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糕。
三角形的眉豆角。
村民端出寿桃粄。
红团。
汤角。
酵团仔。
提到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碌鹅,其实沥林镇的小吃也是花样众多。元旦假期,到沥林镇罗村村罗村村民小组(下简称罗村)走一趟,可以品尝到众多小吃:桃红色的寿桃粄,白色的汤角,绿色的眉豆角和土黄色的酵团仔……五彩斑斓的小吃,让人停不住口。
汤角眉豆角咸甜花样多
到沥林,先点上一碗萝卜汤角,冬日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角,舒心之极。汤角端上来前,先浇上一勺葱头油,卖相就非常诱人。咬上一口,韧韧的表皮,甜丝丝的萝卜,非常好吃。表皮用糯米粉制成,里面包裹着萝卜丝、腊肉粒、香菇粒、猪肉粒、虾米等食材。汤角个头要比饺子大上好几倍,一碗只能装两个。
冬至当天,沥林镇罗村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粉做汤角,吃汤角。汤角又被村民称为“粉果”,汤角不仅可以放进汤里煮,还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煎炸。煎炸过的汤角,又是一种风味。
村妇们的手特别巧,除了做汤角,还有一种类似汤角的眉豆角,造型有两三种。有饺子形的,有三角形的,也有圆形的。
眉豆角的表皮有些像艾角,是用艾草捣碎后,和着糯米粉来做。只是里面馅料不一样。惠州人常吃的艾角是甜皮咸馅,馅料有萝卜丝、木耳、芹菜、腐竹、肥猪肉,还有被惠州人称为虾头的淡水小虾干。沥林镇的眉豆角是甜皮甜馅,里面包裹的是眉豆蓉,咬上一口,满口都是豆香。
结婚做酵团仔满月做松糕
到了沥林镇,不能不吃当地的松糕。松糕与沙糕粄很相似,当地也有人叫它沙糕粄。沥林镇的松糕有4层的,中间夹有碎花生。吃起来松软可口,还有花生香。据说,当地村民的小孩出生后,外婆要做松糕,用竹篮子挑来为外孙做“半月”和“够月(满月)”。
黄色的酵团仔是当地礼仪专用食品,与市区常见的敛糕差不多。村民在农历四月初八日或逢婚嫁等喜事,要蒸黄色的酵团仔,发给乡亲邻里。婚事举办前几天,男家要蒸红团、黄色的酵团仔,用于祭拜和馈赠贺喜的亲朋好友,以示吉利。丧事则蒸白色的酵团仔,用于祭拜。
做法
一层米糊一层花生碎蒸4层
沥林镇的松糕,做法比沙糕粄复杂。先将糯米粉、粘米粉和糖按一定比例加水和开,然后将米糊放入正方形小格子内(只能放格子的一半高度),然后放入蒸笼蒸10分钟。再把炒好的花生米捣碎后均匀撒在蒸好的松糕上,再在花生粒上撒上一层米粉,放入蒸笼蒸十分钟,依次类推,蒸成4层才算蒸好。
蒸酵团仔的原材料有糯米粉、粘米粉、片糖、酵种等,先把片糖煮成糖浆,用糖浆、水加酵母把糯米粉和粘米粉揉成粉团,然后放置3~4个小时,待粉团发酵完毕,再用手搓成球形后再用手掌按平,蒸25分钟取出。村民做酵团仔,凌晨三四时就起床动手了。
粉红的寿桃粄、红团皆为吉物
糯米粉拌上花红粉揉成面团做成的寿桃粄,外形就像一个寿桃。小巧的寿桃粄放在榕树叶上,非常显眼。为什么垫寿桃粄要用榕树叶?村民说,这代表着“榕子榕孙”的意思。因为当地有一棵上百年的古榕树,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十分崇高,村民称其为“榕树伯公”。榕树的树叶常年翠绿,代表着一种生机与蓬勃朝气,有上百年历史的榕树,也代表着长寿,用榕树叶来垫放寿桃粄,有健康长寿的寓意。
在罗村,新人婚后第三日,新娘在新郎、小姑子等人陪同下回娘家,叫“三朝回门”。这天岳母要回礼如寿桃粄、带尾甘蔗两条、四对公母鸡为“带路乖(鸡)”。
沥林还有一种似饱满发芽种子的小吃——红团。红团呈粉红色,其形状饱满像发芽的种子,寓意着万物春生、开枝散叶、大吉大利。红团在沥林镇已有300多年历史了,红团不仅是祭祀用品,又是馈赠亲友的的礼品。每逢重阳节或村民结婚、孩子满月等重大喜庆时才做。
做法
拌上花红粉包起花生芝麻上锅蒸
红团的制作方法不算复杂,将糯米粉拌上花红粉,加入温水,揉成面团,取一小坨,用手捏成薄饼状,制成红团皮,将花生、芝麻炒熟捣碎后,放糖搅拌均匀,用红团皮把馅包起来,揉成形,蒸15分钟即可。
(原载2016年1月6日《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