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发扬传承李家拳是我最大心愿”
作者:潘高耸 黄秀霞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10-30 22:54:52

 

张忠夺得武术项目男子拳术C组比赛第一名。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昨日上午9时许,第五届省民族运动会武术项目男子拳术C组赛在惠州体育馆A馆决出胜负,我市健儿、李家拳第七代传人张忠从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为惠州摘得本届省民族运动会首枚金牌,其沉稳刚猛、大开大合的拳技赢得了满堂喝彩!对于这位44岁的拳师来说,值得庆祝的还不仅仅是夺得首金。“我的弟子谭越胜与我同台竞技,而且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李家拳后继有人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压轴登台8.88分夺金

昨日该组比赛中,身穿红色无袖练功服的张忠最后一个“压轴”登台。矫健沉稳的步伐,刚烈凶猛的攻势,炉火纯青的套路,张忠一出手便显出了不俗的功夫。他进如闪电,退如鸿毛;攻如脱兔,守如处子;刚如利剑,柔如琴音;动不露形,静能藏势,既似风鹤上翠竹,又如猛虎下山林。现场观众被他威风凛凛的气势折服,无不拍手喝彩。就连同台竞技的其他武者,也都啧啧称赞。“8.88分!”当裁判亮出全场最高分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李家拳的特点就是刚猛、迅捷。这次表现得还算不错,基本把李家拳的特色给亮了出来。”张忠自我评价道。

张忠师从李家拳第六代传人、一代名师严景山。他少年时开始练拳,至今已经习武27年。虽然拳法早已烂熟于心,但是为了在本届省民族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张忠一点都不敢马虎。他告诉记者,自己备战第五届省民族运动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每天下午和晚上都要练习两个小时,几乎从未间断。这期间,他还在不断发动自己的学生报名、训练、参赛。“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发扬光大李家拳文化的绝好机会。所幸我和弟子如愿以偿拿到了冠军和季军,相信这一定会让更多人关注李家拳的!”张忠欣慰地说。

 

为传承改革拳法套路

李家拳是惠州最具盛名的本土拳种之一,位列“洪、刘、蔡、李、莫”广东五大名拳行列。李家拳的创始人李义是清朝乾隆年间生人,家住惠州近郊米地村(今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湖山村米地村民小组)。李义出身名门,自幼习武,少年得志,9岁便闯荡江湖,后又得到南少林正宗传人黄龙禅师倾囊相授,武艺傲视群雄。然而,由于牵涉反清秘密结社“天地会”,李义一家惨遭朝廷围剿灭门,所在村子也被付之一炬。李义身负重伤,北上逃亡。幸蒙江湖人士搭救,后又被安徽凤阳头人招为女婿,生活才安定下来。等到重返故乡,已是十几年后。半生大起大落,背负着仇恨与屈辱,尝尽人间的辛酸苦辣,这些经历练就了李义的非凡心态和悟性。一日,他偶见一鹤一蛇缠斗于竹林之中。那鹤,攻防有致,如北派武功之粗犷;那蛇,起伏不定,如南派拳法之巧灵。于是,他醍醐灌顶,集南北精华,悟出融众家所长的“李家拳”,一代宗师就此诞生。

说起李家拳的渊源,张忠眉飞色舞、侃侃而谈,对李家拳的热爱溢于言表。张忠说,李家拳历经几代、流传至今,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套拳法,更是逆境求存、越挫越勇的坚韧品格。这种品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永不落伍的现实意义,值得传承和发扬。而传承、发扬李家拳,更是张忠习武、从武多年来最执着的心愿。尽管有自己的生意要打理,但他一直为发扬李家拳而默默付出着。

“严景山师傅把李家拳传给我时,我就觉得肩上担子沉沉的,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敢放松。”张忠说,以前,祖师爷李义所在的村子,举村尚武,大人小孩都会耍两手。而今,虽然李家拳代代传承、后继有人,但是,就像中国传统武术的其他很多流派一样,李家拳也难免日渐式微,这时候,更应该将李家拳上升到本土特色文化的层面来发扬和推广。事实上,很多李家拳传人也都在各地开馆教人习武,有些武馆还开到了海外。

去年,市武术协会挂牌成立,张忠担任会长。他告诉记者,这是惠州有史以来第一次将各派整合到一起,他希望通过自己和一干武师的努力,把包括李家拳在内的惠州本土武术流派,推上更高的舞台,引来更多的注目。“这次参赛和获奖,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以后我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在更多的比赛中斩获奖牌。个人荣誉事小,发扬传承事大!”

在李家拳的发源地惠州,张忠把传承的希望放在青少年学生身上。今年7月中旬,张忠参与创办的东江龙李家拳武术俱乐部挂牌了。为了李家拳的传承,张忠还与时俱进,对李家拳的套路进行改革,重新编排了一套教学模式。他将李家拳分成9个段,练习李家拳的弟子,可以一个段一个段地考,就像考钢琴级别一样,更加便于青少年学生接受。“我还把国学、礼仪等融入武术教育,让学生练习武术的同时,也在磨炼性格、修炼品行!”

 

 

(原载2014年9月18日《惠州日报》。张忠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