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耕耘记——五六十年前我与水口中学的故事(二)
作者:叶遂平    来源:    日期:2022-08-24 21:36:09

 

1963年秋,我调入水口中学之时,全校只有初中六个班学生。1966年之后,该校才办成完全中学,学生从二百多人增至四百多人;全校教职员工从二十余人增至三四十人。在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水口地区本地的农家子弟,少数学生来自惠州郊区河南岸和与水口隔江相望的博罗汝湖农村,后来学生来源更广了,马安糖厂、林村、柏田、姚村、黄严等地也有学生入读水口中学。

水口中学的教职员工,除了原校长李进兴和工友杨源、陈华等人是水口当地人之外,大多数是来自惠州城和惠阳县,也有不少人来自梅县、五华、兴宁、汕头和广州等地的知识分子。多数教师素质好、学历高、年轻、有干劲,不少人是毕业于省内外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如马毅坚毕业于中山大学,陶福兴毕业于厦门大学,陈汉铨、钟勇明、许义兴、林超戴、饶新胜等毕业于华南师院,钟鸿荣、任秉刚、张菊秀等毕业于广东师院,毕业于军政大学、南方大学和其他大学的有雷群、林占鳌、梁业汉等;曾在中小学当过多年领导的有黄立诚、邓宇浩、刘琛等。

 

图片1.jpg 

后排右起叶遂平、廖月晖,正中白衫是刘琛、周妙华。

 

 图片2.jpg

后排右1陈汉铨,中排右1叶遂平与学校宣传队。

 

 

图片3.jpg 

后排正中陶福兴;前排右1叶遂平,右2林占鳌,右三钟勇明。

 

这些教师不但学历高、身体好、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工作积极勤奋、事业心强、尽心尽力、不计较得失报酬和工作生活条件,是十分难得的教师队伍。水口中学的学生生活更是艰苦、朴素,学习勤奋努力。

全体师生都是在校寄宿,以校为家,只有卢村、万年村几个学生走读。每天除了白天教学、上课、劳动、活动等之外,晚上还有两节自习课,教师就会下课室检查、辅导。晚上熄灯钟响后,班主任和值日老师还须下到各班学生宿舍检查人数和安全情况。每天早上升国旗、早操、课外活动、开荒劳动、种菜淋菜等,也是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因此,校园生活热闹、欢乐、热气腾腾,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亲密无间,……因为全校师生在校寄宿,每周日夜同在校区内生活,同食、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怡乐,教师为立德树人,学生为求学问、长身体、长知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彼此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所以,每年在放暑假之际,特别是各个毕业班即将离开学校之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除了互相赠送纪念礼物、互送赠言之外,师生在离校那一天,像长亭送别、孔雀东南飞,一三步一回头,十步一徘徊,甚至放声哭泣,热泪纵横,依依惜别。此情此景,十分感人!

我在水口中学执教11年,主要工作是教语文课,从初中一教到高中毕业,也曾兼过政治、音乐和书法等课程;当过几个班的班主任,是语文科科组长;当过约两年的学校四清小组长,是一位代策代行校长职务“不是当权的当权派”,因此文化革命时大字报批我是“执行了封、资、修教育路线”“资产阶级专家治校”“白专道路典型”,要将我“打倒”“油煎”“盐焗”,后来运动后期组织建设阶段,却又说我“经得起运动考验”“还是一个好老师”。因而最后几年当了学校教导处主任。

在水口中学的11年教书生涯中,我的确是尽心尽力,用心良苦,倾尽力气的。因为那时我尚年青力壮,血液方刚,离家又远,做什么工作都无所谓,总想千方百计全力做好,思想又单纯,日夜在学校生活,那里又不近村庄圩市,十分雅静,因此,在当上班主任更是倾尽心血教书育人。每天除了专心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关注学生生活、种菜种树、看书学习……,星期天下乡家访,在校园放歌、打球、去东江游泳等等之外,别无去处,无处闲逸。精力用得最多的是教语文课和当班主任的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我要当班主任,教两个班12节语文课和几节音乐课。教课工作量最大,当班主任工作最操心。

那时我们教语文课花了不少精神,对整本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事先熟读“吃透”文内的重点、难点、主题思想、层次、寓意、作者以至难僻字形、音、义、标点符号等等。对有些课文,我们为了教得更好,还必须翻阅不少参考书和文章,做到讲课时“胸有成竹”“左右逢源”。除了教课文,每周都有练习作业、小作业,还有作文,单周小作文,双周大作文。小作文为大作文服务,首先写短小的人物性别、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然后才综合地记叙某一个特定的人物,如“我的XXX”;写一个特定的地区、单位之前,也是先写短小的建筑物、树木、环境、人群等。每次大作文必须全收、全改、全批,每篇作文要有眉批、总评。改完全班作文,有时还要选两篇相对好坏或者不同特点的作品,用大白纸工整地抄写好,张挂在课室,让学生欣赏评价,最后老师再作重点或详细的讲评。此外,我们还在校园内,用大板报形式,开僻“语文学习园地”,让学生从多方面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数学、英语等,(老师)也以板报的形式开辟了“学习园地”,千方百计促使学生提高各学科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手抄报.jpg

 

在教高中语文课时,我们还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编辑一份“手抄报”。学生编这个“手抄报”必须达到如下几点要求:①报刊名称自己选定,但要醒眼有意义;②版面形式大小与南方日报一二版那样;③报上文章最少四篇以上,其中必须有一篇是自己的作品,其余几篇可选校内同学作品和报刊上的文章,内容文字长短可以删减剪裁,但应语言通顺、结构有逻辑;④几篇文章必须有议论文,记叙文和诗歌三种体载,版面有插图;⑤全张手抄报自己设计,自己抄写,文字工整规范,题目字略大于正文;⑥两周内课外时间完成。这个训练,是让学生自己一个人既当“社长”“编辑”,又是“记者”、作者、报社工人,学生重视,认真兴趣浓,多种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为原广州市医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