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李海玲在手缝布拼作品。(翻拍)
这些都是李海玲的布拼作品。(翻拍)
能把爱好转变为自己事业的人不算多,市民李海玲就是其中一个。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眼里,为自己开辟一间工作室,把缝纫教学当成事业似乎是个不可思议的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在李海玲身上得到了实现。
100多块布料拼成一个小背包
今年,是80后李海玲开缝纫工作室的第三个年头。目前,她的工作室主要经营缝纫教学,包括布拼、刺绣、服装设计。
初见李海玲,干净利落的齐中长发,身上麻棉青绿连衣裙透出一股“森女”气质。步入她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手工小物件:座椅上形似泡芙的坐垫,展示架上带着美式乡村风的娃娃,墙壁上悬挂着的花式壁饰,既可当成作品观赏又可当被子使用……
小针线和布头能玩出什么大花样来?很多人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在李海玲手里,一针、一线、一块布头就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布偶、壁饰(被子)、背包、纸巾盒、笔袋,甚至是小小的杯垫。这些精美的作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散发着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这个魅力的来源,是每件手缝小物上的图案花色。李海玲介绍,这叫布拼艺术。
记者到访时,她正在设计一个女性背包。每设计一个作品,从颜色的深浅间隔搭配,到每块布料的长宽数据的精确,她都得先在白纸上打好草稿。完成这个步骤后,需要经过选色、配色。“选色在布拼艺术里很讲究,色彩图案若搭配不好,容易出现突兀、让人不舒适的视觉效果。”她左手握尺、右手用滚轮刀在切割板切割布料,动作连贯,一气呵成。记者留意到,在一款斜挎背包成品中,几何图案正是由这些一块块被切割好的长条、方正或其他形状的布料拼接缝制而成的。李海玲介绍,一个小小的背包,由100多块布料一件一件拼接缝合而成,最后以“压线”的方式突出图案,呈现层次感。
多次到一线城市学习布拼课程
李海玲从惠州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10年前,她是我市一家服装企业的员工。2012年,她在亚洲布拼展会上看到了布拼手艺,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这场展会上,她对自己一直以来的爱好———布艺缝制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缝制一个小笔袋,用料是整块布,根本不存在拼接,图案也相对单一很多。花一个上午时间就能完成,当时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手艺还不错。”李海玲笑着说。
当她接触到布拼时,她才发现,一个布艺作品的完成,原来有更丰富的风格、色彩和形式。在这样一个五彩世界里,李海玲隐隐觉得,好似藏着自己的一个梦。不仅如此,她还发现,布拼并不完全是简单消遣时间的爱好。在国外,布拼已成为了一门专业课程,有很系统的教材。于是,她选择了辞职到一线城市学习布拼课程。
“学习之后发现,以前对布拼的理解太简单了,在这里有非常多的技法、色彩搭配、作品的创作。”自此,在她眼里,布拼变得更加具体而丰富。把兴趣当成事业的李海玲说,从那时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下血本飞往一线城市去报课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布拼技巧。直到2013年底,开始筹备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希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法传授给同样喜欢这个爱好的人。
结识同道中人交流布拼艺术,吸引周边缝纫发烧友
手缝、布拼虽说是李海玲的爱好,在接触过程中,也遇到过瓶颈。由于课程学习的进度快、强度大,每回上课只能把技法用笔抄写下来,却苦于没有机会在老师面前实践操作,只能在学习归来后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反复琢磨。
“很多技法都需要靠自己去领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李海玲也经历过苦闷的时候。她时常会购买一些还未翻译成中文的有关布拼的书来学习,外文字看不懂,只能靠看图猜字的方式去理解。
在小小的工作室里,到处都是布拼材料和一些配件。别看这些玩意小,却是个“烧钱”的东西。“由于布拼作品由多色、多图、多形状的布艺拼接缝合而成,为了降低布料的缩水率和颜色混染几率,我们对布的手感和品质都有很高要求,否则一件作品就容易出现变形或颜色混染的情况,这样一来,布的价格就会相对要高。”李海玲说,添置这些材料配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创业之初没有想过通过这个来赚钱,只希望通过这个冷门爱好,吸引更多同类兴趣的朋友。”李海玲的工作室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以及一些线下公益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甚至有周边城市的缝纫发烧友闻讯而来上门请教。现在,她的工作室已有70多名学员了。每逢节日,李海玲都会设计一个与节日相关的主题课程,召集学员、朋友参与手缝学习和心得分享。在这个平台,她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而每一次活动的举行,她都能收获很多惊喜,“布拼的魅力在于,同样的布交给不同的人,最后的成品风格也会相差很大。”
办旧物改造活动,尝试植物染色新玩法
偶尔,李海玲会组织一些旧物改造活动。“比方说一件不要的衬衫,我们可以经过剪裁缝纫改成一条围裙;或者是一件不穿的牛仔裤,设计制作成背包。”自从接触了拼布,李海玲的世界里几乎没有一块布料是浪费的。哪怕是一块边角料,也能在她手里拼出不一般的手缝工艺品。
在李海玲看来,每个喜欢手工的人都有一颗匠人之心,拼布是一件安稳心灵的事儿,它能让人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品味不一样的生活。“当你专注于这一针一线的时候,好像有把钥匙,把你与外界的浮躁、喧嚣隔绝开来。钻研的是这线上的结该怎么打,针法该怎么走,怎么让作品更完美。”李海玲时常专注作品忘记了时间。
近期,她又在尝试新的玩法——— 植物染色,即用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来对被染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李海玲常用茶叶、咖啡、晒干的玫瑰花、栀子花等天然植物煮水熬制浆汁,待冷却后,再根据一些手法对布料进行染色。她说,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以后会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吸引同样喜爱它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学习
(2017年5月1日《惠州日报》。李海玲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