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民兵
广东惠东,港口民兵小星山战斗,功成名颂!
二0二四年,“港口民兵连”被授英名六十周年。
暮春时节,暴雨滂沱;难得停歇,雾霏天气;我们来到惠东港口。
港口民兵连长,壮实汉子李伟美述:“一九五一年,民兵连队前身成立,工人纠察才有八名;一九六一年,扩编二排,八十三人,正式改名‘港口民兵连’;现在全连一百二十名;其中十名是女民兵。”
“六七十年代,主要反特;八十年代,查反走私;九十年代,缉擒毒品;二千年后,加强海防;二0一0年后,重点旅游;防灾抢险,新冠抗疫;维护治安,社会事务……”
“不同年代,不同使命;始终不变,服务为民。”
会场聆听,心潮难平;令人心怡,惠东景致;
美丽港口,守海防线;双月湾畔,铸新长城。
……
我不禁想起,二0一六年五月十三日,采风惠东来到港口,渔政码头,鱼肥水美,日出乘船去小星山。
船行初稳,后受风向海潮影响,颠簸摇摆。
游船前往西南方六公里处,约莫用了三十分钟;就可见到两座小岛耸立海面,一大一小,那里就是大小星山。
小星山位于大亚湾东,岛上无人居,当地人叫“星仔岛”。
一九六二年十月七日;闻名远近的小星山战斗,就发生在这里;有十二名美蒋特务,从台湾潜入,摸上小岛;窜扰内陆渗透破坏。
那天佛晓,当地渔民撒网作业,首先发现五十米处有半浮沉物,是“橡皮艇”,印着“国军”。
敌情汇报,第一时间传武装部;解放战争,两次立功,张苞连长,立即出动。
话说当时,在大星山,民兵百余,正在修建战备公路。
值勤民兵二十二名;加上二名“公安”人员,拿起武器分兵出发。
张苞一排,驾着两艘机帆船只,扑小星山。一组民兵搜索山崖;另一组民兵,半山区域发现敌人,爆发战斗;敌我双方瞬间交火;听到枪声,张苞带人迅速过来;行进过程中,敌人埋伏草丛之中,向着张苞扫射过来;张苞立即就地打滚,用枪还击吸引敌人;战友脱险;张苞胸膛中弹血涌;张苞忍痛连开三枪,枪中敌腿;随后张苞左胸又中;兵马德强手托步枪,还射被击;副连长怒,徐景松在,转移途中,月夜激战;三人牺牲!
敌人狡猾,民兵机智;副指导员林冯添带二排民兵,公路设卡;三排长是,林树南带,“沙咀屋”海,查可疑船;成功阻截,撤退敌人,抓获一人。
战况激烈,紧张对峙;有时甚至白热相持;民兵正面强攻击敌;浴血奋战十一小时……
解放军来,炮艇增援;奋勇民兵,毙国民党,特工3名,活捉9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兵分队独立作战取得全胜首创战例。
一九六四年八月五日,中南局广州军区共同授予港口民兵连“英雄民兵连”;中南局陶铸书记题词该连:“南海长城!”
一九七六年,“八一”制片厂据此故事重新改编,拍成电影《南海长城》,火遍全国,反响极大;优美插曲,久久传唱:
“胸贴胸,背靠背,苦熬冬夏;狂风吹,巨浪下,一起长大……”
“永不能忘”“小星山”的战斗故事从此闻名!
……
烽火硝烟,浓烈不远;和平年代,格外珍惜!
风云激荡七十多年;民兵连部邻海而立;遥遥相对西南岛屿;徐吹过来太平洋风;屹立“星仔”,无惧烈烤。
英雄家庭代代传人;徐景松遗孀丘礼娃,继丈夫志加入民兵;功臣李灶张耀南与彭锦才等子女入连;林树南子林煜退役,从部队回乡任指导员,女林志芳,大学生兵;九0晓吉熏陶成长;林志新店修理摩托,连有任务冲在最前。
星火相传,赓续血脉;一十一户,三代民兵;二十九户,两代民兵;始终继承,一代一代;风采创建,连队荣誉;二0二0,全国文明,广东唯一,领匾赴京;二0二一,军委党委,评为先进;原总参政,省部市县,三十五次,先进表彰;社会楷模,价值标杆;共同奋斗,坚实基础;集体个人,成果累累;连队培养,十七党员;廿大学生,四研究生;输送部队,十九战士。
“发扬传统,珍惜荣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民兵精神镌刻内心;是兵是民集于一身;申请民兵,政审体检;如今民兵,退离进队,多元组成:七所八站,镇公务员,乡个体户;基础训练,十三项目:封闭海训,烈日炙烤,抢滩登陆,目标打击……;应对挑战,锤炼磨砺;连队召唤,迅速到达;当年海战,胜利典范;今旅游景,宣传基地;小星山岛,永垂青史;红色文化,生根发芽。
穿上“迷彩”,巡逻值守;习武握枪,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坚强堡垒,港口民兵;协助部队,保家卫海;立足当地,扎根海岸;应急救援,战斗风采;落实措施,常备不懈;危机面前,冲锋在先;守护海防,铸就长城。
卸下军装,平凡普通;出海捕鱼,能搏风浪;发展经济,生产能手;大街小巷,乡村农庄;排忧解难,身影忙碌;发挥优势,多年轻人;国强男儿,伟美俊逸;海英女飒,巾帼丰姿。
岁月变迁,潮落潮起;改革开放,继往开来;新的时代,重塑转型;时代变幻,本色不变;不同时期,角色扮演;不断适应,形势任务;服务经济,基层治理;振兴家乡,乐业安居;百千工程,绿美生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照顾孤寡,特殊群体;群众需要,就往去哪;党员示范,青年志愿;勇挑重担,续写辉煌!
……
铭记精神,怀念英雄;港口滨海,大星山下排队瞻仰,敬献鲜花;“惠阳县小星山战斗,烈士纪念碑”,一九六三年十月建成;碑石不远,英雄安息。
苍天有灵,飞鸟俯视;大海有知;浪拍礁石;天地共存,山呼海应!
刘苏红,男,祖籍广东兴宁叶南,生长在龙门永汉;现居惠州惠城;曾就读“草棚中学”,经历知青“上山下乡”。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文联创作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创作以散文为主;作品刊载:《脊梁》《作品》,“学习强国”;散文荣获,中国电力文学艺术协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中国南方电网等奖项;已出版个人散文集《家乡景象》,并由国家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