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伦创作的《龙脉》梅瓶,近一米高,硕大饱满。
郭玉章创作的《半城山色半城湖》简约端庄。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简称为“文博会”)上,来自惠州市东平窑的两件陶瓷作品获奖,其中余小伦的《龙脉》、郭玉章的《半城山色半城湖》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铜奖。
作为惠州陶瓷文化的一张名片,东平窑今年是第四次参加文博会,以本土文化题材为主的陶瓷精品是东平窑的一大特色,其背后则是工艺人常年的执着与付出、立志为惠州文化出一份力的初心。
余小伦陶瓷创作尤为偏爱罗浮山题材
《龙脉》是余小伦的独立作品,这件作品从构思到成品,余小伦花了一个月左右时间完成,特意为参加此次文博会制作。参会归来,余小伦将作品置于自家展台上,360度地转动底座,可见《龙脉》陶瓷作品为传统的陶瓷样式——— 梅瓶。梅瓶高近一米,硕大饱满。在瓶身中上处,简约的笔法中,浓墨重彩的山峦构图让轻盈的梅瓶变得雄浑厚重。余小伦认为,最能代表惠州的元素中,罗浮山必列其中,这件作品取名《龙脉》,意指罗浮山就是惠州“龙脉”。近两年,余小伦在罗浮山采风不下十次,深入罗浮山为陶瓷艺术寻找创作元素与灵感。“罗浮山历代传说很多,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底蕴,无论从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罗浮山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余小伦坦言自己尤为偏爱罗浮山,创作了一批罗浮山题材的陶瓷作品。
余小伦经常关注本地新闻,前不久,罗浮山的五色鸟上了《东江时报》头版,当时看到了这个新闻,十分激动的余小伦第一想法就是准备把五色鸟作为惠州元素在陶瓷创作中表现出来。“可以用雕塑、彩绘、浮雕等多种形式去表现这种五彩斑斓的灵鸟。”余小伦说,正是绿色现代化山水城市、优良的自然环境,才能留住这大自然中美丽的鸟儿。为此,他与同伴们开了几次动员大会,发挥艺术家的才能去表现这个惠州元素。
创作中坚持题材、材料、工匠本地化
余小伦介绍,近两年,东平窑创作的本土题材作品数量约达400件,题材涉及花鸟、山水,同时包括当地人物、本土植物等,在惠州景致方面,罗浮山、西湖、南昆山、大亚湾、白马山都曾作为主题融了他们的陶瓷作品中,另外他们还着力表现一些美丽的古村落题材。根据惠州本地的素材,取自传统、景观,通过雕塑、彩绘,用陶瓷的形式来表现惠州。
“惠州现今被发掘的古窑址多达近30个,这说明了惠州有陶瓷资源,我们后人要重新振兴惠州陶瓷。”作为惠州人,作为惠州的东平窑,余小伦在十几年前立志复兴东平窑,还曾定下主旨:以惠州元素为主题,创作中坚持题材、材料、工匠本地化,在作品中表现惠州元素。选用本地矿物材料作为陶瓷制作原料,主题上着意于惠州本土题材,此外,余小伦还要求工匠人也尽量是本地人。目前,东平窑的陶艺师基本上是惠州人,包括新客家。从余小伦作为东平窑第一代传人,到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传人。余小伦颇感欣慰,陶瓷制作很辛苦,完全是一项体力活,彩绘仅仅是其中的一道工序,整个做陶过程需要走72道工序。与他同时获奖的郭玉章就是惠州马安人,是余小伦弟子。这件《半城山色半城湖》以惠州西湖为表现主题,瓶身为异型梅瓶,造型简约现代,美丽西湖环绕瓶身一周,青花釉色,端庄大方。
(原载2017年5月21日《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