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博罗县罗阳镇的婚嫁习俗
作者:邹叶稳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7-01 17:59:17

博罗县罗阳镇解放前的婚嫁习俗,基本上同封建时代的婚嫁习俗差不多。只有那些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少部分人,才采用婚纱西服的新式结婚礼仪,其他大部分工作人员及地方绅士、平民百姓等,都采传统的婚嫁仪式。

传统婚嫁习俗,情节多、手续繁、时间也长。那时婚嫁的男女,大多数互相不认识,由媒人撮合,靠父母主持。而最惨的是出嫁的女人,嫁的是什么样的人?年龄多大?长相及人品如何?自己一无所知。那时重男轻女,女子能上学读书的人极少极少。她们大多是思想迷信,相信命运。认为一切遭遇,都是命中注定,所以只有默默地承受。

那时的姑娘嫁人,要遵守很多传统的礼教习俗。第一个难关就是出嫁前一天晚上的“哭”。所谓“哭”,就是把内容相应的语句,用罗阳原有的哭曲谱,用本地话或客家话半哭半唱地表达出来。哭和唱歌一样,一首一首的。比如哭阿妈一首、哭阿爸又另一首……这样姑娘们在出嫁前,就要学会几十首“”。在没文化的人来说,的确是不容易的,因此姑娘到了十来岁,就要向一些比自己大的姑娘或母亲、阿娘阿婶等人学习哭。如果姑娘出嫁时不会哭,就是不正常,会被人看不起,就是个很蠢或者弱智的人。但也有人不会哭的,那就要请一个会哭的人给她扶坛——即坐在旁边小声提一句,她跟着哭一句。

新娘子到了出嫁前一天中午,就请相好的姐妹来陪嫁。这些陪嫁的姑娘们,按照习俗例规,买了几包长方形红纸包着的糕饼,送给新娘作为贺礼。这天下午晚饭后,新娘和陪嫁的姑娘们就一起住上木板楼上,当地人叫“打(读阳平音)楼”。新娘到了八点多就开始哭了。她对生人不叫哭,而叫“叹”。她对家里的人,从长辈开始,一直到比她小辈的小孩子,都要一个个的“叹”过。最后才哭已死去的父母,如父母都健在,那就不用哭了,就接着“叹”那些来陪嫁的姑娘。一直到夜深,新娘声音差不多嘶哑了才结束。

第二天是正式结婚日,女家要请人来做一些酒菜款待亲戚朋友,要情人把嫁妆送到男家。下午要接待男家来迎娶的人,很多事要准备。按罗阳的例规,男家接新娘的时间都是在下午,接到家中刚好傍晚。当时接新娘工具是花轿。花轿临门一会,要几个身体好的妇女上楼把新娘拉下来,而陪嫁的姑娘们就守在楼门不让人上去,情况很紧张,这种形式叫“打楼”。几番周折,才把新娘拉下来,让新娘坐在一个竹编的大窝栏中,请一个命好的女人(即有丈夫有子女的女人),给她梳头打扮,然后一人背她上轿,一人拿着扎了丝茅桃梗的竹筛子,挡着新娘头上。到了花轿前,要用丝茅桃梗打轿内和四角,才让新娘进轿内。新娘在别人给他梳头,背她上轿时,都要哭,用一些吉祥话答谢别人。花轿在鼓乐炮仗声中起行了,新娘要哭,走了一小段路,新娘把抹泪的小手巾丢出轿外,哭最后两句:“抹泪手巾地下丢,从今不再眼泪流。”这样就完成哭任务了。

现在讲讲新郎家的情况。在娶亲那天早上,新郎要花挂红。即戴上礼帽,礼帽两边各插上三支红金纸花。穿上长衫,左右肩斜下挂两条红布条。客人到来时吹鼓手鼓乐声响,新郎就要站到大门口接客。到开席时,因地方不大要流水般开席,客人们陆续的离去和到来,新郎接送客时间很长,不堪疲惫。

中午过后不久,要准备去迎娶新娘了,鼓乐队、烧炮仗的人,新郎、花轿等很多人前往。烧炮仗的都是新郎的同学、亲朋等青年人,炮仗是各人自备的。这些人第二天下午再到新郎家吃一顿,晚上开展弄新娘活动。

迎亲队伍要在县城大街游行一趟,锣鼓声炮仗声震耳欲聋,借此以炫耀迎亲家的排场,也给这沉寂的古城增添一份欢乐气氛。到达女家,也延续烧炮仗十多分钟才肯罢休。

17时后,女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把新娘送上了花轿。于是迎亲队伍又响着锣鼓烧着炮仗送新娘子回来。到门口花轿停下,迎亲的年轻人纷纷点着炮仗扔向花轿,直到烟雾弥漫,送嫁的新娘哥叔们向他们求饶,他们才停手。

接着男家便请一个命好的妇女背新娘下轿进房,这时罗阳还有一种风俗就是让新郎要跨上放在大门边的木梯上,等新娘进去才下来。这是说男人要高过女人,不会给老婆欺负的意思。新郎随着进房和新娘进行成婚仪式。新郎拿着一把合紧的新纸扇,同新娘站在一个竹编的窝栏行,红色台子上放一个红色的斗,斗里插着燃烧着的大蜡烛和香枝,新郎新娘向红斗拜三下,再互相对拜,接着新郎用纸扇挑开新娘的红头帕,随着用纸扇打新娘头上三下,仪式宣告结束。大门外烧响炮仗,接着便有人挑出两桶红色汤丸,一些亲戚邻居和看热闹的人们,就可以自己动手吃汤丸糖水了。最后人们陆续地走了。而新娘陪嫁的姐妹或亲属,这时会挑来一些鸡蛋糖水给新娘子充饥解渴。

席散更阑,新郎进房要交一件吉利的东西如桔子柏叶给新娘,新娘接过,要讲大吉大利、白发齐眉或百子千孙、富贵荣华等吉祥语,这叫“开金口”。据说从前的才子佳人开金口,还有吟诗作对一大套。忙了一天,都很疲倦,新郎上床睡了。新娘一般不敢上床睡,因一躺下,发髻会压乱,明早拜堂,很多人看,多难为情?那她只好坐在床尾,伏在床栏上睡了。

第二天早餐,要拜堂了,即拜天地、祖先及家长。这仪式很隆重。新郎穿上挂红花的长衫,新娘要戴穿上租来的凤冠霞帷及花裙花鞋,好像古装戏台上的花旦一样。拜堂开始,吹鼓手吹着唢呐,敲打着声音清脆的小京锣京钹(大力敲两下京锣,小声响一下京钹),旋律轻快动听。拜堂结束,新郎新娘便端茶给家中长辈亲属及亲戚朋友,循例饮新娘茶是要赏红包的。到了下午,做好酒菜款待迎亲烧炮仗的人们,餐后已是晚上,就开始弄新娘了,精彩时常引来热烈的掌声和欢笑。这样直到夜深,大家才兴尽散去。

婚后三日,新夫妇要备一些礼物,一起到新娘的父母家去。按习例是一对公母鸡,两块猪肉,两包糕饼等礼物,罗阳人叫这为“转三朝”、或“三朝回门”。外父母家这天,要做几围酒席,请一些亲属来陪新姑爷,向新姑爷献酒,并看看新姑爷的样子好丑如何。新姑爷怕给人灌醉出洋相,都要请一个能饮酒的朋友叫伴郎。这时伴郎就代姑爷把大家献的酒接过饮了。按照习例,婚后第一次回娘家,新夫妻是不能在此过夜的,下午,小俩口要回去了,按例规,女儿女婿第一次回门,是不好收那两块猪肉的,丈母娘收下那两只大鸡,换了一对两斤重的带路鸡,连同那两块猪肉给女儿带回去。

结婚满一个月,男家要做酒席接待女家的人,当地叫做“够月”。这一天早上,女家的人们,带着一个或两个二三十斤重的糯米年糕(当地人称大笼),还有给新嫁女儿准备的竹布凉帽、麻篮,一张有靠背、有抽屉的矮小的梳妆椅,一对带路鸡等东西。午饭后,男家要把年糕切回一半左右,给女家带回去分派给亲人、邻居。而男家也要把年糕切开一块块,逐家的送给亲人及邻居。这样,婚嫁礼仪才算圆满结束。

正是:

婚姻束缚几时休?男女沉浮盼自由。

解放潮冲枷锁碎,男欢女笑乐悠悠。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