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林惠聪散文《水东街的“阿嫲叫”》
作者:林惠聪(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4-11-21 21:18:09

 编者按:《水东街的“阿嫲叫”》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随舅舅外出办事,渴望“阿嫲叫”而不得的心路历程,从而展现出过去惠州水东街的风土民情。通过昏黄的街灯、嬉笑打闹的孩子、“阿嫲叫”在油锅里发出“嗤嗤”的响声、空气中香气弥漫在包公巷的上空……等景物描写,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生动还原了过去的生活场景,把读者带回那个贫困的年代,和作者达到共情与共鸣。

 

 

水东街的“阿嫲叫”

 

 

舅舅第一次到惠州出差,在我们家住了几天,那年我十一岁。

舅舅出门办事总喜欢把我带上,每当遇到熟人,舅舅立刻满脸堆笑,用他那带着浓重潮汕口音的普通话向人介绍:“我外甥——我外甥——”于是大家都盯着我看。我非常羞怯和讨厌这样的“展览”,不过,很快得到了补偿。我们家住在桥东的东坡亭,舅舅办事要到桥西,第一次经过水东街,舅舅给我买了两个“阿嫲叫”。我高兴得……简直快要晕过去了!舅舅立马成为世界上最可亲可爱的人。

“阿嫲叫” 是惠州著名风味小吃。名字听起来有些怪异,其实是一句本地土话,阿嫲即奶奶。据说“阿嫲叫”最早出现在清末年间,小贩沿街叫卖,总会吸引一大群小孩围观,小孩无力购买又不愿离去,阻碍小贩经营,小贩只好高喊“阿嫲叫了”,小孩这才四散回家,久而久之,这句善意的谎言就成为这种小吃的名称。“阿嫲叫”外表是一层经过调味的面粉浆,里面包裹着萝卜丝、虾米、肉粒等馅料,用油炸得金黄酥脆,外香内甜。当你一口咬碎香脆的表皮,鲜甜的汁液在口腔里喷射而出,一种幸福感立刻就会弥漫全身。在我童年的眼中,“阿嫲叫”是全天下最好的美味,还有什么比“阿嫲叫”更好吃的东西呢?

每当夜幕降临,水东街退去白日的喧嚣,就会有许多摊档架起油锅,一边制作一边售卖“阿嫲叫”。 水东街是当时惠州人流最为密集的商业街道,也只有水东街才有人售卖“阿嫲叫”,往西过了东新桥,或往东进入惠新西街,就再也见不到“阿嫲叫”的踪影了。夜幕下的水东街到处飘荡着“阿嫲叫”独特的香味,但我从不敢正眼去看那些摊档,那一个个金灿灿有如笑脸般的“阿嫲叫”实在是太诱人了,它让我心里难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除了过年拿到“利是”,我是没有能力去品尝“阿嫲叫”的。而舅舅的关爱让我燃起了欲望,此后我的生活就多了一项内容:盼望舅舅到来。

足足一年以后,舅舅才再次来到惠州。舅舅还是一样带着我出门办事,但不知何故却再也不买“阿嫲叫”了,这让我伤心欲绝。

 那天晚上,我和舅舅走下东新桥进入水东街的水东西路,远远地望见航道局客运站大楼门口那档“阿嫲叫”。夜晚的水东西路非常冷清,“阿嫲叫”油锅下摇曳的火光显得特别刺眼。我的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但很快我们就从“阿嫲叫”摊档跟前走了过去,舅舅没有任何表示。不过我并没有气馁,知道水东街还有很多摊档售卖“阿嫲叫”,满怀希望令我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

水东西路只是短短的一小段路, 我们很快来到了包公巷。

包公巷虽然叫“巷”却是大街,是连接水东东路的十字路口,也是水东街最为热闹的中心地带。入夜后的包公巷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往来穿梭、嘻笑打闹的小孩子在此流连忘返。这里有一家电影院,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摊档:卖水果的、卖凉茶的、卖糖水的,以及卖各种小吃的……当然,最多的还是“阿嫲叫”摊档。 “阿嫲叫”油锅里发出“嗤嗤”的响声,香气弥漫在包公巷的上空。

我紧张地来回瞪着那些“阿嫲叫”,露出贪婪和渴望的目光,并故意放慢脚步,但舅舅始终目不斜视,用力拉着我的手大步穿过包公巷。我不禁大失所望。一步一步远离包公巷,我的心也一点一点往下坠落。

包公巷的喧闹声渐渐远去。昏黄的街灯下,水东东路显得那样漫长。我感到非常疲惫,仿佛是被舅舅拖着前行。水东东路的店铺早已打烊,家家关门闭户,街道寂静冷清,只有我们俩人刺耳的脚步声在回荡。但我并未彻底死心,我知道在水东街的尽头,叫西门口的地方还有一档“阿嫲叫”,舅舅也许…… 

西门口是水东街的街口,无论是在水东街,还是在整个惠州都是处在东面,可它为什么叫西门口呢?

走到西门口的时候,我又变得精神抖擞起来,看到“阿嫲叫”我就止不住地往回咽口水。但我最后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舅舅完全无视“阿嫲叫”的存在,冷酷地大步走了过去。

我顿时觉得天空也快塌下来了!

走过西门口就进入惠新西街,惠新西街其实只是一条小巷子。水东街的地名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是大街十字路口却叫巷,而巷子却叫街。我一个小孩子自然不会去理会这些名称的怪异,只是知道进入惠新西街就再也没有“阿嫲叫”了。

昏暗狭窄的惠新西街空无一人,石头砖块铺成的路面坑洼不平。极度失落令我变得反常,我低着头故意用脚贴着地面拖行,发出“嚓嚓”的响声,一路踉踉跄跄,像是希望自己摔倒。我感到血液在往头上涌动,涨红的脸一定变得狰狞可怖,舅舅却从不转头看我,只顾自己默默走路。而我则在快到家的时候才抬起头来,满怀怨恨地瞪了舅舅一眼,往日那么可亲的舅舅,怎么一下子就变得这样面目可憎?

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阿嫲叫”留给我童年的印记是那样刻骨铭心,而今天物质丰盈,那种美好的感觉却随之消逝,实在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惋惜呢!

 

 

 

 

 

 

 

作者简介

640.jpg

 

林惠聪,广东省惠州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网”和“民间文化”微信公众号总编辑。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红豆》《嘉应文学》《小小说月刊》《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惠州日报》等报刊。《猫的故事》入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安徽版)。出版散文集《遥远的梦》《如此缘分》,与邹永祥合作编写《惠州西湖大事记》。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