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父母的爱情故事
作者:李如霞(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7-17 17:16:41

 

西北小镇的小女孩

 

上世纪40年代初,西北边远的一个小镇,有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女孩的父亲个子不高,但人很精明,能打一手漂亮的算盘,在一个小商行里当账房先生。小女孩母亲高高瘦瘦,一头自来卷的头发盘在脑后结成一个好看的发髻,显得端庄而优雅。看得出来,女孩的相貌遗传了母亲优秀的基因。时值遥远的塞北,这里一切还相对平静。每日一大早,小女孩父亲就去商行开铺了,母亲在家领着小女孩做家务。空闲时,她踩着一架老式的“飞人牌”缝纫机在剪裁衣服。在这个小镇里,有缝纫机的人家算得上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小女孩母亲的手艺精致,父亲的大褂、母亲的旗袍、小女孩的小花袄、都出自母亲灵巧的手。父亲闲时也会教女孩识字和算算数,夫妻俩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自然疼爱有加,悉心培养。

女孩不知父亲是哪里人,有无其他亲人也都一无所知。只有母亲乡下的兄弟和侄儿经常进城来,家里来来往往都是母亲娘家的亲戚,母亲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做点带肉的饭食。那年月,粮食和肉食稀罕,母亲时而接济他们米和面,有时也给他们做几件衣服带走。亲友们感恩,相互帮助,在母亲遭遇困难时,乡下的亲戚也都把自己种的粮食送与他们一部分,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去。

抗日战争的烟火漫延到了西北小镇,人们经常听到远处传来的枪炮声,镇里的人都提心吊胆,惶恐度日,大小商户稍有风吹草动就关门闭户,女孩一家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有一天,一支队伍喊着口号进了城,然后规规矩矩地留宿在大街上。小女孩一家还是不敢出门,趴在门缝看,他们看见躺在屋檐下的军人。原来还有这样不扰民的军队啊,小镇人们又惊又喜。人们看着队伍集合出发,随之又听着枪炮声响过后,队伍又回来了。这时有人负伤,伤员被医护人员用担架抬走,有的在院子里偎着墙根休息。队伍来人告诉大家,他们是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是来赶走日本侵略者的队伍,是保护老百姓的队伍。“八路军”这三个大字就这样深深地镌刻在小姑娘一家人的心里。

 

参加了革命的女青年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小女孩已是14岁的少女了,出落的如一朵夏日的荷花含苞待放,充满朝气。庆祝解放游行那天,她欢天喜地的跑到街上,看见穿着黄军装的军人们走在游行队伍里,他们敲锣打鼓,还和老百姓一起扭秧歌,场面别提多热闹了。她从大人们口里知道,这些就是以前的八路军啊,她肃然起敬。这样的场面太令人兴奋了,小姑娘的心顿时长上了翅膀,她梦想着飞进这支队伍,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一日,解放军公安大队的门口,摆上一溜桌子和凳子,一些年轻的军人在那里登记着什么。小姑娘看见许多人围在那里指指点点,有的询问登记的解放军:“同志,你们是来招兵的吗?”解放军微笑地回答:“老乡,我们这里招收新时期女性文化培训班。招收愿意参加革命队伍,自愿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进步女青年。”看见许多人围了上来,负责登记的解放军进一步作起宣传演讲:“为了建设新中国,把妇女从旧思想中解放出来,有志为建设新中国作贡献的女同胞,都可以来报名参加培训班啊!”小姑娘听了,心里暖暖的。

学习文化知识,多么有吸引力。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是小姑娘一直的梦想,虽然父亲教她识了不少字,但她感觉远远不够用。她的心中燃起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火焰。自己多么需要接受更多的知识和增加新的力量啊!“新女性”这个词深深吸引着她。“一定要做新时代的新女性!”她当机立断报了名,回家与父母说了参加革命队伍的愿望,两位老人知道,如今的解放军就是当年群众赞颂的八路军,他们欢天喜地表示了支持。小姑娘穿上军装,成为这个地区解放初期参加革命的第一批女青年。

 

英俊潇洒手持双枪的公安大队长

 

解放初期,西北匪患猖獗,解放军的公安部队一方面担负繁重的剿匪任务,另一方面,维护西北地区治安环境,团结各民族人民群众建设边疆,促进边疆的经济发展任务迫在眉睫。这样的形势急需培养大批干部开展工作,尤其是女干部。

解放军公安大队女子文化培训班开学了。开学典礼上,英俊潇洒的公安大队长讲话,他说:“你们是新中国的新女性,首先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水平和能力,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帮助群众移风易俗,自力更生,民族团结一家人,当家作主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他滔滔不绝地讲,那有力的措词激起台下学员们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若干年后,这个公安大队长就是我的父亲。在几十个学员中,父亲一眼看到了那个兴奋的满脸通红、在人群中拼命鼓掌的女孩子。他还不知道,女孩对他讲的每一句话都极为赞赏,“哎呀,他讲的太好了!”女孩对他的崇拜油然而生。女孩后来就成了我的母亲。

母亲天资聪颖,在培训班里学习认真,表现突出,进步很快。她能歌善舞,又学会了拉手风琴,每次班里向首长汇报演出,都是我母亲手风琴伴奏。她穿着军装走上舞台,英武而娇娜,欢快的手风琴旋律伴随学员们纵情歌唱,那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台下那些从战火硝烟走来的军人们,在这样和平的时光,静静地欣赏着这样祥和美好的画面,我那年轻的母亲得到所有人关注的目光。

父亲更是心中暗暗喜欢,他开始对这个女孩子关照有加。身经百战的他内心激起从未有过的情感,这情感与日俱增,一日比一日强烈。已经30岁的他明白,这就是爱情 ,他爱上这个女孩子了。

培训班每晚熄灯时要例行安全检查,父亲最关照的就是母亲的宿舍,他要亲自检查,他要好好保护这个可爱的小妹妹。自然,这是他内心的话,这话他暂时不会讲出来。每晚,他会下意识在门口隔窗瞅一眼,点个名传个话嘘寒问暖。我母亲很纳闷,大队长为啥每天亲自检查宿舍情况呢?这是警卫班的任务啊,他好像还特别关心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让队长担心了?她问同室女伴,女伴说没有啊,你挺好的呀!然后她们捂着嘴一个劲地笑。慢慢地,母亲察觉到了什么,虽说她当时年仅14岁,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又是有一定文化基础并开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女性。经过文化培训后,母亲思想上逐渐成熟,穿着军装的她,俨然为一名充满青春活力的小大人了。

父亲还是例行检查,他会情不自禁隔着窗户看母亲,二目相对时,他发现她迅速低下头,羞红的脸蛋像个红苹果。慢慢地,宿舍的女孩们都看出端倪,知趣地借机走开,好让父亲有机会与母亲聊聊,但这使父亲更加尴尬。他渴望爱情,可他不大懂如何表达,只是偶尔问候一两句,更多时是深情地、静静地凝望着他心爱的姑娘。

我父亲是个老八路,抗日战争开始就参军打日本。历经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他身上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伤疤,血与火的洗礼,让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指挥员,一个手持双枪的解放军公安大队大队长。这个大队长竟然在一个女孩子面前羞涩无语,不知所措,只让幸福时光一分一秒走过。

当时国家还没有实行《婚姻法》,没有规定男女双方的结婚年龄。但是培训班有规定,学习期间不准谈恋爱。父亲参军以来,为了解放全中国出生入死,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更别说有成家的念头。喜欢我母亲是他第一次恋爱,也是唯一的一次恋爱。他想,现在全国解放了,又遇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女孩,他告诉自己,应该像打一场漂亮的仗一样,穷追猛打,不能放弃,勇敢地将女孩追到手。

诚然,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恋爱更多是精神上的依恋,因为他们都很忙,都在各自的岗位努力工作着。父亲每日认真履行大队长的职责,经常接受上级任务,率队伍出发巡视,消灭那些躲在暗处的残敌和土匪。母亲每日认真学习规定的课程。因为有基础,她的每门功课都很好,经常得到领导表扬。

 

简朴的婚礼

 

文化培训班要结束了,学员们都顺利毕业。母亲若有所思地收拾着行李,抬头望一下窗户,没有父亲的身影,“他怎么没有来?以前天天来检查,要毕业离开了反而不来,不喜欢我了吗?”培训班相互接触这些时光,母亲听说了父亲这个老八路许多故事,她敬佩、仰慕,已深深爱上她的大队长。母亲低着头胡思乱想着,一滴眼泪滴下衣襟,蓦然看见衣服上少了一粒扣子,她下意识地拉扯着……

宿舍门突然“砰”的一声开了,父亲的通讯员闯了进来,他对着母亲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礼,严肃地说:“奉大队长之命,请问你喜不喜欢他?在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吗?”母亲点点头,表示了同意。此时她的内心掀起巨大波澜:“大队长真要娶我了呀!”然而,她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在这样重要时刻有点晕头转向,语不搭腔扯着衣襟说:“我衣服缺了一粒扣子,我需要一颗扣子”。

随之父亲向组织提出了申请结婚的报告,很快批准了,并按母亲要求给了她一粒扣子。

他们的婚礼既简单又庄重,首长致词祝贺,两人在部队食堂与大伙吃了一顿饭,搬进简陋的宿舍,将简单的被铺叠在一起,就幸福地安家了。

母亲她们这期培训班的学员全部都分配了工作。这些受党培养教育的女孩子特别优秀,成为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批女干部。这批女干部年轻有活力,思想要求进步,又学习了文化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她们运用学习的知识,积极投身到建设新中国队伍行列中。

父母结婚之后,母亲与父亲在内蒙古工作,随之母亲陆续接到培训班女友们的消息。这些军中之花大多选择在部队成家,与同是军人的丈夫共同担负起建设边疆,守卫边疆的职责。她们的另一半与我父亲一样,都是在战争年代英勇杀敌顾不上成家的军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让这些男女军人走到了一起。

数十年之后,我开始理解我的父母和他的战友们在那个年代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我看到那个年代人们对党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率真和纯洁。我目睹父母爱情历经许多坎坷劫难,尤其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遭人陷害,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在几乎丧失生命的情况下,是母亲给了他最有力的支撑,是母亲始终不离不弃鼓励着父亲相信人民相信党,总有拨开云雾的一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父亲官复原职,与母亲携手,继续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纵观我的父母,“忠诚”二字陪伴了他们一生,他们是最有感情的人,也是最懂得爱的人!他们朴素的爱情故事,留给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