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端午节专题 | 苗理洁散文《端午节俗趣谈》
作者:苗理洁(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3-06-23 21:24:39

  

端午节俗趣谈

 

古郡惠州,别号鹅城。从南越国一隅到循州总管府再到宋代更名惠州,古城走过漫长的岁月,滋生了纷繁多姿的岁时风俗。这座城每个月都有节令,每个节令都有祭祀,人们敬畏天地,敬畏自然,形成淳朴厚重的民风。在十二个月节令中,惠州人又分每季一节,叫四季节。即:春节、端午、中元(鬼节)、冬至。端午节,惠州人称之“五月节”。

 

1.jpg

 

农历五月民间也称毒月。此时盛夏到来,蚊虫滋生,易生瘟疫。据地方志记载,旧时鹅城疫情频繁,令人咂舌,人们与病毒抗争由来已久。鼠疫、霍乱、天花、脑膜炎平均两年一次。因此端午来临之际,亦是人们防疫之时。现代人从苏东坡来惠次年(1095)五月写的“浣溪沙·端午”复原了当时的情景:“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彩线、小符均为女子们端午缠挂身上防疫的香包和饰物。沿至今日,惠州百姓人家还做香包挂身上,香包裹有雄黄、樟脑。节俗与防疫紧密结合。

惠州人日常善用中草药养生和防疫,端午时节,采艾燃艾成主妇们必不可少的“功课”。艾草,中药性能温中活血,祛风除湿,杀虫。采回来的艾草晒干,继而辗成碎末卷成艾条,端午前在房前屋后焚燃,较好驱蚊虫除异味及净化空气。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防疫不再是燃艾熏艾如此简单,但古城古风犹存,岁岁延伸发酵发扬。端午未到,已有人采来艾草、菖蒲、茅草、桃枝,扎成一扎扎在市场出售。缘由百姓人家仍会在家门口挂上艾草、菖蒲、茅草、桃枝,喻为保宅的“平安符”。艾草功效自不必说,民间传说这几样都有寓意:菖蒲为除恶的“水剑”,茅草为鞭挞邪魔的“鞭子”,桃枝代表“桃木剑”斩鬼。总而言之,表达了人们祈求端午阖家安康的良好愿望。

鹅城端午节有一重要内容,就是划龙舟。有关记载,龙舟竞渡乃古越人传统习俗。珠三角遍布河塘水网,越人嗜食水产,以舟楫为家,为避蛟龙之害,将船造成龙式样,因为龙是古越人崇拜的图腾。惠州府志记载,惠州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开始有赛龙舟,惠州人叫“扒龙船”。整个程序很是隆重:五月初一,有关人员先到水边祭拜迎水神;初五正午,敲锣打鼓,扛龙船到江岸。民谣有唱“五月五,龙船鼓,扒龙船,大江边。”此时沿街居民烧香礼拜,表示欢迎。赛龙舟日很热闹,龙舟队清晨5点就要出发,点香焚烛,抬着金猪去祭拜水神,然后队员分吃金猪,事毕比赛开始。龙舟下水后进行水中抢青,一阵急桨冲击一束树叶,这种仪式等于舞狮子之前的抢青一样,是一种求吉祥的象征。时至今日,赛龙舟已经成为一种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2.jpg

 

惠州的节令,都与宗教和祭祀有关,端午节亦是如此。鹅城百姓习惯拜神,端午日上午备好煮熟的三牲(鱼、猪肉、鸡)、茶酒及纸宝香烛,先祭拜天神(日月天时诸神),接着祭拜家神(祖宗)。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是古代越人为祈求生命得到安全保障而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后来才与纪念诗人屈原联系起来。相传屈原投江后,尊崇屈原的人们担心鱼吃了屈原尸体而做了米团投入江中分散鱼的注意力,由此民间衍生了代代人端午时节裹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惠州人都是自家裹粽子。每逢端午节来临,就三五成群上山采摘一种叫箬竹的叶子,其叶子呈纺锤形,散发清香的气息,适合裹粽。同时还要寻找一种韧性的草来扎实粽子,这种草也可以编席子,人们管这草叫席草。

如今60岁以上的人仍有记忆。端午节前几日,人们开始行动。沿着大石壁(地名、现市委党校位置)进入白头岭、三坑等山岭。现万林湖一带,当年草木葳蕤,席草长得繁茂喜人。人们采回叶子洗净,席草烫过,用一双筷子夹过成扁状,成扎粽子的小绳子,裹粽就此动工。粽子分甜咸两种,咸粽材料为糯米、调好味的五花肉粒、虾仁粒、香菇粒,还有咸蛋黄;甜粽为糯米、浸泡软的红豆和绿豆加入糖粉。裹好用席草扎牢成串放入大锅蒸数小时即可出锅。惠州人好客,粽子蒸熟都分与亲朋好友,不喜独食。还有一种原始的灰水粽,是用草木灰沤水提取食物碱拌以糯米蒸煮而成,也叫碱水粽。碱水粽蒸熟后色泽金黄,入口皆是草木清香,是传统的原生态食品,很受人们欢迎。

 

3.jpg

 

摘箬竹叶和席草多是女子们的活计,劳动场合时而欣喜遭遇油甘子。油甘子,一种小灌木,叶子可做枕头,果可食。几十年前,惠州山坡林地四处可见油甘子树的身影。正逢端午时节,油甘子成熟。油甘子具有清热润喉功效,嚼过口颊留甘,余味无穷。那年月还没使用塑料袋,女人们摘下油甘子装在衣兜裤袋,有的还把草帽取下放入帽兜扎好,与捆好箬竹叶的担子一阵风地挑回家中。此情此景成为端午愉悦小插曲。

时光已进入2023年,虽然,曾经的箬竹林地和席草地早已开发林林总总的住宅小区,如今食品也极其丰富,人们不分四季都可买到粽子。然而,有关端午的传统习俗和风气,已如盘根的大树深植民间。

 

 

 

 

 

 

 

 

 

作者简介.jpg

 

苗理洁.jpg

 

苗理洁,广东惠州人,退休公务员。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政协惠州市文史委员会特聘文史研究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多年来,致力于宣传民间文化,笔耕不辍,为努力书写惠州故事不遗余力深入民间,贴近生活,体察风土人情,行走古屋古村,察寻历史故旧,山川地理,写出百万真情实感文字,广获惠州读者喜爱。

出版散文集《水城故事》《逝水流痕》《水韵鹅城》,小小说集《旗袍》,并参与《惠城乡土文化》《逐梦民间》《惠州风物撷胜》《文化仲恺》等多部文集编撰工作。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纪实篇章成地方文史存档的史料,散文多次获中国散文年会奖项,其中《多彩端午》入选高考语文测试题。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