付了部分费用后竟人间蒸发了。何况其家中也的确无可供再执行的任何财产。一天中午,两位老人步履蹒跚,疲惫地拖着三个年幼的孙子、孙女,来到县法院询问案情。他们苍桑的脸上写满了痛苦和不幸,自然情绪十分激动。陈密知道时已近下班,他安慰老人,表示尽快解决,还吩咐单位厨房给祖孙5人做了可口的饭菜,饭后还派专车送他们回家。当天下午,他立即召集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决定从法院拮据的经费中先行垫付余下的3万多元执行款,解决老人和孩子们的燃眉之急。还要求办案法官争得当地镇政府的帮助,协助其办理了低保,保障了当事人的基本生活所需。 执行难,在许多诉讼案中是常有的事。结案对陈密并不意味着该项工作的终止,他格外关注弱势群体能否真正得到赔偿。他一贯把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只有心系百姓的人才会把更多的关爱倾注于此,才会把深情和心血溶于其中。他曾从报纸上一篇文章中看到他们法院7年前审结的一宗交通事故案件:死者方的姐姐拖着疾病缠身的躯体,艰难地抚养死者的女儿。7年中不停地为判决的执行到处奔走,心力交瘁,身心疲惫。其生活状况令人唏嘘。而另一方,被执行人夫妇双双下岗,靠救济支撑生活。家里唯一的房产还有子女、母亲多人同住。该房产曾历经县法院与博罗县法院拍卖,3次均遭流拍。2008年7月下旬,该案由市中院重新指定惠东法院执行。陈密连夜召集班子会议,研究解决方案。 这就是陈密,一个忠于职守、情系群众、努力把惠东县法院打造成一流的基层法院的传奇人物。仅2009年惠东法院共为255名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用约72万元,金额同比增加99.6%;为特困当事人解决吃饭、治病等急需垫付执行款3万多元。引导和帮助特困申请人向县信访救济基金、市道交救济基金申请救济款11万余元。 2011年5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惠东县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押解中,成功处置台湾籍毒贩卢志胜挣脱镣铐事件,给予了通报表扬:“……成功经验,值得各级人民法院尤其是司法警察部门认真学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是陈密的座右铭。他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宗旨,在基层法院创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