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我回婆家过大年
作者:苗理洁(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8-03-03 21:55:28

 

我当阳江人的媳妇整整40年了。今年86岁的婆婆因体弱多病,精神欠佳,家人准备在阳江的阳西集合,陪婆婆过大年。现在与40年前出行的交通状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条道沿着珠三角海岸线西行,经过富庶的东莞,经过诸多河塘水网地区的南(南海)番(番禺)顺(顺德),经过伟人故里的中山和珠海,还经过江门以及著名侨乡台(台山)恩(恩平)开(开平)。数条通向珠江的河流,河宽浪急阻隔了前行的路。以往大客车过江全靠渡轮,客车排着队渡数个渡口要费去好多时间,遇上大雾天,则要等好几个小时待雾散去方可前行,令归心似箭的人们苦不堪言。如今轮渡已成为历史,曾经轮渡的地方都建起了大桥,其中虎门大桥就长达4588米。座座恢弘的大桥,如天上的彩虹跨过道道天堑,车流似箭飞去。我一路走一路与家人说,仅从高速公路一瞥,即可见交通状况的飞速发展,这反映了综合国力的提高。想起去年从国外回乡的亲友深有感触与我说,祖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就令人赞叹,比起美国的高速公路状况强多了!

从惠州到达阳西,汽车驶过珠三角环线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回到婆婆柚子花开的老屋共四百多公里的路程 。一路飞驰到达目的地,已是人马疲乏,口干舌燥。婆婆已出现老人痴呆症状,然而记忆的细胞却牢牢记住自己的子孙,大半年未见我们,也许心里一直念叨,只见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先生是长子,没有兄弟,只有几个妹妹,17岁从军离开故乡,只有假期才回去。过去,没有大哥支撑的家,几个妹妹都长成了女汉子,如今也都跃上了祖母级别。不说是女中豪杰,亦是里里外外精练能干的劳动好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守着海的人们,海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此刻小姑子端上香喷喷的焖蚝饭令人垂涎,食欲大开。这是外甥女从海水养殖场新采来的蚝(牡蛎)。阳西的俗谚“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说的正是眼下应景吃蚝时。这种贝类其貌不扬,然而是海边人一道经济菜,一种在国内外很有名气的美味海鲜。惠州市场也可买到蚝,但多为冰冻蚝,其鲜美程度自然打了折扣。外甥女嫁入的地方叫程村,是阳西的产蚝大镇。近年,这里的海岸滩涂都被人们利用起来发展海水养殖牡蛎,成熟后第一时间运到市场,有部分晒成蚝干出售。

阳西旧名叫织(龙音)。4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镇,如今成为高楼林立、商业繁盛的县城,人口从几万人剧增至几十万人。所幸的是,乡间大年的传统习俗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我与家人是初一回去的,为的是避开高速公路节假日拥挤的车流和堵车的难堪。只见婆婆家与左邻右舍的地堂(屋子前面的空地),早已红彤彤一片,那是除夕子夜燃放的鞭炮,看那厚厚的鞭炮纸,毋庸说当晚的鞭炮是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这鞭炮接着放到初二的开年日,初四的家族相聚日,喜庆的氛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令所有人的心都沉浸在年的愉悦中。

初二,民间叫开年,又叫送穷日。意为怪兽“年”,已经被哔哩叭啦的鞭炮吓跑,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们欢庆又可以过上正常的日子。在阳西的城乡,开年延续至初四,初四也称“小开年”,实际是每个家族的团聚日。这日不仅儿孙们齐齐围绕长辈吃饭喝酒,连嫁出去的女儿,也要带着夫君和孩子回娘家蹭吃蹭喝,大家互派“利是”(红包)。平日里大家都忙于生计,在这小开年日见面,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阖家团聚,乐也融融。

婆婆虽然痴呆,但对于儿女们来说,有娘在,家就在啊。小姑子们都携同夫君和子孙们向着婆婆的老屋集结。婆婆叨念着:“来了,来了……”年的味道是思念,是亲情。

吃好喝好是人们过年的主题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过年质量好劣的标准。临海的阳西,海鲜配菜成为每家饭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小姑子们都是无师自通、做得一手好菜的“大厨”:香煎金线鱼,油爆金钩虾,还把新鲜的墨敲打成墨丸,配上猪肉或猪骨熬的,成为鲜嫩香滑、老少咸宜的一道汤菜。这个季节,有手指长、圆滚滚的小鲜鱿上市,洗洗就整个地拿来炒荷兰豆,满肚油膏的小鲜鱿与清清爽爽的荷兰豆搭配,恰到好处,相得益彰。最小的小姑还有拿手好“招”——焖鹅饭。这里农户养的小草鹅,个头不大,多是五六斤重,然而肉质细嫩。为了不辜负细嫩的鹅肉,小姑将宰好的小草鹅骨肉分离,骨熬汤,肉切成丁,与米饭同炒,最后配以香芹、香菜、葱花,香味扑鼻,入口不忘。看我不停地啧啧赞好,小姑笑我孤陋寡闻,少见多怪。她说焖鹅饭做法并不复杂,是人们变着花样寻求舌尖享受一种最普通的厨艺,不用学,一看就会。是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焖个鹅饭已经是普普通通的家常饭菜了。

当年,顶替我公公退休在农业银行工作的小姑,是阳西大洲村何氏家族的媳妇。何氏是远近闻名的大户,扎根大洲村有数百年历史。大洲村已在2008年被广东省评为古村落,也是这里方圆几十里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受小姑先生邀请,初六上午我就欢喜滋滋来到大洲村。

近年,我跟着惠州民协采风团走过惠州不少古村落。这次应邀来大洲,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广东省的古村落总有相同之处又存异曲之味。离惠州四百多公里的大洲村,古老祠堂的风韵格局以及风水塘环绕的围屋,与惠州的古村如同一辙,同属岭南古建筑风格。然而,这里靠海的自然环境,又令古村别有一番景致。大洲村实际是一座大围屋,围屋里都是具有亲缘血脉的一个大家族。当年,为防匪盗建成围屋,大门一关,万夫莫开。何氏家族虽然代代以农耕为主,然而崇尚诗书文脉,宗祠里经风历雨的书室以及数百年来涌现一批文人士子印证了这一点。不说远,就说近,从这里走出去的有教师,医生,校长,科学家,政府公务员等数十人,小姑的先生亦是当地党校的一名副校长。更让何氏为傲的,如今还有在国务院工作的领导干部。想来,这个家族遵循“学而优则仕”的训戒,数百年来一直在发酵滋生。

我在何氏建于明代的古花园里流连张望,只见斑驳光影里掩藏不住泼墨般的写意。古榕蔽日,翠竹成林,老枇杷结果了,嶙峋沧桑的鸡蛋花树萌发新的生机。难得的是,花园一角通向海汊子,涨潮时有海水灌入,故而,生长着一色阔叶红树林。在这静谧祥和的地方,它们生长得绿影婆娑,娉娉婷婷。听说大潮时海水涌进会带来无数的小生物,那是小螃蟹小虾和小螺小贝。原来还有这样的围屋,人与自然,是这样和谐相近,妙趣横生也!我赞叹代代大洲村人爱绿惜绿的拳拳情怀,羡慕大洲村人数百年来能在自家屋内的花园安之若素地徜徉。

上午十点,大洲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原来,这里的大年初六是隆重的祭祖日。人们取六六大顺、六六和美之意。香烟袅袅,亲情缭绕,何氏子孙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先祖。热闹非凡的场景也令我这外乡人感到兴奋。祭祖后是乡亲们的自娱自乐和武术队的表演。不知不觉,进膳时间到了,主持人告诉大家,还有围屋的人要回来,都想回来这衣胞迹(出生地)看看,等等他们,等等他们……直到一盆盆菜肴端出,摆满地堂50多张桌子时,已是下午二点钟。可谁也没有先走,小孩子也不吵闹。人们珍惜这一年一度在围屋的相聚,交头接耳,侃侃而谈,笑语欢声的温馨场合已超越了吃饭的意义,是一次亲情、人情的大聚会。

想起一位民俗学者说的一句话:“让节日滋养民族文化,滋养我们的文化自信!”我在婆家过大年,体会了人们对年虔诚的态度,目睹人们投入的情感,那种阖家团圆、亲情、友情、爱情在年里如火山般炽热的喷发。年,这个从坚韧博大的文化中生长出来的传统节日,真正体现我们民族的特色——以人为本,厚德载物,敬天法祖,慎终追远,人情味浓,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人间气息。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哦,来年我还要走一趟。

 

 

微信图片_20180303110826.jpg

 

 

微信图片_20180303110832.jpg

 

 

微信图片_20180303110834.jpg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