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州马桶的故事
作者:王师式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7-21 11:54:45

在深圳的惠州老同学,每月有一次聚会,惠州的成就总是我们兴奋的燃点;惠州日新月异的变化总是我们聚谈不老的话题。有一次细数惠州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呢?可开锅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有一位平时不大说话,在这场热议中静默倾听的同学,忽然吆喝一声:“有屎有尿倒唔嘞!”他的谐趣引起了哄堂大笑,但也把大家镇住了。大家明白他的意思,争论的形势似乎遽然发生了变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悠长岁月中,惠州绝大多数的传统家庭是没有洗手间的。要方便到公用厕所,惠州人称之为“屎坑”。但“屎坑”少之又少,一般要走几个街区,而且是敞开式的,卫生条件很差。惠州民间有一谚语:“新起屎坑三日旺,过了三日臭澎澎”。大多家庭在卧室床尾阴暗角落放置马桶尿缸以备内急。这确实够得上私密了,但居住环境可想而知,显然是贫穷落后长久形成的不良习俗。“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于是周遭的农民便挑桶担箩到城里来收购屎尿,穷苦的城里人也乐得从中获得一些贴补家用的零花钱。也有专营这一行业的,譬如打理公用厕所的,惠州人叫“屎坑公”,食的就是起粪给乡下人的饭;甚至粪蛆,经过所谓清洁炒熟卖给中药铺,作为治小孩疳积的一味药,药名叫罗仙子。沙下还有一户人家,专门收购粪便进行中间加工,做成干粪饼卖给乡下人。我小时候经常路过沙下,看见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在那里打粪饼。粪饼晾晒铺满一地,臭气熏天,“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旧时的上海里弄街头,清晨女人们背着小孩涮洗马桶发出一阵嘈杂的响声;一长排马桶敞开盖在阳光辉映下晾晒,形成一道很不协调、很不相称的“风景线”,往往成为外地人讥笑的话题。但惠州人则不同,并不天天涮马桶,把屎尿积存在尿缸马桶里,囤积居奇,待价而沽。那时你会经常看到乡下人挑着粪桶串街走巷,并听见一阵阵“有屎有尿倒唔嘞”的高吭抑扬的叫买声。其实这并非十分遥远年代的故事,改革开放以前,“文革”期间仍有存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惠州一些干部家庭和家境条件较好的娇娇女就过不了这一关。据说生产队指派一位女知青到惠州城里沿街“倒(买)屎倒尿”,女知青寻死觅活哭哭啼啼抹不开脸面,但最终也扭拗不过强大的压力,同伴把她打扮成十足农家女,凭借客家凉帽周边裙摆掩护才算勉强过了这一关。屎尿一旦被赋予商品的属性,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有真假好坏之分,这一点讲究,不是遮住脸面能解决的。记得早年一些穷苦人家为了多买点钱,尿里掺水、屎里多掺草木灰是常有的事,倒屎尿的乡下人就得“检测”一番然后讨价还价……

屎尿是污秽之物,文雅读书人则认为挂在嘴边或见诸于文字都是垢人耳目,有失斯文。但惠州人则不然,从不闪烁其词。例如马桶,就毫不忌讳直呼其“雅号”——屎桶。不仅是老百姓平时的言谈,在结婚喜庆大庭广众之中也不回避:早期惠州人迎亲嫁女走在迎亲花轿前面的是一长串敞式红漆箱柜的队伍,每个箱柜放置着各式各样嫁妆,浩浩荡荡招摇过市藉以显示嫁妆丰盛。在嫁妆队伍中最为触目,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一只红漆描金、彩绘、金箍、精心打造的屎桶。随后屎桶还得放进新娘房,里面放置花生、红枣、桂园之类,闹洞房时,让新娘伸手到屎桶里去摸,以便得到好兆意。按照惠州民间习俗,迎亲花轿来到新娘家,新娘上轿前要放声“哭”唱,哭得越是声情并茂、婉转动听的就越能得到街坊邻里的称颂。我小时候听过新娘上轿时的一则哭词:

“锣鼓锵锵炮仗轰,

滴打(唢呐)催人心嘭嘭。

(阿妈姐!)

花轿又来屎又出嘞,

带梅屎桶一齐行呀。”

旧时的马桶已成记忆。有道是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马桶的变革正是时代的进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