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举头三尺有神明
作者:周汉光(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08-11 23:05:45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一句虔诚告诫之箴言,意思是箴诫人们不要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亏心事,每个人的头顶三尺处时刻有神灵在看着你。这是过去民间对正义的追崇,对神灵的膜拜。在古镇梁化,千百年来,也许民间由于信仰“举头三尺有神明”,因而“一村一庙”应运而生,神堂社庙比比皆是。记得笔者很小的时候,老祖母就叮嘱过,凡在荒坡野地小便,口中先要默念:“众位山神土地伯公,对不起,我尿急要在此屙尿。”祖母的叮嘱源自民俗,民间过去不少人家认为,冥冥之中,处处神灵,不可随意冒犯,恣意亵渎。

境内传统神堂社庙众多,民间信仰多样,兹按其不同类型,择其主要而述之。

 

梁化东岳庙

 

梁化东岳庙修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一说为明清以前始建,清康熙时重修。其信仰主要属道教崇拜类型。该庙位于梁化古镇柴行街北面、文盛街东面。原庙以东岳庙为主体,右侧为马王宫,后面为观音殿,寺庙群体坐东向西,总面积1800平方米。梁化东岳庙主殿供奉的为东岳大帝。东岳大帝信仰起源于古代先民对泰山的自然崇拜,表达人们对泰山东岳大帝蕃育万物,济生度死,惩恶扬善,昌盛子孙的虔诚敬意,受到广大民众的顶礼膜拜。梁化东岳庙自清初建成后,历年香火鼎盛,尤其是三年一科醮会,灵香氤氲,钟鼓齐鸣,龙狮起舞,盛况空前,成为古镇梁化宗教文化一大景观。

1950年5月,东岳庙被用作梁化供销合作社展销部,马王宫被用作供销合作社仓库。1958年,庙内神像、神龛、古匾、钟鼓、楹联等众多古物被毁。1962年,东岳庙寺庙群建筑物被拆除(仅存后殿),改建为梁化会场。上世纪90年代,梁化会场被私人购买使用。

2004年3月始,梁化东岳庙易址重修,在梁化圩龙颈经(距离原庙约100米,位于圩门口通往梁化梅园、御景园、古田原始森林的路旁)进行规划重修,于2009基本依原样完整修复东岳庙群殿宫。整座寺庙建筑群冠名“德圣园”,自成一体。之后又相继修建了东岳庙大牌楼、园庙围墙等一批寺庙配套设施。重修后的东岳庙,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新修复的梁化东岳庙,坐东向西,气势恢弘,古雅秀丽,环境宽悠,成为一座灵气足、风水好的大园庙。庙内共有殿宫堂庑59间,共为三进结构。第一进为前殿堂庑,面阔9间,进深十三檩,居中为德圣园大门,左右为两个中门,三门隔堂洞开,以供进出园殿;第二进院落主殿宫为东岳宝殿,进深十三檩;第三进院落主殿宫为并列的观音殿、文昌宫和马王宫,进深十七檩;殿宫南北两侧为环廊回庑,与园门前殿一道,形成三面环抱众殿宫之格局。庙内建筑精良,木梁石柱,朱楹丹棂,飞檐翘角,彩甍画栋。庙外风水上乘,前临两眼大湖塘,一片开阔,后靠归化山(鸡笼山)下延之势,择四方之吉位,聚天地之灵气。梁化东岳庙修复后,曾分别隆重举行了东岳大帝、观世音菩萨和文昌帝君、马王爷等诸神圣像升座等三次开光庆典,先后于20092014年举行了两场东岳庙盛大醮会(五年一科),每场为期七日八夜,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同时每年还举行东岳大帝诞(农历三月二十八)、玉皇大帝诞(农历二月初八)、观音菩萨诞(农历二月十九)、文昌帝君诞(农历二月初三)、马王爷诞(农历六月二十三)等大型庆典祭拜活动。每次举行神像升座开光庆典、举办醮会和庆诞活动期间,八方信众齐集,万众虔诚相拥。除梁化本地群众外,很多来自平山、惠阳、惠州、东莞、深圳、广州和港澳台的信众,以及一些侨居英国和东南亚的侨胞,也都纷纷前来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吉祥。而今,梁化东岳庙威灵远扬,声名远播,已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信众之心。

梁化东岳庙楹联:

东土阳和敷德泽 ;南方炎烈藉熏风。 (原东岳庙门联)

道贯两仪阴骘绵绵源岱岳; 德尊三界神庥赫赫朗乾坤。(牌楼门)

枢要专司握万化阴阳之纽 ;人威自在统群生封陟之权。(东岳宝殿)

 

 

图片1.jpg 

梁化东岳庙

 

 

 

梁化屯城隍古庙

 

梁化城隍古庙位于梁化境内的梁化屯,始建于梁化建郡之时,即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其信仰主要属道教崇拜类型。城隍庙座东南向西北,主体建筑3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栋。该庙“文革”期间被毁,1993年重新修建,2009年再次集资重新修建,新建城隍庙分三开间两进深,红石柱,琉璃瓦面,大门两边精雕圆石柱,盘龙而上。庙宇左右为功能配套廊间,门前新筑凉亭、放生池、假山等。城隍庙自建庙以来,香火鼎盛,历久不衰。每年的传统节日、城隍诞(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以及“起福(祈福)、还神(谢神)”之日,香客云集,香雾缭绕。尤其是十年一科的打醮(醮会)活动,信众纷至沓来,更是热闹非凡。

据传说,城隍是城池、地方的保护神。古代的城市除了要修筑城墙以外,在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这样,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原始崇拜认为,凡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因为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攻击、保护一城百姓的安全上有功于民,因而也需有一位城神庇护一城之安。正所谓“山有山神,城有城神,土地有伯公”。于是在梁化屯建县立郡时,城隍爷应运而生,被视为梁化城的守护神。

城隍原属自然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他的职能越来越多,由最原始的护城保民,到后来的代天理物,翦恶除凶,护民安邦,普降甘泽,城隍已成了能保护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全能神了。在城隍信仰的传承过程中人们还让城中的城隍司理阴间衙门,因此城隍爷也管理阴间之魂。相传他的属下有十八判官,分掌人之生死疾疫、福寿报应等事,所以不少善男信女烧香拜城隍,把他当作佑身护宅、驱瘟消疫以及辨别善恶是非的神了。

梁化屯城隍古庙楹联:琴岭二案;笔架三峰

 

 

图片2.jpg 

梁化屯城隍庙

 

 

 

石屋寮观音庙

 

石屋寮观音庙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其信仰主要属佛教崇拜类型。整座建筑坐南向北略偏东,主建筑由门廊、门厅、上厅组成,通面阔12.20、通进深15.10米,砖木结构,布瓦硬山顶,龙船脊,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门廊用两根八棱石柱与前墙勾联承托三步梁架。门夹、门墩均为青麻石,门额挂“南海慈航”木匾。门厅与上厅的明次间均不设墙,下厅用两根石檐柱与前墙连结支撑五步架梁,两檐柱间置六扇屏门。上厅用四根圆木金柱承托穿斗式梁架上盖,随脊梁上刻有“时大清乾隆六年岁次辛酉缘首信生陈德新暨合乡众信士等孟冬仝建”字样。上下厅之间为天井,天井两侧为过廊。石屋寮观音庙左侧有一间名为“守善堂”的斋堂,始建于清光绪末年,是一栋面积有100平方的平房,一厅一天井,两侧为厢房。建好初时斋堂主为罗成缘,带有信徒2人,她们终生吃素修行。解放后,此斋堂不复存在。斋堂的第二代信徒赖娇,年近90岁(1994年)。她在20多岁时就到斋堂食素修行,原因是她前夫患了精神病,改嫁续夫又遭雷击身亡,膝下无儿女,她受不了连串的打击,才进斋堂吃斋。

石屋寮观音庙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境内民间亦称观音菩萨、观音娘娘。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简称“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名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得到很多人信奉的民间神。观音是慈悲的象征,民间认为观音菩萨可以祈福避灾,还可以送子、佑子。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诵观音的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前来相救。观音不但在石屋寮村而且在梁化全境,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境内寺庙中,观音庙数量名列前茅,其他庙宇也普遍设有观音殿或观音座。“处处有弥陀,家家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说明了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普遍,境内传统上民间信仰也有这个特点。

石屋寮观音庙,在每年春节、端午等民间重大节日,以及每年观音诞日(二月十九)、观音成道日(六月十九)、观音出家日(九月十九)等,均进行普祭活动。同时,每三年举行一次隆重的太平清醮醮会。今年的醮会安排于10月份举行,每次醮会时间为七天八夜,全村同庆,盛况空前。

石屋寮观音庙楹联:法雨宏施长沾泽; 慈云广履共乐帡幪

 

 

图片3.jpg 

石屋寮观音庙

 

 

 

小和洞村谭公庙

 

梁化小和洞村谭公庙始建于清初,传统上为小和洞、大和洞、马安岭、黄竹浪四大乡共属,俗称“一庙管四乡”,影响较大。其信仰主要属道教崇拜类型。该庙地处小和洞的老围,坐南向北,为两进结构。供奉的主神是谭公,境内亦称“谭公爷爷”、“谭爷阿公”,里侧为文昌宫,供奉神位为文昌公。谭公庙旁侧十多米有一座观音庙,内供奉观世音和佛祖的神位。该村也是道、佛相融,不但两庙相依,而且信众敬神同拜。

据史料记载,谭公真名谭德,归善县红花园谭阁地人,生于元代至元三年(1337),其三岁时父母俱丧,由多祝麦田村的外婆抚养,后经太上老君点化,七八岁时就能“呼风唤雨,伏虎驯蛇”,十三岁时在九龙峰今“道德亭”处得道成仙。之后,神通广大的谭公,顺天道,恤黎民,驱瘟祛邪,剪恶除霸,布德施恩,佑民安邦,受四方百姓崇拜敬奉。

据民间传说,小和洞谭公庙早先建于黄竹浪村(原来小和洞、黄竹浪、大和洞、马鞍岭四村共一大乡),每次祭拜前,黄竹浪村这边猪、烧火,小和洞村那边会有猪的叫声和火烟冒出,乡里人认为小和洞地灵神显,于是将谭公庙从黄竹浪村迁建于小和洞村。还有传说,过去每逢这四村一乡久旱不雨,民间习惯请出谭公神像,抬游全乡,不日雨下旱除。而且每次打醮,醮前醮后定会下一场雨。因此,小和洞村谭公庙的灵验,传扬乡里,远近闻名。平常香火不断,遇到重大节日,或是谭公圣诞,或是醮会期间,更是金炉火旺,香客相拥。该庙每十年举行一次醮会,今年距上次打醮时间刚好十年,正值打醮之年,据了解,今年的醮会定于农历十月二十四日起醮,醮期四日五夜。

小和洞村谭公庙仙圣宫楹联:仙风昭万古;圣泽济群生

 

 

图片4.jpg 

小和洞谭公庙

 

 

 

环联增福楼村关帝庙

 

环联增福楼村关帝庙始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梁化圩圩围。该庙在增福楼村及其周围(包括圩内)影响较大,其信仰主要属道教崇拜类型。关帝庙内供奉的关圣帝君,关圣帝君原型即三国时的著名将领关羽。历史上关羽是一位忠勇义烈、武艺高强的英雄好汉,为历代民众心中被神化的偶像。宋代关羽就被封为“义勇武安王”,明代更是加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民间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巡察冥司、惩恶伏魔、驱邪除灾,乃至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等多种法力,既是“武圣人”,又是“武财神”,因而对其顶礼膜拜。

按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帝诞日,增福楼村及圩内民众均举行关帝爷庆诞祭祀,每五年一次举行大型醮会(打醮)。平时传统节日春节、端午、冬至以及村内青年婚庆之日,也习惯进庙祭拜。

增福楼村关帝庙协天宫楹联:凤凹霞舒凤眼 ;龙山吐月映龙刀

 

 

图片5.jpg 

增福楼关帝庙

 

 

 

星湖水联村胡法旺公祠

 

星湖水联村的胡法旺公祠始建于乾隆年间,供奉五世祖胡法旺公。其信仰主要属祖先崇拜类型。胡法旺公于明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丰顺,永乐初年移居长乐(五华县)。时当地百姓受尽官吏欺压凌虐,胡法旺一家也不例外,无法安居。后经兄弟商议,由胡法旺只身前往江苏省句容县茅山学法。胡法旺上茅山学法,得其精术,归来后任职于当地。期间,曾被地方官吏秦彦辉奏派,运粮至京,限期甚紧,逾期罪及全家。且往常运粮者,因沿途盗贼猖狂,均落得人粮两空。幸胡法旺施其道法,历尽艰辛,依期运到。后来,胡法旺公被封为“护国法师”,钦赐朝衣、阁帽,举国同钦。胡法旺公道法精深,德高义重,佑族福民,每逢其辰诞“八月廿四日”,同姓各地均隆重纪念,同时合族各家,悬像设坛,香火不断,迄今近六百多年历史。据说,胡法旺公后世得其道法精传,尤其是“神功”武术,过去在坊间广为流传。

梁化星湖水联村胡法旺公祠,最热闹的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日星湖水联村同姓人家,在该祠举行隆重的集中庆祖祭祀活动,外乡白花联丰、平山鹤楼等地的宗亲也派人家参加。活动除祭拜外,还表演“神功”武术,技艺精湛,令人称叹。

水联村胡法旺公祠楹联:法师威灵扶弟子; 旺公武艺授门徒

该祠内还书有《大显威灵》诗一首:不二门高千古仰,屏门帐雾法通天;学法无门空外望,求神有路许旁通。

 

 

图片6.jpg 

星湖水联胡法旺公祠

 

 

 

梁化屯天主教堂

 

梁化屯的天主教教堂,是在民国三年(1914年),由意大利籍谢神甫创建,面积100平方米,属意大利式锥形结构建筑。其信仰主要属西教崇拜类型。解放前,该教堂属香港教区,直接由惠州黄家塘天主教堂(若瑟堂总堂)所辖。“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宗教活动被停止。1972年,教堂被所在大队拆毁改建大队办公室。改革开放后,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于1988年由当地原教徒申请,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复建了教堂,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由中国籍林秉良负责教务工作,教徒有240人,教务由中国神甫负责管理,按照“自传、自治、自养”方针开展教务活动。

天主教信奉耶稣,除了拜耶稣外还拜圣母和圣人。天主教堂里面一般供奉有耶稣像、圣母像,有的教堂里会有圣人像。天主教的主要崇拜活动为做弥撒,以纪念耶稣的受难牺牲。梁化屯天主教堂自建立以来,除特殊年代和其他特别因素外,均正常开展教务活动。每到礼拜,一些信徒及群众都集结到教堂内,聆听教义讲演,参与其教会组织的有关宗教活动,气氛庄严祥和。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分为主教、神甫(神父)、修士、修女,神职人员是不可以结婚的。现梁化屯天主教堂属广州教区,有教徒300多人,大部分为梁化屯本地人,教堂现有神职人员4人,其中神父1人,修女3人。

 

 

 图片7.jpg

梁化屯天主教堂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