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病了,发烧半个月不退,头痛若裂,不思茶饭,在当地医院该做的检查都做了,却查不出病因。医生建议转院去省级医院治疗,两位老人怕耽误我们的工作,直到看到情况越发严重了,才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
先生心急如焚,我也赶紧请了假,连夜坐火车回家。婆婆躺在病床上,瘦了一大圈,看到我们风尘仆仆的身影归来,止不住的眼泪就往下流,她说生病的时侯更想念我们,怕是突然眼睛一闭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留下遗憾到阴间还在想我们,让我们心神不宁影响工作和生活。先生口里责怪着婆婆不告诉他病情,拉着婆婆的手却有些颤抖,眼里蓄满了泪花,我亦在旁泪湿双眼。
第二天,我们赶紧护送婆婆转了院。因为发烧,她住在传染科,病房里住了三个和婆婆年龄相仿的老太,一个是脑膜炎,一个是肝有毛病。医院里床位很紧张,连走廊里都住了人,所以病房里根本没有陪床。我
我发现先生给婆婆量完体温后总要习惯性地摸摸她的额头,然后再摸摸自己的额头,就像我们小时侯母亲发现我们不舒服时摸摸我们的额头再摸摸自己的额头一样。我有点想笑,难道先生是想证明体温计的准确性不成?但我很快发现了先生摸着婆婆额头时婆婆那安详满足的神情,原来这是他们母子之间的默契,先生是想通过自己的手去传递对母亲的爱啊。人生真是个轮回,婆婆老了,就变
旁边的两个老太太是羡慕婆婆的,她们看到了我
而旁边两床都是老伴陪护在侧,儿子媳妇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的提几个水果来,站在床尾远远地观望,没有轻声细语,就像是个朋友般礼貌性地探望一下。婆婆看在眼里,评点着他们的行为,她的心里自然是欣慰的。她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治疗,病看起来也好多了,能吃得下东西,能坐起来和我们聊聊家常,头也没那么痛了,她笑称是我们治好了她的病。
我想我们大多数做子女的平时都在为工作和生活奔忙着,虽然会给父母一些钱,或者买几件衣服,但是都没有太多地去在意父母的感受,更别说摸摸他们的额头,牵着他们的手散步了。曾经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给我印象深刻,题目叫《第一次抱母亲》。有天母亲生病住院了,下床很吃力,儿子就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他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他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在他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他,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他长大了,每逢有重担,母亲也总是抢过来挑。儿子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她的身躯应该是厚实的,没想到却是用80多斤的身体,在承受那么多的重担,他心里很难过。于是,突发奇想地对母亲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先是不肯,可儿子执意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母亲小时候无数次抱他一样。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儿子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放在病床上去,可是,他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是啊,老人从我们儿女身上要的并不多,有时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亲昵的搂抱,一个随意的牵手,都会让他们温暖和感动很久。我每每在街上看到高高大大的儿子挽着年迈母亲的胳膊有说有笑地走,或者是女儿牵着白发苍苍的父亲穿过马路,亦或是媳妇带着公公婆婆逛街这样的场景时,自认为这是人间最美丽最温馨的景致,总要投去满怀敬意的目光,并用目光追随很远很远。
当先生一次又一次地摸着婆婆的额头,细心地问候着婆婆时,我的心里溢满幸福,一个如此细致充满爱心的男人是值得我一辈子去爱的。而先生看到我捧起婆婆有些难看的脚帮她剪趾甲时,他的眼神是敬佩的,后来他把我叫到走廊什么话也没说,默默地注视着我,然后快速地吻了吻我的脸颊。我相信这不是吻,而是他爱我的宣言,我真的感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