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老农吉栓叔
作者:邓仕勇(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3-01 11:33:05

 

吉栓叔,今年七十二岁,眼不花耳不聋,炒豆子放嘴里也能嚼得嘎嘣嘎嘣直响。他在村里承包了近百亩的田地,家中拖拉机、插秧机、割稻机等农业机械一应俱全,每年收成的粮食都是成卡车地拉出去卖,是我们村子里的超级产粮大户。吉栓叔热情好客并健谈,声音动听有力,像个说书人,我们从小就喜欢听他讲故事,他也喜欢跟我们这些后生“忆苦思甜”。“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啊!”吉栓叔常常感慨地说。

解放前,村子里的田地都归地主所有,吉栓叔一家是佃户,没有自己的田地,穷得经常没米下锅。他五岁就给地主放牛,七、八岁就会插秧割稻,十岁就会犁田耙地,年过十五就成为一个耕田种地的老把式了。吉栓叔从小就盼望拥有自己的田地,这愿望直到解放后才得以实现,他家分到了几亩田地。有了自己的田地,吉栓叔乐得浑身是劲,甩开膀子精耕细作,并获得了丰收,稻谷多得不够箩筐来装,番薯芋头结得比人头还大,粮食多得吃不完。“我们这里的田地肥,撒上种子就有收成!”吉栓叔自豪地说。

可好日子没过几年,上面要搞合作化,吉栓叔被迫入社,牛给牵走了,耕田种地的农具充公了,土地都归集体了,全村人一起吃“大锅饭”。没有了自己的土地,吉栓叔的生活支柱和精神支柱顿时倒塌了,生了一场大病。吃“大锅饭”时,大伙儿一起出工一起开饭,干活的人都没积极性,田地的收成大幅度下降,远远不够吃,碰上“三年自然灾害”,村子里不知饿死了多少人。“好好的田地给荒废了,那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啊!”吉栓叔悲痛地说。

八十年代初,又分田地了。分到田地的那一天,吉栓叔买了几挂鞭炮,在自家的田地里尽情燃放,不出一年他便解决了全家的温饱问题。田地里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吉栓叔整天发愁的事就是如何把这些粮食卖出去。他的孩子个个争气,一个中专生,两个大学生,都住城里去了。儿女们孝顺,把他和老伴都接到城里享福,可住了没几天,吉栓叔就把老伴留城里,自己一人跑回来了。“我这人天生劳碌命,享不了福,离开田地,吃肉都不香!”吉栓叔由衷地说。

近些年,“土里刨食”挣不了几个钱,许多村民都进城务工去了,大量的田地被抛荒,吉栓叔看得心痛,人家不要,他要;人家不种,他种。自己耕不过来就花钱雇人来帮忙,人忙不过来,就购置了农业机械来耕作。“做农民有何不好?如今农业机械化了,几十亩田地不用多大工夫就耕作好了,比以前轻松百倍,收成也比以前翻几番。邻村的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家来耕田种地,还搞养殖,致富了,盖了五层洋楼,比城里的楼房还漂亮……有句老话: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见证了我们这些农民逐渐过上富裕的日子,死也知足了!”

吉栓叔望着他那片田地深情地说。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