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罗阳)民间传统的婚嫁礼俗,旧时以封建礼教诸俗为基础,大多显得繁文缛节,劳民伤财。
封建社会的婚姻结合,大概有如下几种形式。(1)包办婚姻(2)买卖婚姻(3)聘娶婚姻(4)指腹婚姻(5)童养媳婚姻(6)荒婚(7)望门婚(8)冥婚等等。据了解,罗阳(博罗)区域聘娶婚姻尤为盛行,聘礼、聘金在今天嫁娶礼仪中仍然存在。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在古代中国,婚姻原则上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
罗阳传统的聘娶婚姻的礼仪十分繁琐复杂。从开始媒人提亲到新娘三朝回门,其间历经七大环节:
(1)卜吉:请人选择吉日,再请媒人去“纳采”。
(2)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出结亲要求,并以“带路鸡”为礼物。同时,问明待字之女的年岁属肖等。
(3)纳吉:男方在得知女子的情形后,卜得吉兆,就派人告知女方家长。接下来就是“纳征”。
(4)纳征:意即向女方过礼“落定”。“落定”表示婚姻已经完全谈妥,“订”一经落下,就意味着不能“悔婚”了。所以“落订”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
(5)请期:即男家择定迎娶吉日,告诉女家。“请期”,一般是由双方商定迎亲的日期后,男家送一期贴至女家作正式的通知,故此又有人称作此行为“告期”。
(6)过大礼:婚前诸礼最为隆重和至为重要的,莫过于迎亲前夕的“过大礼”了。“过礼”即由两家商定的聘金、聘礼、嫁妆装满“食格”,盒箩、贴红插柏,或挑或抬,由男家的姑嫂姐妹浩浩荡荡地送往女家。男方在“过大礼”中送全猪全羊是常有的事,饼食也是必备之物。除此外,必备的还有烧猪肉、鸡鹅鸭鱼、发糕等。
女家在收到男家礼品时,立即将原先预定的嫁妆送往男家。女方嫁妆主要为生活用品,如衣服、被、枕、席、帐之类,中产阶层女子嫁妆还有衣柜、梳妆台、皮箱等家具。富裕家女子随嫁的还有电视机、电冰箱电饭煲等高级用品。解放前,富家女出嫁,还有婢女随嫁。解放后,随嫁婢女已取消了。
“过大礼”一般在迎亲的前一日,故喜庆的气氛十分浓厚,送礼的姑嫂姐妹,都着盛装,施粉抹油,招摇过市,以显“排场”(有钱高贵)。
(7)迎亲:(即“接新娘”)新郎自己到女家迎新娘。
传统的嫁娶多用花轿迎亲。“花轿”多是二人抬,四人抬或八人抬。“花轿”绣有“凤鸾牡丹”,“福禄鸳鸯”。“大红花绸”从四轿角垂落。故称“花轿”。解放前,各县城都设有专门花轿出租店。21世纪开始,有些旅游区已开始“以花轿迎娶”的活动了。
接新娘时,由媒人领路,新郎领花轿,一路鼓乐。至女家后,女家姐妹将新郎等拒之门外,这时新郎即要派“利是”,过众姐妹关后,便可将新娘接出。新娘哭赖不走,男家众人软硬兼施,哄出闺房,又哄其(硬推)上轿,新郎还要给抬轿佬封“利是”,轿佬才起轿,行头的是男家亲兄弟姐妹及亲朋戚友,边走边放鞭炮,随后就是锣鼓队,又随后是媒人与新郎,紧接就是内坐新娘的花轿了。“花轿”到达男家的门前,“迎亲”即宣告结束。接下来就是---
(1)出轿:在鞭炮通烧一遍后,烟火弥漫中,媒人手擎一个竹织米筛,打开轿门,手牵新娘出轿,然后用米筛遮住新娘头顶,领新娘入男家大门,这时新郎身披大红绸花,头戴毡帽,帽上插上翔花,身穿长衫,站在大门下迎接新娘。这时,媒人把新娘交到新郎手中,媒人即进入大堂,准备主持拜堂仪式。
(2)传袋:新媳妇归门,男家以袋铺地,使媳妇行其上进门,新媳妇走过此袋,又速传到前面铺在地上,叫传袋。袋与“代”谐音,取传宗接代的吉兆。
(3)挑盖头:新娘嫁出时要盖上红色的头巾,有的即戴上凤冠,丝穗下垂。头巾、凤冠在花轿内不能揭去,只有到男家举行婚礼时,才能由新郎亲手揭去,让贺客亲友一睹新娘的风采。
(4)拜堂:为婚礼中最隆重之礼仪。开始前,新郎新娘站在红毯上,女东男西,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乃夫妻交拜,接下来就送新娘入洞房。
(5)闹洞房:新婚之夜,亲朋围坐房中,对新郎、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洞房。按迷信的话来说,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还是能增添热闹气氛,驱除冷清之感的,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暖房”。旧时代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相互之间比较陌生,闹洞房能够让他们去除陌生感,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此外,闹洞房还能使亲友彼此熟悉,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感情,闹洞房活动进行到一定时候,新郎要领着新娘“作揖认亲”。凡是男家的尊长,都要在赞礼声中一个个进来让新娘拜见,而且要赏一个“红包”给新娘作见面礼,称之为“作揖包封”。
(二)回门(有称“转三朝”)
回门,又称“转三朝”。婚后三日,新郎陪着新娘从婆家回到娘家。女家要隆重地做“回门酒”。席间,新娘要引新郎拜见本家亲友从最年长、最尊贵的认起,被拜见者或点头,或起座相搀,或还半礼,同时要赏新郎一个红包。至此,传统的婚礼民俗才算完整了。
(三)新娘出嫁要“打楼”
按罗阳婚娶风俗,新娘出嫁前七天要“打楼”。“打楼”,即新娘出嫁前七天要洗净身,挟去面毛,换上新做的内衣裤,吃完晚饭便上自家的楼阁去。同时,准新娘还要约请七八位姐妹好友一齐上楼阁去。在楼阁上姐妹们和准新娘有讲有笑,有学刺绣有学哭歌。哭歌内容多哭骂媒人婆,赞叹父母兄妹亲人,哭叹自己在家如何幸福,父母兄妹如何和谐,恐怕嫁到婆家挨打挨骂,劝导“打楼”姐妹今后要和谐团结,尊重父母,努力劳动,做个守德勤奋的女人。“打楼”姐妹除准新娘不可下楼外,其他姐妹均可回家冲凉换衣等,但一定要在楼上睡觉,直至准新娘上了轿,打楼姐妹才能够回家。其中也有些姐妹随花轿尾前往男(新郎)家,直闹到深夜,才各自回家。在这过程,还有阻挡新郎上楼抢新娘和硬迫新郎给“利是”(红包),不给“利是”,就不给新娘下楼等喜闹活动。
(四)迎娶要有“开厨”日
按罗阳人的迎娶风俗,男家要做“开厨”日,做了“开厨”日,这户人才显得体面。
何谓“开厨”日?就是男家在迎娶新娘前一天,要请做酒的厨师,搬台凳的杂工,采购酒席菜色的采购员及媒婆等一大帮人员一齐吃饭。这餐饭叫“开厨”饭。饭前饭后,上述人员就须各就各位,借台凳的借台凳,采购的采购,接客的接客……第二天,主人就仅指挥花轿迎娶之事了。
有了开厨日,也必然有“散厨”(有人称“谢厨”)。新娘进家第二天,酒席摆完了,主人仍需摆设两三席宴请厨师,杂工等帮忙人员,感谢他们对迎娶媳妇时付出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