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和国志兄、祝总三人时不时要聚在一起喝杯小酒,一瓶白酒刚刚好,每人三两三。若论酒量,说三人平分,当然是抬高我自己。国志兄喝酒以斤论,从不见其喝醉,曾创下喝酒纪录成为美谈;祝总亦非等闲之辈,据说酒桌上曾以二比一邀乐团斗酒,乐团何许人也?在文艺圈也是出名的好酒之人,祝总有此气魄,酒量自然了得;而我充其量也就二三两。但今时不同往日,国志兄血压偏高,非重要场合小酌即止;祝总也过古稀之年,能少喝决不多喝;我则是见到两位前辈,心里有些兴奋,总要顶格豪饮,这样,我们三人在喝酒上竟也达到了平衡。
去年三月的一天,也是这么三人在一起喝酒,国志兄提出一个让人振奋的提议,邀我们七月份一起去新疆。国志兄自小在新疆长大,人脉甚广,新疆行有朋友接待,这次邀我们一起去,主要也是让我们有此便利。我甚少出门,更没到过新疆,自然举双手赞成;祝总曾到过南疆,他提出一个要求,要去喀纳斯,说在图片上看到喀纳斯的美景像油画一样美丽,国志兄答应在行程里安排,这事就确定下来了。但到了七月,祝总却因为有事脱不开身,新疆游于是推迟到今年。
所谓好事多磨,到了今年,我又差点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成行了。
去年十一月,体检查出我的血小板指数高达1200多,标准值仅为125~350,经住院抽骨髓化验,却查不出什么原因,但遭此折腾,身体大伤元气。之后又经过各种化验检查,以及到广州再度抽骨髓,身体变得极度孱弱虚脱,以至曾一度发生晕厥。所幸到了出门的时候,身体有所恢复,总算不至于影响出行。
惠州有句老话叫“有多久风流就有多久‘折堕’”。这句话反过来的意思就是有多久磨难就有多久欢乐。难忘的新疆游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让我在饱受折磨之后得到了极大的补偿。
我们一行五人:我与妻子、国志兄夫妇以及祝总。约定的出发日期是7月5日。因我六月底要先到北京参加儿子毕业典礼,7月5日就从北京直接飞往乌鲁木齐,国志兄夫妇和祝总则从深圳乘机,大家在乌鲁木齐会合。
7月5日下午,顺利到达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宾馆有一项暖心服务:接机和送机,电话先沟通好,到达机场司机已在门外等候,非常便利。来到宾馆,国志兄与祝总已先期到达,在宾馆等候的还有国志兄的同学周生。周生中等个子,留着光头,退休前在省党校工作。据他说刚刚减肥二十斤,后来看他以前的相片,果然是个大胖子。这次新疆游是周生与国志兄共同商讨策划,此后二十一天新疆游也是由他开车全程陪同,并做义务导游。
晚上国志兄朋友安排了接风晚宴,饭店在一家大型商场五楼。豪华的大包间,巨大的餐桌,转盘中央是一大丛盛开的鲜花。我们来到已是晚上九点,国志兄的朋友有八九位在等候,但还不能开席,因为一位重量级客人还没有到来。新疆朋友安慰道:“还早,新疆的时间要晚几个小时,你们看看外面,这里的太阳要十点多才下山哩。”大家扭头望向窗外,果然阳光明媚,这分明还是下午的太阳。中国实在是大,我们从东到西,跨越好几个时区呢!
贵客终于来到。一位气质儒雅、头发斑白的长者,国志兄当年石河子报社的领导,退休前曾官至省宣传部长。巧的是,他也姓祝,这让祝总异常兴奋,连呼大哥。饭局气氛热烈,大家围绕国志兄频频敬酒,足见国志兄人缘极佳。
吐鲁番
7月6日,周生与他朋友开了两辆小车,带我们前往第一站—吐鲁番。
因为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红遍大江南北,让吐鲁番名扬天下,成为新疆最具知名度的地方。
乌鲁木齐距吐鲁番184公里,离开乌鲁木齐市区便进入茫茫的戈壁滩,让我立刻感受到新疆的广袤与荒凉。沿途荒无人烟,满目苍凉。右边不远处是阴沉灰暗的群山,贫瘠的山体寸草不生,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天边则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整个大地了无生机。而戈壁滩那些生长在黑色砾石上不知名的干枯草丛,在热风中瑟瑟抖动则让大地显得更加荒凉。贫瘠的戈壁滩最奢侈的也许就是大风了,旷野上布满了白色风车,风能被利用来发电。但大风也给运行的列车造成了危害,在列车轨道一侧,需要建造一堵两米多高的防风墙。防风墙伴随轨道延伸天际,也算是这荒芜大地上一道另类风景线。
单调乏味的戈壁滩让人昏昏欲睡,汽车穿行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吐鲁番,但我们并没有进入市区,而是前往三个主要景点。
第一个是火焰山。火焰山因《西游记》广为人知,只是不知道这火焰山是依附《西游记》而创造出来的景点,还是作者吴承恩根据这里的火焰山而创作的《西游记》。总之,景区里随处可见《西游记》元素:雕塑、壁画,以及各种旅游商品。这些《西游记》元素无一例外都是现代产物。
火焰山是一排并不很高、赤红色的山体,并非我们想象里一座尖顶的山峰,远看似一条充满沟壑的大提。竖立的沟壑倒有几分火焰的形状,只是颜色并不太红,给人感觉这火焰山之名有生搬硬套之嫌。山下是一片宽阔空旷的黄土地,竖着几座《西游记》人物大型塑像吸引游客,除此之外,这个4A景区就再没什么景物可供人游览的了。这里只有温度才是与火焰山真正名符其实的,那根十多米高做成金箍棒形状的温度计,显示地表温度为58摄氏度。陪同的周生介绍说,火焰山地表温度极限曾高达80多摄氏度,70摄氏度左右则是常有的事。如此高温,还真如烤火呢。
吐鲁番最负盛名的是葡萄,随处可见葡萄种植园,以及路旁用于风干葡萄的独特的荫房,而种植葡萄最著名的当数第二个景点葡萄沟。葡萄沟属火焰山西侧一处峡谷,悬崖峭壁下一道清澈溪流终日流淌,滋润着沟谷,两旁绿树掩映,花草果树点缀其间;维吾尔族民居依山傍水,建筑风格别具民族特色;民居前后无一例外搭建葡萄棚架,形成独特的葡萄长廊,葡萄沟因此成为景色秀美的旅游观光胜地。可惜我们来得还不是时候,葡萄没有成熟,只是一小串一小串淹没在宽大的叶子丛中,没能看到葡萄成熟时色彩斑斓的壮观景象。不过,走在葡萄长廊和别致乡道上还是有一种诗意的享受,只是这个景区收费奇高,瞬间让这种诗意荡然无存。门票每人八十,周生用他党校干部身份交涉,最后才降至每人五十。我马上联想到不久前参观北京故宫,门票每人六十,平凡的葡萄沟不知凭什么比世界上最大皇宫收费还要高。
最后参观坎儿井。景区很小,只是在原址保留了一小段古老的坎儿井原貌,但却能够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这项伟大的古代工程。坎儿井是吐鲁番地区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古代称为“井渠”,总数达2000多条。它通过地下渠道成功将天山雪水引入吐鲁番盆地,让沙漠变成绿洲。没有坎儿井,天山雪水将在流经火焰山地区和戈壁滩头被吸收和蒸发掉。因此,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古代三大工程。参观坎儿井最大的收获是增长见闻和了解了一段独特的历史。
返回乌鲁木齐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打算顺道参观途中的达坂城。达坂城同样是因为歌曲《达坂城的姑娘》为人们所熟知。但到达后发现,达坂城竟然在路口建造一座假古城收取门票。这种虚假的人造景点让人索然无味,过度商业化也让人反感,只好放弃参观。美丽的达坂城姑娘没见着,并因此回不去原来的高速公路而多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
和 田
7月7日早上,周大哥陪同我们由乌鲁木齐坐飞机前往和田,开启新疆的南疆之旅。
中午1点10分准点到达,国志兄同学赵大哥和他朋友开了两辆车在机场等候。赵大哥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性格相当豪爽,甫一见面就要带我们去吃烤全羊,说有一家饭馆是和田最好的羊肉馆。我们一再强调刚刚才在飞机上吃了午餐,但他不由分说,直接将车开到了饭馆,我们也只好客随主便。
羊肉馆果然名不虚传,里面人山人海。赵大哥点了二十斤烤全羊,每人一大碗酸奶和两只烤肉包。赵大哥说酸奶是新疆最好的,一定要品尝。我平时不喜欢喝酸奶,但还是吃完满满一大碗,酸奶有一股浓郁的奶香。说这里的酸奶用的是吃而不是喝,是因为这里的酸奶状如广东豆腐花,是粘稠的,需用调羹舀来吃。烤包则要放在碗里,皮酥肉嫩,咬开会流出一股清鲜的肉汁,里面有一大砣剁碎的羊肉;烤羊肉是这里的招牌菜,空气都弥漫着烤羊肉的香味,但对于二十斤的量,我们都惊讶得瞠目结舌。赵大哥爽朗地说,二十斤是少的,新疆人是吃肉民族。并一再强调,新疆羊肉没有膻味好吃。确实,这里的烤羊肉只施放很少佐料,靠的是羊肉本身的鲜味。
当东西端上桌,我们其实都在后悔一件事:吃了飞机上的飞机餐。要知道,短途飞机上的飞机餐是要多难吃就有多难吃的。虽然吃过午饭,美食当前,大家还是吃了很多,直到实在撑不下去才作罢。
和田产玉人尽皆知,全国各地但凡卖玉几乎都要冠上和田玉之名。但到了和田才知道,真正的和田玉非常稀少,即便很小一块也动辄几万元,非普通人所能染指。
在和田虽无法买玉,却有三棵古树值得参观,当地人称为“三棵树”,是游客到和田必不可少的参观项目。在宾馆稍事休息,赵大哥便开车带领大家出发。第一棵是距和田15公里地处喀拉瓦其村的古核桃树王。古树种植于唐朝,距今已1375年。除了树,也许再没有什么生物可以存活这么长的时间了。由于年代久远,古核桃树王树芯已中空。据说里面可站立四人,在树洞内向上攀爬,还能从树的几个方向出来,可惜古树被铁丝网围住,无法进入树洞内。古树虽然苍老,却依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每年产核桃6000多个,着实令人惊叹!
第二棵是距和田13公里地处拉依哈乡的无花果树王。虽然比起核桃树王,无花果树王的树龄要短很多,但也有500多年,而特别的是,无花果树王并非高大的乔木,而属小乔木类,它贴地而生,树下盘根错节。观赏无花果树王,需登上专门为其搭建的木栈道从空中俯视。无花果树王绵延一片匍匐于地,足足有一亩之广,可谓一树成林。无花果树王并没有给人以古老苍劲的感觉,它的叶子宽阔青绿,倒像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菜地。无花果树王不耐寒,冬季防寒措施相当奇特:首先将支撑古树的木棍撤掉,放平树身,用作物的谷杆压在上面,再盖上泥土,到春天再把它挖出来生长结果。每年这样操作一次,需要一个村的劳动力一周才能完成,年年如此,拉依哈乡从古至今护树,让人敬佩。
第三棵是梧桐树王,在和田墨玉县,安排两天后参观。
昆仑山
7月8日,赵大哥带领我们前往昆仑山。昆仑山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更将昆仑山视为中华“龙脉之祖”。昆仑山横跨青海、四川、新疆、西藏四省,我们要去的是新疆昆仑山大峡谷景区,距和田210公里。计划在昆仑山上的蒙古包住宿一晚,体验少数民族风情。
汽车走出和田便进入茫茫的荒漠地带。虽然道路笔直,汽车却无法开快。新疆的道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测速,无论是高速公路、省道、乡道,甚至是还在修建的道路,无不遍布测速器和摄像头。除了正常的测速器测速,还有特别的区间测速:区间测速有短途的即时显示车辆速度的显示屏,也有在道路入口处领取时间证明,到出口检验时间的长途区间测速。测速手段花样繁多,我们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感到不解。在前往昆仑山的路上,忽然刮起了沙尘暴,荒漠上一片灰蒙,道路能见度很低,车辆只能小心翼翼行驶。我忽然明白新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速度限制:新疆地广人稀,道路修得笔直,沙漠和戈壁滩常常会刮起大风和沙尘暴模糊视线,如果不进行限速,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进入昆仑山山区,感觉气温明显在逐步降低,到达昆仑山大峡谷景区,气温已低至10摄氏度以下。我穿着两件衣服,还是冷得瑟瑟发抖。夏季的新疆,普遍是30多度高温,难怪昆仑山被称为避暑天堂。
昆仑山大峡谷景区是著名的高山草原,海拔3600米。这里白云低垂,牛羊成群,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青绿的草原上,风光旖旎。赵大哥告诉大家,更美的景色还在山峰上,沿登山径攀上山峰,昆仑雪山近在咫尺。
然而意外的是,还没容我纵情山色,身体竟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在上山的途中就已感觉头痛,当时并没在意,到了山上,身体愈发不适。经验丰富的赵大哥立刻提醒是高反,他让我先坐着休息,不要走动。我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希望能有所缓解,但高反症状越来越严重,头痛欲裂,胸闷呕吐,眼睛也开始变得模糊。我已经无法坐在椅子,只能躺倒在车子后排座位上。
赵大哥见状,为防止出现意外,决定立刻下山。美丽的昆仑山仅仅停留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匆匆别过。其实昆仑山大峡谷景区海拔并不算很高,本不该发生高原反应,同行的女人和老人(祝总已74岁高龄)尚且没事,而我正值壮年竟衰弱至此,可见之前生病身体并未完全复元,除了自己无缘美景,让我深感内疚的是因此拖累了朋友,他们也只能陪着我遗憾下山。
墨玉县
从昆仑山提前下山前往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参观原定的第三棵树——梧桐古树。梧桐古树高30米,主干周长11米,须七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这棵古树被当地人视为神树,他们流传一个习俗:男人顺时针、女人逆时针绕树七周,心中祈祷便能心想事成。据说梧桐树最多只能存活800年,而这棵梧桐古树树龄竟高达1460年,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其雄伟壮势及苍老古朴让人叹为观止!
和田树木长寿,人也同样长寿,和田是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寿星众多。我想,这与他们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应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7月9日,赵大哥特意安排我们到乡村维吾尔族人家里作客,见识当地维吾尔族风情。这是一种难得的礼遇,能有此便利是因为赵大哥退休前曾是墨玉县农业局局长,而赵大哥的夫人则有一半维吾尔族血统,在当地有众多亲戚。
首先来到一个乡间果园。离开县城大约一个小时,车子进入路旁一个宽阔的院子,院子周围搭建的是低矮平房。从院子后门出去是一个葡萄棚,穿过葡萄棚就是大片果园。果树一排排整齐有序,树不高却结满了青绿的果子。赵大哥教我们辩认:哪些是苹果,哪些是香梨,哪些是红枣,哪些是蟠桃……大家兴奋得跑进果树丛中拍照,仿佛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看哪样都新鲜。
看完果园,到一家维吾尔族人家里作客。这家维吾尔族人住所的色彩相当艳丽:客厅铺着鲜红的花地毯,墙上挂着的也是红色的花挂毯,窗帘同样是红色花布,整个屋子充满红色的暖色调。主人是一对朴实的年轻夫妇,非常好客,为我们的到来,他们已经忙活了一个早上了。家里有三个不到十岁的小孩,看到陌生人既好奇又害羞,不时走近跟前,当你想逗他们玩,他们一下子又欢快地跑开了。
午餐非常丰盛,烤的是野生鲤鱼,焖的是散养黑鸡,原生态的食物透出一股特有的鲜味;一种苞谷肉馕味道独特,甚至连新疆人的周大哥也从未吃过,当然少不了经典的新疆羊肉串。大家盘腿围坐在客厅的地毯上,中间是一张低矮的放置食物的方桌。按照维吾尔族习俗,大家都用手吃东西,只是喝汤时才备有碗和调羮,虽然很不习惯,却得到是一番新奇的体验。
吃饭的时候,主人的维吾尔族夫妇一直微笑着守候在一旁服务,却并没有和大家一起吃,这让我们感到很不好意思。赵大哥解释说,维吾尔族习俗如此,请大家不必介意。
下午5时,赵大哥送我们到和田机场,乘坐晚上航班飞往喀什。
在和田三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热情周到的赵大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与赵大哥在机场照相留念,心中除了不舍还有些内疚。赵大哥是个典型的西北汉子,非常好酒,他随身携带一个银制的大酒壶,有一次还专门让我代为保管,但却因为需要开车服务我们而没有多少喝酒的机会。在和田晚餐喝酒的时候,我刚好痛风发作而无法喝酒,当时我向赵大哥表示,一定要陪他好好喝一次酒。在昆仑山却又因为我高原反应取消了活动,此后就再没了机会。现在离别在即难免有些歉疚,不知何时才能重逢弥补我的承诺。
喀 什
和田飞往喀什仅需55分钟,晚上11点10分到达喀什机场。
喀什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也是南疆最大的城市。对于没到过喀什的人来说,最熟知的也许就是香妃墓了。其实喀什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还有很多著名的景点,素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美誉。唯一欠缺的是在喀什没有熟人,参观游玩就显得有些隔膜。
7月10日早上,参观位于市区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但里面庭院和大殿却不是很大,而且非常简朴,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宏伟与华丽。大殿呈平扁状,宽度达140米,纵深却只有16米,侧面望去就像一条巨大的长廊。除了两排绿色的木柱子,大殿内空空荡荡,只在正中间放置一张大主持的讲经坐台。坐台两米多高,上方圆形尖顶,四根立柱及靠背雕刻古朴精美,坐位下方有四级台阶。大殿朝外正面与两侧除了柱子,无门无窗,看上去更像一座巨型大棚。庭院同样简洁朴素,分布通道两侧的宣礼塔更是简单得像两座岗哨亭。外面的广场倒是非常宏大宽阔,据说盛大节日跪拜的穆斯林可达数万人之众。庄严肃穆的清真寺,对于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是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它的精神意义或者更大于它的外在形式。但对于我们来说,伊斯兰教总是难免让人与中东、战乱、苦难、狂热等等联系在一起,陌生与隔阂使人产生一种异样的情愫,生怕无知冒犯,小心翼翼转一转便匆匆离去。
下午参观香妃墓。香妃墓是香妃的家族陵墓,一座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式陵墓建筑,气势宏伟。里面有香妃家族五代大大小小几十座墓丘,棺椁上覆盖着各种颜色的的花绸缎,有黑色、蓝色、黄色等等,不知在颜色上有什么讲究,香妃棺椁上覆盖的是红色花绸缎。除了墓丘,墓室里还保留了一乘陪同香妃棺椁从北京运回喀什的木驼轿,据说当年运送香妃棺椁整整走了三年。陵墓的外墙采用绿色琉璃瓷砖贴面,旁边的导游介绍说,这些三十公分见方的琉璃瓷砖,现在已经成为稀有文物,高达二十万元一块,着实让人咋舌。
陵墓左边有一株百年古榆树有些特别,它是由两棵树嫁接而成,一棵树从另一棵树的树芯穿过,形成奇特的样貌,百年前有这样的嫁接技术还真是难得。
7月11日,参观喀什大巴扎(巴扎意为集市)。大巴扎正式名称叫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是新疆最著名的大巴扎。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除了新疆还有来自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的各种工艺品,多国商贸使喀什大巴扎充满了异域风情。国志兄介绍说,大巴扎以前还有壮观的生畜交易市场,可惜现在迁离市区看不到了。
铜器、花帽、地毯是喀什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喀什大巴扎,自然希望带些当地特产,但那些纯手工的工艺品都非常昂贵,仅是手工维吾尔族花帽贵的就上千,我只能象征性地购买。花了三十元买了一顶机器生产的花帽,同样以三十元买了一块小挂毯,铜器则购买哈萨克斯坦出产的工艺制品,两套五百元。
离大巴扎仅几百米距离,就是著名的喀什古城。喀什古城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能够存留至今是一个奇迹。它是新疆首座具有古西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喀什灵魂”之称。
到达古城,正好赶上它的开城仪式,据说开城仪式每天举行。在一阵鼓乐声中,表演者载歌载舞,演绎喀什古老的民族风情,拉开古城美好一天的序幕。千年古城经过修缮,重现神秘的远古情调,如今己成为国家5A级景区。古城里街巷纵横交错,曲径通幽,迷宫一般的街巷多达两三百条。古代没有指示牌,如果不想迷路,须要懂得辨认地下的砖块,四角砖块通往死胡同,只有沿着六角形砖块的街巷才能走出城外。街道上的建筑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各种工艺品商铺极富维吾尔族风情,如果钻进没有经过修饰的幽深小巷,接触原居民简朴的黄土楼屋,更能感受到一股幽幽的古老气息。
虽然是走马观花,喀什古城还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这个5A景区不用收费,这在新疆是非常罕见的。
晚上7点50分乘机返回乌鲁木齐,结束新疆的南疆之旅。
(未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