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山风俗,在庙会、谭公出巡等节日期间,搞扮景出巡活动。此活动始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源于每十年一届的谭公庙会。稔山各大村都有,范和尤为首隆重。扮景项目有龙景、扮戏、舞鲤鱼、舞狮、飘色、腰鼓、舞蹈等队伍。扮景出巡,根据收成情况而定,一般每3年或5年举办一次,而谭公诞举办的出巡,是10年举办一次。出巡主要是扮景。扮景分高景和路景。在空中舞动的,叫高景,在地上走的,叫路景。高景和路景一样,叫扮景,也叫飘色。扮景由长相俊秀的、七八岁的童男玉女打扮成“八仙、观音、西游记等人物”。参与扮景的人数有2000多人,场面壮观。
高景一般是按台布景,一个台讲述一个故事,人物的扮相、动作也会根据故事设计故事。人物的扮相、动作也会根据故事设计。巡游的高景包括八仙过海、三藏取经、嫦娥奔月、天女散花、五谷丰登、八仙骑八兽、观音送子、百零八将等场景,人物的扮景要摆出不同的各种动作,如孙悟空通常是放在4米屏的最高处,脚踩猪八戒的钉扒,天女散花则一手将花篮举到肩平,一手拈花往人群中撒。
最初出巡的高景是由4人或8人像抬轿一样抬起,底下一个大人靠胳膊承受1个小孩。小孩在大人的举托下,脚不占地凌空飘行,他们互相踩在对方的肩上、头上、或是手中的金箍棒上,彩衣随风飘飘,人物举手、抬腿,摆着高难度动作。
后来高景改为由三四个人,推一张长约2.5米、宽约1.5米高约0.8米的色台。色台上,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几个童男一女,摆出不同的造型。每个景一般站三四个人,多的也有8个人。屏的高度也因故事不同而异,最高的达4米。推着到各村巡游。一直从这村游到另一村。此项活动一直停留了40年,1990年复巡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范和村民陈周德见在下面撑托扮高景的“景儿”要走那么远的路,十分辛苦。他通过试验改革,将人台改为车载。他原先试着在色台下安了大板车轮子,结果前轮拐弯不灵活,方向不好控制,他又将车轮换成可以360转圈,加重轮,并且在高景台上加装同步马达,如送子观音通过马达之前固定的莲花宝座,会通过鼓点一开一合。
扮演各式景人物的小朋友是由各村挑选上来的小朋友,经过再三筛选出来以后,他们胆子大、长相俊秀、衣着艳丽。由于他们有一根根银管做支柱,他们乖乖地坐在上面,看似稳如泰山。
路景的扮相与高景的扮相一样。只是路景的扮演者在地上走。路景除有各式扮景人物,还有舞狮头,舞龙头。龙头很讲究,男孩子舞金龙,女孩子舞银龙。金龙要配圆形转圈的龙珠;银龙要配椭圆形火焰边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