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说说惠州知府张联桂的“梁化行”
作者:周汉光(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2-10-24 21:02:45


据史载,清光绪四年(1878)孟夏(农历四月),江苏人张联桂奉调履任惠州知府。1878年张联桂40周岁,正值年富力强。当年亦为虎年,距今已有144年。

张联桂(1838-1897),字丹叔,江苏江都人。清咸丰时以附贡生应顺天乡试,并在京入赀为太常寺博士而步入官场。调任惠州知府之前,其先后任过广西贺县知县、广西全州知州、广东高州府知府等职;离任惠州知府之后,又先后任过广东潮州府知府、湖北分巡荆宜施兵备道道员、广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官至广西巡抚期间,任上促成签订《中法桂越条约》,被后人称为爱国疆吏。其为官勤能清正,有政声,并通文翰,工诗擅联善书,主要著作有《问心斋学治杂录》《问心斋学治续录》《延秋吟馆诗钞》《延秋吟馆诗续抄》《张中丞奏议》等。

张联桂调守惠州后,风尘仆仆亲赴梁化之行,并作诗一首《梁化行》。全诗照录如下:

                     梁化行

戊寅孟夏,调守惠州。岁饥民贫,弱肉强食,所在多盗,被获到官,求其生而不得。谁非赤子,隐痛于中,此州为梁化故地,作梁化行见志。

岭南财富区,此邦实贫窭。兵燹既屡经,岁岁伤霪雨。禾稼久不登,习尚多好武。雠怨积睚眦,亲朋立龇龉。同室操戈矛,何分尔与汝。重利析锱铢,私斗建旗鼓。小户易欺凌,巨族互攻取。大姓欺小姓,强房欺弱房。积习相沿,莫可禁遏         狂汉蠢且愚,姓命轻毛羽。雇人斗谓之枪手,日给钱二三百文竟可得其死力         死者尸纵横,生者复为虏。吊放成虚文,勒赎搜阿堵。被虏之家,控官求救,谓之吊放   更有绿林雄,水陆劫行贾。一呼集饥乌,千百分队伍。民情浮动,一闻发财,随行者甚众。被获到官,并不能详悉姓名,但分总旗、散旗,若干人而已           乘夜踞碉楼,得钱市酒脯。村民以砖石造楼御盗,名曰碉楼,每为盗袭踞           县官岂不闻,闻亦难镇抚。兵役数十人,奈此负嵎虎。姑息年复年,案牍莫悉数。诘问蒙朝廷,赫怒整师旅。将帅深谋猷,守令慎选举。我愧樗散材,承之恐无补。典郡甫四旬,获盗已百五。累累阶下囚,哀惨不忍语。吁嗟此愚民,训练足御侮。用之守重洋,聊以固吾圉。老农课桑麻,少妇勤机杼。渐闻弦诵声,四郊成乐土。此愿岂久虚,百年当复睹。

 以上张联桂《梁化行》一诗,载于其著作《延秋吟馆诗钞》卷三·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张联桂所撰《梁化行》一诗,结构颇有特点,诗为五言长诗,诗前有小序,诗行间中有文句注解。诗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在《梁化行》诗前小序中,张联桂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他调守惠州时,发现本州岁饥民贫,弱肉强食,民生凋敝,社会混乱。为此,他初来乍到,就选择梁化之行,深入实地调查情况,体察民情。并特别指明:此州为梁化故地,作梁化行见志。

张联桂所说的故地即指旧时所有之地换言之,即属梁化曾经管辖的旧有的地方。如《东周列国志》第七回所载:今河南府登封县,即颍谷故地,有颍大夫庙,又名纯孝庙。洧川亦有之。句中的颍谷地名,本为春秋郑边邑,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意指当时的河南府登封县,即系颍谷管辖的旧有的地方。可见,梁化与颍谷两处各表达的故地之义相同,均指曾管辖过的旧有的地方

梁化管辖的故地,有几个特点:早、广、多。从梁化出土的众多文物可以看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在梁化一带繁衍生息,从事捕捞、狩猎和原始的农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梁化已是岭南蛮夷族群聚居的一大据点,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邦国即缚娄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军南下平越屯兵梁化,直捣缚娄老巢,平蛮建政,于梁化屯置南海郡属傅罗县,化,强悍的陆梁人始被归化,收归正统管辖。

由惠州明朝著名三尚书之一韩日缵编纂明崇祯本《博罗县志》(韩系明代著名史志大家崇祯皇帝曾称赞过他的“史志学识”),记载了秦朝于梁化建置博罗(傅罗)县的史实,他在《博罗县志》撰写的《序》中也明确指出:“最古置县自秦始皇三十三年,与龙川并隶于南海郡,龙川令尉佗保有岭表,而博罗县令姓名不著,岂才不佗若耶!县治梁化,在迤东百余里,后析县地为归善海丰,置梁化郡,徙治浮碇岗西,自梁武帝天监元年,今仍之,数千余年......”序文末署:崇祯庚午 邑人韩日缵,时为明朝崇祯三年(1630)。

惠州市志》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在缚娄人居住地置傅罗县,隶南海郡,县治在梁化屯(今惠东县梁化镇)”“其辖境大致包括今惠州市的惠城、惠阳、惠东、博罗和龙门的东南部,包括东莞市、深圳市、汕尾市和揭阳市的惠来县西部、河源市的紫金县大部分地方。又载:公元503年(南梁天监二年),析南海、东官两郡地置梁化郡,设治所于梁化,辖欣乐、博罗、龙川、河源、雷乡等5县。博罗县治从梁化迁至浮碇岗西麓(今罗阳镇东侧葫芦岭)。表明今惠东梁化不但是古代缚娄人聚居的中心,同时也表明梁化从建县到设郡的变迁和管辖的范围。

以上梁化早期历史建置史料,《惠州府志》《归善县志》《博罗县志》《惠阳县志》《惠东县志》等古今志书,均有所记载。

据史志记载,隋朝开皇九年(589),全国撤郡设州,废梁化郡置循州,治所在归善县梌山(今惠城中山公园),管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等6县(时龙川县并入河源)。《读史方舆纪要》中亦有记载:梁化城府东南八十里。梁置梁化郡,盖治此。隋郡废,改置循州。

循州建置历经三百多年后,至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循州析置祯州,治所仍在原循州治所(归善县梌山)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等4县。

宋天禧四年(1020)三月,因避太子赵祯讳,改祯州为惠州(注:赵祯,后为宋仁宗,北宋朝第四位皇帝),仍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四县,自此诞生惠州之名。

明洪武二年(1369),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等七个县。

明崇祯六年(1633),惠州府辖归善、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龙川、长乐、兴宁、河源、和平等10县和连平州(领河源、和平两县)。

清雍正九年(1731)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陆丰(海丰析置)、河源、龙川、长乐、兴宁、和平、长宁、永安等11县和连平州。

雍正十一年(1733),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陆丰、河源、龙川、和平、长宁、永安9县和连平州(长乐、兴宁划归梅州管辖)。

                         梁化故地(辖境)一览表

 微信图片_20221024210427.jpg

梁化历史上有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的称誉,从春秋战国到隋朝经历了邦的变迁,其中梁化八百年的县郡建置,曾管辖岭东一大片地方,成为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行政中心。

清光绪惠州知府张大人所云的此州为梁化故地,不但包括了梁化置县建郡时所辖的东江流域广大地区,也基本包括了撤郡设州后惠州所辖之地。从以上可看出,梁化的建制早(秦时挥师南下征服缚娄邦国后置县及南梁时建郡)、所辖故地多,管辖地域广。以说,梁化早期的原始邦国和八百年的古县郡建制,是惠州及周边州县的建制发展之源、立州置县之基、人文历史之祖。

下图是清代梁化司地图选自乾隆《归善县志》。图中除标记有梁化司署(清代建制司的衙门)外,还标记有梁化旧邦(即梁化早期历史的邦国和古县郡的遗址中心)。从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梁化从邦国古县古郡再到的历史建制变迁。

 

1.jpg

清乾隆时梁化司地图

 

下图按照《惠州府志》文字记载描绘的明代惠州府衙及牌坊的复原图,由当代知名画家林国扬新绘。图中高大的梁化旧邦石牌坊,为明朝万历中知府程有守建,后面是一扇雄镇岭东屏墙(照壁),屏墙原为木屏,明万历中改为砖屏。

 

2.jpg

      明代惠州府衙和牌坊复原图

以上两图的图示意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作为故地惠州,与领辖故地梁化旧邦雄郡的关系。同时也明显揭示了惠州知府张大人这次到任后所作梁化之行的动机和因果关系。

先有梁化,后有惠州。自秦代傅罗县治到南朝末年梁化郡治,梁化作为东江流域地区的政治中心800年,是后世惠州府的建置渊源。这是笔者摘自其他有关资料的一段话。其中先有梁化,后有惠州,是很早就传遍坊间的一句话,笔者小时候也经常听到父辈说过这样的话。

张联桂称“此州(惠州)为梁化故地”,作为相对应的梁化,不妨亦可称为“祖地”,因梁化旧邦为古代东江流域乃至整个岭东地区建制发展之源,又是人文历史之祖,实至名归。为方便,笔者在本文姑且用“祖地”作为与“故地”对应关系的词语来表达。很明显,“祖地”与“故地”的关系,其实就是“领辖”与“属地”、“管辖”与“被管辖”的关系。

知府大人行走的“祖地”梁化,既是秦代傅罗县(博罗县)和南梁时梁化郡共八百年建制的行政中心,又是先秦时的缚娄部族和隋代邓马头俚僚部族的聚集中心。四个中心齐集一地,尤其是自秦代至隋初的八百年的县郡建置中心和治所所在,赋予其悠久的威名和崇高的地位。

隋之后,虽梁化邦国解体,废,几经沧海桑田的变化,但旧邦雄郡仍盛名耀世,历世衍传,后续时有所记,令人敬重仰慕。

唐代,由魏征等多人共同编撰而成的《隋书》,其中列传之一的《谯国夫人传》,有一段如斯记述:“(夫人)进兵至南海,与鹿愿军会,共败仲宣。夫人亲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该传记载的5俚僚部落首领,即苍梧的陈坦,冈州的冯岑翁、梁化的邓马头、藤州的李光略和罗州的庞靖,他们部落的分布,其中2个(苍梧和藤州)现属广西,3个(冈州、梁化和化州)属广东。翻开广东地图,从地理上分析,可看出广东的3个部落化州、新会北、梁化,分别位于粤西、粤中南、粤东3个方向,不但在规模和影响上具有代表性,而且也具有地域的代表性,所在地各涵盖粤西、粤中南、粤东的广大地区,可以说是隋代广东3俚僚少数民族的中心。这也可看出聚居梁化的部族,在广东乃至包括广西在内的整个南越的地位和声望。

南宋,朱熹在宋淳熙六年(1179)所撰《林氏世系总纪》中,有一段写道:举闽州凡称林氏皆禄公后叶也。世远支分,播满海内。北自玉融、长乐、以通吴夏。南自晋安以至梁化、潮阳,无不聚斯……”很明显,这一对当时林氏分支“播满海内”的记述,以所提及的梁化取代惠州,足见梁化历史影响的深远。附带一提的是,关于朱熹为林姓写的《林氏世系总纪》的序文(全文上网可查到),在林树丹主编的《海内外林姓源流》(1998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中有所记载,在林氏族谱中也多有记载。另据泉州师范学院林振礼先生对该文进行深入考证,认为该序当是朱熹所作。另外,时朱熹与请序者林氏多位名人交情颇深,并常有书文往来,为林姓写序,也算自然之事。

唐宋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梁化更是名噪四方,声威远播。不少外地为官或一些跨地域的大姓人家,也选择邦郡之邑、人文之祖的梁化,作为风水宝地修祠堂,建墓地旧邦的灵气,传承雄郡的遗风。

元明两朝相传早先居住于福建和各地的林氏族人,因避免战乱灾祸或官职调升,南徙广东惠州府地散落定居。之后林氏迁居人数越来越多,便遍寻龙穴建宗祠,最终于明朝中期选择归善县梁化福地修建宗祠,祀奉太始祖比干公、始祖坚公和列祖烈宗,成为粤东一带林氏其中一脉的宗祠,名粤东林氏宗祠。祠堂虽几经修葺,但至今仍坐落于龙穴之最的梁化。下两图为咸丰年间于梁化合族建祠的记载(源自《林氏族谱》)以及位于梁化圩门口的粤东林氏宗祠。

3.jpg

              《羊城梁化合族祠记》(源自《林氏族谱》)

 

4.jpg

粤东林氏宗祠

 

除林氏合族祠外,明末清初徙居于梁化柴行街的一座林氏祖屋,祖屋内的祠堂正厅有一副木雕穿凿的对联:德绍清河远承先绪;庆开旧郡祥启后人,揭示了林氏发源于清河、开基于梁化的族脉,以教诲族裔后人慎终追远,承前启后,联中以旧郡指代梁化,含有以徙居梁化为庆之义。重修祠堂的上厅天井一柱联:西周赐姓,博陵封侯,族裔繁衍遍天下;福建南徙,梁化建祠,嗣孙显达满乾坤。

地处梁化马安岭的惠东石陂周氏宗祠,被称为石陂周氏总祠,祠堂供奉周氏第四十六世祖仁德公,仁德公由闽入粤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广东周氏重要一脉,总祠下面的分祠分布四方,裔孙分布于全省及福建、四川、重庆、广西、湖南,以及海外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总人口有六七十万。这样一座跨多省市的大姓总词,落建梁化,可想而知,梁化这块人文历史悠久的风水宝地的巨大吸引力。

5.jpg

石陂周氏总祠

 

除显赫的祠堂外,还有出名的墓地。明初,有座建于梁化四民村上陈屋所属的石门钳山的古墓,据传是一座姓刘的知府的母亲墓。该墓占地阔,规模大,墓体全是用花岗岩石修筑,结构精致。墓地风水被称为“蜈蚣吐珠”。墓两旁立有石狮子,墓前30米处建有石牌坊,石牌坊两边刻有对联,据当地老者回忆,其中下联为“诸恭罗列拱儿孙”,上联忘记了。当地老者还告诉笔者,该墓是一位外地姓刘的大官家人的墓,这里的人都叫其为“刘知府”母亲墓,传说原有一对女仆陪葬。“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墓和石牌门被人用炸药炸毁,取用花岗岩石块修建墓地前方的水坝。笔者前往察看时,墓穴依稀可辨,但面目全非,仅是山土,旁边还散落几段花岗石快。据查,很可能为明朝惠州府知府刘廷兰母亲之墓。刘廷兰为明惠州府笫五任知府,福建莆田人,任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

另一座建于明代的叶梦熊祖母墓(清嘉庆十年即1805年重修过),位于梁化光景楼村的叶爷山。叶梦熊为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该墓至今整体保存算完好。墓体为石灰沙浆夯筑,墓碑刻记清晰可辨,墓前有一对石狮子分立两边,狮子像是石灰沙浆塑铸而成,亦像用大块山石戳雕而成,表面较粗糙,但体型较大,形象有神。叶家古墓原来每年都有人前来拜祭,多是来自惠州、淡水的叶氏人家。

6.jpg

明代光长村叶爷山叶梦熊祖母幕

 

民间传统认为逝者为大,而逝者为明代知府的母亲和尚书的祖母,那就更大了!这就难怪刘知府、叶尚书分别将其母亲、祖母的墓地选择于梁化这块人文之祖的宝地了。

明万历初年,惠州府在中山公园前的中山路建立了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的木刻大牌楼(梁化旧邦刻在正面,岭东雄郡刻在另一面)。旧邦意指故国、旧国即缚娄国(旧邦最早出现在三千年前《诗经.大雅.文王》上: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雄郡意指梁化郡。 既揭示了梁化经历过缚娄国傅罗县(博罗县)梁化郡(东官郡)建制发展历史,又反映了古代梁化在粤东的政治、地理和历史文化地位。有趣的是,梁化旧邦的牌楼是在叶梦熊40岁出头时始建,与万石坊的叶家近在咫尺,叶梦熊返乡居住时,出门回家抬头便可见原老牌楼,可想而知梁化旧邦在叶梦熊心目中的地位,这也许是他选择把老祖母安葬于梁化的初衷了。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即叶梦熊逝世三年后,梁化旧邦的牌楼从原来的木刻改为石刻。

颇受外地人倾慕尊崇的梁化,不但历史悠久、风水上乘,而且地灵人杰、鸾翔凤集。尤其是到了清代,更是钟灵毓秀、人文渊薮。下面,拟从梁化本土现有留存的文物和记载择要配图列举简述。

清咸丰皇帝恩赐牌匾。清咸丰年间,梁化洗米塘(齐眉圹)下楼的周成章,被授予例贡生敕授儒林郎赏戴蓝翎郎选直隶州州同,官居六品;其弟周锡章,被授予邑庠生钦加州同衔赏戴蓝翎署饶平学教谕。兄弟俩忠孝俱全,为官清廉,誉满民间。为此,当朝皇帝对周成章的祖父周泰来和祖母,特颁诏文封赠表彰,咸丰皇帝的诏文御匾,至今仍完好保存。

7.jpg

清咸丰帝恩赐牌匾(齐眉塘村)

清代进士旗杆碑。清道光年间,梁化石屋寮出过一个进士陈维鼎;清光绪年间,梁化齐眉塘亦出了个进士周景濂(号小宋)。其中周小宋的进士旗杆碑现仍原位树立保存。同在清代,齐眉塘另一自然村果山园的同宗周家,亦出过一位恩进士周天来;马安岭的四角楼也出了一位举人兼恩进士周肇文。

8.jpg

清光绪齐眉塘周景濂(号小宋)进士旗杆碑

武魁(武举人)牌匾。据史志记载,清代惠东县全县实有武举人14人,其中梁化占了9人(黎光村7人,马安岭村1人,石屋寮村1人)。在梁化的武举人中,清嘉庆年间武举人陈英扬,任过两广提粮督官;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的镇清,任过潮州知州。

同治九年(1870年),黄佩清乡试考取武举人,排名第七十名。清同治年间大学士兼两广总督瑞麟和广东巡抚李福泰一同为黄佩清授立武魁牌匾 ,属“两官同授”一人牌匾的礼式,实属罕见。

9.jpg

清同治黎光村黄佩清武魁牌匾

 

兄弟同科中举牌匾。光绪二年(1876年),黎光村的黄镇清、桂清兄弟俩,双双考取了丙子科武举人。兄弟同科,同年中举,更是罕见。兄弟俩不但被授予武魁牌匾,而且被授予“兄弟同科”和“丙子科举人”牌匾。其中黄镇清在全省乡试中又考取第七名,成绩优异,后来被派往广东潮州为官,任潮州知州。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兄弟同科中举时间为“丙子年”即光绪二年,而惠州知府张联桂恰巧于光绪四年赴任,相隔仅两年,相信知府对此事和中举者知之而识之。

10.jpg

清光绪黎光村兄弟同科及丙子科举人牌匾

正四品武官“都閫府”牌匾。牌匾的主人钟龙超,系梁化晨光四大座古屋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中举,排名第三十二名,并授之有武魁牌匾。后官至浙江金华都閫府,为清道光年间统兵驻防在外的绿营都司,是从军于浙江的正四品武官。其父亲钟毓璋被诰封为武德骑尉。另在古屋大门围墙外,还留存有一个钟龙超武举人原旗杆碑的基石坑,

11.jpg

清道光武举人、统兵正四品武官钟龙超的“都閫府”牌匾 

清嘉庆六品官周徽猷牌匾。嘉庆年间,曾先后任过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的一品官员刘环之(清乾隆宰相刘统勋之孙、宰相刘墉嗣子)为时任候选按察使司经历而陞任布政使司理问的周徽猷赠匾。受匾者周徽猷,梁化圩人,为周敦颐(濂溪公)二十一世孙,牌匾现仍挂于梁化圩柴行街周氏祖屋厅上。牌匾匾文“微垣卓辅”,赠匾者借自天之星象中“紫微垣”的“弼辅之丞垣上找”之说,寓意于“为臣尽忠卓越辅佐朝廷”,含有旌表和褒赞属官“效忠辅佐朝廷之功”之义。

12.jpg

清嘉庆一品官员刘环之为周徽猷题赠的牌匾

惠州府千总、龙形拳祖师爷林合。林合(18311908),籍贯梁化,广东省龙形拳创始人。其10岁就开始跟乡中的武师学拳练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原福建少林寺武功造诣很深的和尚黄连矫,因避难而还俗来到梁化,收林合为徒,时林合17岁。清咸丰九年(1859),林合正式挂出林家武馆招牌,在梁化开馆授徒。由于他深得黄连矫真传,名声一时大噪。三年后,林合被录为海丰县的一个武职,不久调任惠州府千总。又过了几年,他遵照黄连矫师父临终时的嘱咐,辞去惠州府千总的职务,亲赴罗浮山华首台拜见了黄连矫的师兄广进禅师,得到了本家武功的真传秘籍,武术更臻娴熟高超。之后,他径自返回家乡开馆授徒。武馆开办以来,先后教出了秦程九、林庆元、张礼泉、林耀桂、林展雄等知名拳师。林合带领的狮队,旗号打着梁化旧邦的大名。一次,林合带着高擎“梁化旧邦”大旗的梁化各狮队,到东莞四大围切磋交流武术,他以精湛的武艺和高尚的武德令当地拳师和民众折服,东莞四大围人特意将一幅写有梁化旧邦的大匾赠给林合狮队,并一路放鞭炮恭送林合狮队回梁化。可见,梁化旧邦的威名,历久衍传,远播四方。另可看出,林合与张联桂知府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人,林合比张联桂大7岁。张联桂调任惠州知府作“梁化之行”时,正值梁化武馆群立、练武成风之时。故在他写的《梁化行》中,不但直陈“岭南财富区,此邦实贫窭”之现状,而且道出了“习尚多好武”之遗风

值得一提的是,从明崇祯朝廷韩尚书以志书对梁化县郡的记述,到明万历州府衙门设立梁化旧邦雄郡大牌坊,再到清光绪知府大人上任伊始亲自深入“梁化之行”等,可见明清之官员和州府衙门对“祖地”梁化何等的尊崇和敬重!

历史的脚步走进近代,步入民国时期,旧邦雄郡的遗风尚存,出身“祖地”的梁化人,更是不忘祖根,献力故里。这一时期的知名人物有赖慕陶和周宝善。

赖慕陶,生于1888年,梁化镇光长村人。民国期间,历任横沥区办事员、惠州镇府办事员、孙中山元帅府警卫团副团长罗思明的秘书、香翰屏师长的秘书长、叶敏如军长的秘书长、徐锦堂省长的秘书长、汕头市市长等职。为修整家乡的拦河水坝“中兴陂”,改善水利设施,赖慕陶亲笔代撰倡议文书,细述缘由,精诚劝喻,戮力召唤,为解乡土农耕之困而呼,尽显热心助力乡梓之心。梁化商会成立开张,赖慕陶即时为之题联一首:壁垒喜一新,相期善作善成,善为枌榆肩义务;旌旗开五色,惟愿同心同德,同援枹鼓战商场。”这既是一副祝贺商会开幕的喜联,又是一支催人奋进、振兴故郡商业的号角。

周宝善,生于1889年,梁化马安岭四角楼村人。早年就读于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他纵横两省,涉足五地,为教育奔波,先后担任过广西防城中学校长、淡水崇雅两等小学校长、惠阳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淡水崇雅中学校长、多祝梌山中学校长、良井中学任校长、梁化中学校长等 。其中于1946年亲手创办并亲任校长的梁化中学,“是惠东自己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当年的梁化中学,曾被东江一带有识之士誉为‘古郡新葩’”(《惠东县教育志》)。他还亲自为《梁化中学校歌》创作了歌词,歌词明显提出了通过就读梁中而“进德修业,共策前程”、进而扬“古郡声名”促“旧邦维新”的宗旨和校风。

 13.jpg

梁化中学校歌(1946

历史的长河流经两千多年,至二十世纪50年代初,在惠州始建于明代万历年的“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的大牌坊被毁。然而,延续了一千五百至二千多年的旧邦雄郡的“祖地”犹在,遗风相继。

当今,归化山下,梁化河畔,梁中校歌的“故郡声名垂表芳,校名依旧邦”音韵照样悦耳,龙形拳狮队拳馆的“梁化旧邦”大旗依然高扬。文武并兴,厚德载物,邦郡流芳。最近,又出现一曲配景的《梁化等你两千年》,再次唱出了邦风郡韵情调,展现了“祖地”的山水美景和民俗风情。不言而喻,对比之下,一百四十多年前惠州知府张联桂“视察”梁化时,目睹记实的那种“此邦实贫窭“岁岁伤霪雨”“禾稼久不登”私斗建旗鼓”“水陆劫行贾”“案牍莫悉数”等的落后混乱现状,已一去不复还。而今的“祖地”梁化,沧海桑田,万象更新。张联桂知府深情描绘的“渐闻弦诵声,四郊成乐土。此愿岂久虚,百年当复睹”的夙愿,业已实现。假若知府泉下有知,百年复睹,了却心愿,定会为之而释怀宽慰和怡然自乐。

蒸尝万古,俎豆千秋。昔日的“故地”和“祖地”,现已彼此不分。然而,大树有根,长河有源,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一脉相承,人文史册亦将千古流传。但愿人们饮水思源、数典记祖。祈祝“祖地”灵威永驻、枌榆愈加丰饶!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