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贪的,一说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真是形象不过。莫说吞象,蛇吞个青蛙就噎得半死了,我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后山上见过那场面,青蛙在蛇的“七寸”处堵得鼓鼓囊囊,那种时刻,青蛙和蛇的叫声都分外恐怖凄惨。
人的贪,恐怕是从娘胎出世就开始了,小宝宝吃奶,喜欢吮着一只,抱着另一只。长大一点上餐桌吃饭了,喜欢将所有的菜碟都搬到自己面前,便常被大人骂“猴心”。为什么是“猴心”而不是“猪心”“牛心”呢?可能是因为猴子贪心也是有名的。猴贪的代表作是“掰玉米”。猴子想把包谷地里的玉米都搂在怀里,但搂不下,掰一个掉一个,于是落下笑柄。人笑话猴子,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过,人贪起来,智商是要高过猴子千万倍的。譬如人贪了污,受了贿,金银财宝不会满地乱扔,知道将其以这个那个的名义存到银行里,甚至知道存到外国银行去呢。不过,据说现在这一招也不好使了,陈水扁不也暴露无遗?据说现在又流行像旧式土财主一样将钱塞墙缝了,所以也就有了深圳龙岗区公安局副局长陈旭明家中藏匿现金1000多万的闹剧。陈家的“墙缝”——天花板都是特制的,里面装满现金。搜查时,陈氏正在疯狂烧钞票。
人的贪并不仅仅在钞票,譬如男人大都贪女色,有句话形容:吃着碗里的看着勺里的想着锅里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过去那些皇帝,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就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之句,真是蔚为大观。今有重庆市某正厅级官员,有70多名情人,堪比非洲君主,被民间封号“采花大盗”。譬如女人大都贪恋衣妆,有句话概括:每天少一件。意即女人每日晨起站在衣橱前不知所措,总是感到自己没衣裳穿,纵然是满柜满架的衣物也远远不够。这个方面的代表人物要数马科斯夫人,77岁的
“对面山上有个洞,洞里面有一只碗,天上落大雨,总是落不满……”“为什么呀?”“因为那是宝碗呵。”小时候听大人讲这个故事哄骗小孩子,小孩子总会煞有介事地惦着山上那只“宝碗”呢。贪心的人,恰似这只宝碗,永远不会有“满”的时候。我想,如果世界上全部都是贪心的人,这世界怕不会有安宁了。于是,世间便有金玉良言来让人们修德修行,譬如“知足常乐”。所幸,懂得知足常乐的人,不仅仅是哲人,既有风流名士,更有许许多多的平民百姓。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胸襟,有欧阳修“乐山水之乐而乐”的洒脱情怀;今有万丈红尘中说禅道佛的素面朝天,有物欲商海中安贫乐道的平实心情。有位前辈的笔名为“米书文”,乍看怪怪的,不经意间也不会去探究个中含意,后来偶然看到作者小传,才知道此笔名的意思是“有饭吃、有书读、有文章做,即知足矣”。这真是极具代表性的文人的满足,缘此,不由得对这个笔名顿生欣赏和敬意。有个农民,种了一亩冬瓜,收获一千元,次年扩大种植,收获四千元,问起他丰收后的心得,曰:“娃儿读书有钱交学费了,娃他娘做件衣裳有钱了,嘿嘿!”这是典型的农民的满足感。
“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这是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小老百姓的知足观。中国人中庸惯了,只要不落在最后面就想得通了。我想这就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之所以能够四平八稳的最最基础的东西。知足是不是胸无大志?知足是不是鼠目寸光?知足是不是碌碌无为?知足是不是苟且偷生?非也!同此理,贪欲,亦不会是远大志向,不会是胸怀抱负,不会是绚丽的憧憬,不会是美好的追求。
“活过,爱过,写过。”人家司汤达的墓志铭不过如此,我们不是作家,将“写过”改成“工作过”或是“劳动过”,便挺好的了,挺满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