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城区水北村人礼仪习俗
作者:王国光(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8-01 11:03:35

 

1、婚嫁

建国前,村男女婚嫁多受封建礼教束缚,遵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个人不能自主。婚嫁礼俗繁冗,有提亲、定婚(落订)、结婚3个程序。

提亲。父母为子()选定门当户对的对象后,即央媒说亲。男方备活鸡一双由媒人带往女家,民间谓“鸡带路”。说合后,女方出具“年庚婚帖”给男方。回时,女方送回活鸡一只,寓以各自路顺之意。

卜吉。男家受帖后,如在3—9天后平安,即请算命先生排“年庚八字”,如男女双方的“生肖五行”没有“相冲相克”,即认为合婚。这一过程,也叫“卜吉”。尔后,男女双方家长又相互上门“相亲”,如双方都同意婚事,则议定聘金、聘礼。

定婚。也叫落订,或订婚。男方家长出具红帖连同聘金、聘礼偕同媒人送到女家。聘金数目不限,但聘礼必备有三:一为“带路鸡”,以求吉祥;二为“焖猪果饼”,专用订婚礼;三为“烧猪肉”,以示男方承认女家之女身份纯洁。女家写好回贴送回男家。换贴后,婚事即确定。

报日。男家择定结婚良辰吉日,通知女家,叫“报日”或叫“告期”。须携带“小凤饼”(礼饼)与期贴一起前往。这一仪式,一是对定日的强调,增加喜庆色彩;二是既表男家谦逊姿态,又表对女家的尊重。女家认可后,双方即可通知亲友。

过大礼。婚前两天,双方协定的聘金、聘礼、嫁妆等,一概在此时间内履行。凡双方的送礼者,必选好命之人——一为家道富足;二为子女全;家宅平安。

铺房。女家送嫁妆到男家后,由女家的姑嫂姐妹摆设新房。所参与这项工作之人必须是多子女的“命好之人”,民间俗信会带来相同的家道兴旺;尤忌寡妇或无生养者,民间俗习以为会带来霉气。另在摆设上,床尾不能向门,妆镜不能对床。否则谓之对屋主兆凶或不吉。

插花。又称“上花夜”。这是新娘最后一晚待嫁时的夜晚,由族中姐妹给新娘妆扮,叫插花,这夜故称“上花夜”。姑娘明天就要做别人的新娘和郎君父母的“心布”(媳妇)了,这是人生重大的转折,基于要表孝道,往往用哭唱一些歌儿来表露真情。所以“上花夜”对女家来说,又是一个喜事悲氛的夜晚。这种仪式,当代多在婚嫁礼仪公司进行,上述情形又有所不同了。

接新娘。旧时主要迎亲的方式是花轿,有两抬、四抬、八抬等。花轿锈有“凤鸾牡丹”、“福禄鸳鸯”、“四彩花灯”,披上大红花稠。迎亲时间均在下午三时至日落前——此时是“鸡落笼”、“牛转栏”的吉时时间;忌入黑才入门,入黑为不吉。迎亲由媒人引路,新郎领花轿,由族亲组成迎亲队伍,一路鼓乐、舞狮,放燃炮仗,至新娘家。经派“利是”等一番打点之后,接上新娘回程,又是一路喜庆气象。归程,有专人逐路不时撒散盐米,以祭路神、桥神,避邪祟、求吉安。新娘接到家中,由福寿兼全的亲属相扶下轿。新娘下轿前,新郎用一竹编凹器遮在新娘后脑,谓之遮头,意谓新娘到了男家,要专心男家,不要老想着娘家。新娘下轿时,新郎手蒲扇相扇——民间认为新娘红运当头,杀气在,用扇子扇之,可“弱其杀气”;新娘须按男家先置好的两个窝兰踏过——意即“脚踏窝兰随窝转”,相当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之意。新娘进入男家门时,男家点燃已备好的艾草,或丝茅、桃枝等,新娘从火盆上跨过——此为“跨旺火”,其意一取“旺”字,求家道兴旺;二取“火”能烧去新娘身上无意沾带过来的秽邪。新娘进入男家,新郎的姑辈、姐妹等,如八字相克者,则要避开,或用竹编器物遮挡视线。这样可以“避其杀气”。

捧蜡烛。新娘入洞房前,由多兄弟的男童一人捧红蜡烛入洞房安放。民谣云“捧蜡烛,捧到新娘房间笃”。此举寓意“延续香火,子孙满堂”。新娘入洞房时,再由一个夫健子多的“好命”妇人把新娘牵入洞房。

捧新娘茶。接新娘归后,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祖公,次拜父母高堂,再拜族中长辈。每每拜一长者,新娘便敬上一杯香茶,并派给一小“利是”,以示带来吉祥之意。由新娘敬父母高堂的茶,俗称“心布茶”;父母饮过这茶后,便正式认同新娘是“心布”了。凡饮过新娘茶的长者,一般茶后都会说句祝福吉祥的话。这是礼数。

婚宴。按旧俗,婚宴只是男家接待贺客、族亲的礼仪,故出现婚宴上的,主要是新郎、男家父母及族亲,新娘是不能出场,而只能安坐在新房内的。婚宴进行得热热闹闹,新娘饿了,也只能由姐妹帮助下,偷偷进食。现在就不是这样了,新娘从婚宴开始,随伴男家至整个婚宴结束,新娘就不存在因饿偷偷进食的状况了。婚宴是各种风俗礼仪宴席的最大型者,最讲究菜式和数目。婚宴如办得小里小气的,往往会被宾客、族亲在日后数落,以致新郎、新娘日后在乡邻面前少了一些面子。所以主家往往特办大办好婚宴,菜式多样化,以大鱼大肉(鸡、鸭)为主,但下列菜样必不可缺:烧猪肉(示对女方贞洁的肯定)、喜蛋(染红的鸡春,求子风俗)、喜糖(寓生活甜蜜)、瓜子(红色,祝新娘早生贵子)、婚嫁饼(礼饼);菜式数量多,主菜以十为吉祥数字,寓十全十美。当代婚宴多在酒楼操办,且男家多与女家联姻,新娘得以与新郎一起,为宾客、族亲敬酒、敬茶,如同主人一般。

滞新娘。亦称戏新娘,是一种传统的婚嫁风俗。婚宴毕,客人离席,主家备小利是一包、礼饼两个作回礼,就转入滞新娘这一活动中。这是供宾客、族亲尽情宣泄、制造欢乐气氛的时机,也是供新娘增初步了解宾客的开始。宾客、族亲往往在这活动时,故意搞些戏虐小动作,为难新娘、捉弄新娘,使其在众宾面前出丑。如叫新娘点烟,宾客故意将新娘点燃移来的火种吹息,以让其一而再、再而三,直至将烟点着,这让新娘给众宾留下笨手笨脚的笑料。又如让新娘“过天桥”,宾客先暗将作为天桥的四脚板凳中一只脚弄坏;新娘不知底细,在行上板凳,难免摔得个人仰马翻,引得众宾哄堂大笑。作为主家客人,戏弄新娘花样越多、时间越久、新娘越狼狈,就越好,主家也越觉得越有面子。

二朝礼。新娘到了男家,便是“做人心布仔”的开始,故而第二天要早起,必须完成三件事:一为祖先牌上香,含“续香火”之义;二是给家公、家婆打洗脸水,尽“心布仔”之责;三是接待亲朋戚友,行主宾往来之礼仪。

三朝回门。亦称“三朝返妹家”,由新娘携新郎带上多样礼品回娘家的必行日子。礼品有鸡一对、鱼、猪肉、鹅、山珍海味等,给岳家;同时必带糖果品及大桔、苹果,用以派发女家族亲近邻,主寓新人恩爱甜蜜、家和兴旺。婿至岳家后,按礼仪是拜见岳父、岳母,再拜妻族诸亲及岳家祖宗神位和家宅四方神。这是俗习规定的郎婿回门之礼。因男家有“滞新娘”礼节在先,故女家在郎婿随新娘回门时,女家父母、族亲亦以“滞新郎”以报,形式亦类同前者。三朝回门一般是由岳家留餐,招待新婿后当日即归;如路途远,也会小住一两天。回程时,岳家除回相应礼品外,还要特蒸送大红发糕和红敛糕,用于归家后派发男家族亲邻居。

结婚酒席、仪式随双方家境富贫而异,家境富裕者,则讲究排场,仪式繁琐;家境贫寒或近贫者,则仪式简单,酒席也简单。

旧时婚姻嫁娶,还附带有以下的现象:

纳妾。富豪官绅除娶妻外,还可纳若干个年轻漂亮的“妾”,俗称“娶小老婆”。妾在社会上地位低下,受家人歧视,但拥有美貌受丈夫宠爱,致使众妻妾之间经常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寡妇再婚。妇人遵从“从一而终”,丈夫死后不再婚。一些寡妇因被家人、族人出卖而再婚。寡妇再婚时,半夜送出,半路交接,不鸣炮,不举行婚礼。

建国后,实行自由婚姻,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被废止,抱童养媳、等郎妹、指腹为婚、纳妾均被禁止。

现代社会流行自由婚姻。未婚或离婚后的男女,经双方认识或经别人介绍相识后,逐步建立感情,进入恋爱阶段。如双方同意结合,则到民政机关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书。尔后便可择吉日结婚。聘金、聘礼、酒席多以从简;结婚仪式也增加了诸如“旅行”、“亲属聚餐”模式的。当然,也有聘金聘礼不断攀升,嫁妆日益高档,婚宴竞比星级酒楼的。

 

2、生育

驮子。新娘受孕后,不久就有呕吐等生理反应现象。做婆婆的,往往要祭神拜祖:一是祈求诸神保佑,二是向祖宗保喜。

逼酒。先以黏米混酒曲置酒具蒸制成米酒,再在米酒中加适量冰糖、糯米饭,浸至一定时日。妇女产子后要补养身体,最好的补品就是这种米酒加姜煮鸡。此外,在小孩出生若干日后举行庆仪时,请亲友“饮鸡酒”也需用这些米酒。现代,大富人家就少用这种大有补益的米酒,而喜用“洋酒”显其富了。

备衣具。妇女驮子后,姐婆(孕妇之母,通称“外婆”)就开始张罗小孩出世后的衣着及相关用具,如衣服、鞋帽、棉裙、背带等。

禁忌。孕妇家人忌参加红白之事,免得相冲或相克;孕妇家里忌打钉、修补,免得损伤“六甲”;孕妇忌食免肉、葡萄,免得产下的后代有“免唇”、“连珠胎”。忌在大门前方挖土。分娩后一定时日内,外人不宜到产妇家串门,否则会染“秽气”。不知情者万一到了产妇家,产妇家必须让来人喝用姜煮过的酒,以姜酒“避秽”。从分娩当天起,一个月内产妇不宜出外,在家“坐月”;“坐月”期间,禁行房事。

做三朝。小孩出生第三天,家人就要为孩子行一定礼俗:一、斩鸡酒。这一天,亲朋从四面八方携礼来贺;主家以“鸡酒”待客;“鸡酒”统称为“三曾两肥” (曾,瘦,专指鸡;肥,肥肉,特指猪肉),即三块鸡肉,两块猪肉。因贺客贺礼多以整个大鸡、至少以几斤鸡春(蛋)相送,或赠以金银玉器,故村人有“三块曾,两块肥,食人鸡酒便宜”的感慨。二、祭奉家神,祈求祖宗保佑小孩平安及家道兴旺。三、洗胎毒(又叫洗三朝)。民间认为,婴儿出世,身上沾有娘胎里的一些毒素;故要采集枫叶、枸矢树、金银花藤、艾草等青草煲水,给婴儿洗澡除去胎毒。同时,还要用黄莲煮水,让婴儿吮入两口,以洗内毒。这种洗胎毒之礼俗,自古有之。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朝浴”。又传在宋之前,唐玄宗宠妃杨玉环也曾接受过三朝洗礼。看来这种礼俗或许还可上溯更古的朝代。

做满月。婴儿出世长至满一月日,家人就为其举行一次极为隆重的庆仪——满月礼。这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满月礼均隆重浩大,亲朋四方云集往贺,主家大摆筵席宴客,本地最普通的叫法为“出月酒”。大户人家,往往要摆十几或二十多围(席);一般人家,即使穷人家道,也要硬撑面子摆上几围(席)的。作为主家、外婆家,要备上小孩出生帽、衣服、铺盖、金银项链等;还要蒸好敛糕、发糕、大笼及备好利是包,以为酒宴后派发宾客作回礼之用。是日,婴孩头戴出生帽,身着崭新衣服,上挂金银、玉器等多种饰品,用新棉裙包裹,先是在大人抱揽下“拜祖宗”,再出厅里与众宾相见。这时。按中国一般习惯,宾客一般是要说些吉利或讨主人喜欢一类些祝福的话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曾写过一篇著名杂文《立论》,现引录如下: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从前,有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 ”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 …… 。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鲁迅先生以一个“梦”的形式,用近乎寓言的笔法,借客人到主家庆小孩满月时所说的不同的话,深刻揭露了在当时现实环境中,真理被歪曲,黑白不分的丑恶现象。坚持真理时时碰壁,鼓吹逢迎却成为“时代骄子”。虽然这是篇政治性的杂文,但文中深意是借生活一习俗现象而发的。这也反过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一般来说,中国很多数地方人氏,在其家小孩满月时,是喜欢别人说好话来赞美其小孩的。

水北村人的习俗同惠州城镇及其它乡村一样,却有异于常:小孩出生及在满月时,十分忌讳别人(宾客)说“聪明”、“漂亮”、“长得好”、“好命”、“富贵”“升官”、“发财”之类的好话。也就是说,村人认为在这个时候说小孩好话,而后的生活可能会使小孩适得其反,因此喜欢别人说些比较平和的丑话来避讳。比如你说“漂亮”,就很容易使小孩日后长得“难看”,变“丑”;你说“长得真丑”,主人认为这就是它的反话——“漂亮”。所以,主人更喜欢别人(宾客)用“狗仔”、“狗妹”、“猪仔”、“猪妹”、“牛仔”、“牛妹”等贱名,来称呼婴孩。如人称“这个猪仔,就知睡,无知阿奶(母亲)辛苦,真无懂事。”实际是“小孩真乖,懂得做母亲的辛苦,睡了不妨碍母亲”的反话。因为小孩的名叫得贱,能贱生贱长;因为贱生贱长,就会可能有长大后的大富大贵,又应了“平安是福”的箴言。

做过满月后,婴儿和产妇都可以出门走动了,如走亲戚,返妹家等,自然不在话下。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在孕妇“驮仔”、生仔、哺育小孩这个期间,做姐婆(外婆)的可说劳苦功高。民间有句顺口溜云:“姐婆做到泄,家婆铎事”(意为:做外婆的,忙得全身都乏力了;而做家婆的,闲得好象没事一般。)这话说家婆的似有夸张性的失实,但对姐婆来说,却是非常贴切的。所以,一般人都是非常敬重、怀念姐婆的。

 

3、做生日与做寿

生辰寿诞习俗,早在春秋时期就已产生,至今也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诗经》云:“跨彼公堂,称彼兜觥,万寿无疆”;又云“如南山之寿,不寒不崩”。今人祝寿颂词也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这说明中国人对生辰寿诞的礼仪传统是非常重视并代代相传的。

水北人的生辰寿诞习俗同惠州城人。按惠州传统习惯,生辰称生日;庆祝生日,称作做生日;庆寿,称为做寿,虽然有时做寿也有称做生日的,如俗语说“姐公(外祖父)生日替外甥兴”,但按惠州习俗内涵严格来说,做生日与做寿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婴儿从周岁起,及后每满一岁,只要人不到六十岁,都称做生日。只有到了六十岁,才是“上寿”岁数,才可以做寿。民间认为,未到寿岁时做寿,人会损寿(生命过早结束),故须戒之。

惠州人做生日,习惯上煮两个鸡蛋,或设家庭小宴来庆贺。所谓“食一蛋,脱一难”,就寄托了人们做生日的最大愿望。现在,有些人做生日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了——在酒楼包酒席大宴宾客,或订做大个大个的蛋糕、包房卡拉OK等;但于多数人来说,还是沿用传统习惯来做生日的。

做寿,一般在“十”或“五”的诞辰日。“十”为“大寿”,“五”为“小寿”。如 “大寿”年数分别为“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等;“小寿” 年数分别为“六十五”、“七十五”、“八十五”、“九十五”等。由于惠州民间做寿奉行“男做齐,女做一”的男女有别的习俗(男以双数为吉祥,女则以单数为吉祥),所以男性的“小寿”实际上是往往不做的。女性的 “大寿”年数则实际上是分别为“六十一”、“七十一”、“八十一”、“九十一”等了。此外,在做寿的具体日期上,还奉行“男怕前,女怕后”的习俗。按这一说法,男人生日前的日子劫数大、病痛多,生日后的运程就好了;女的则生日前的运程较好,生日后便多灾多病。所以为避开这些劫数,采取颠倒阴阳的做法,提前一日或数日、一月或数月做寿。做下辈的,都要为其祝寿。做寿时,在外的子、女大都回来参加寿礼。主人往往会提前下贴邀请外宾参加。寿礼一般为衣物(袍、帽、鞋等)、肉类、蛋制品、寿糕、寿酒、礼炮等物;其中长寿面、寿包、寿桃三品是必不可少的。拜寿时,厅中陈列果品、寿酒、寿饼等,灯火辉煌。寿者坐于厅堂正中,接受子孙礼拜。礼毕,摆酒席,吃长寿面。寿宴觥筹交错,宾主诸众喧哗狂欢,雅士即席咏吟唱和,自是不在话下。

 

4、乔迁

新宅竣工后,宅主择吉日搬家入住,称“入新屋”,俗称“返新屋”。宅主入住时,须先请风先生或略懂风水的能人规划房间、厨房等起居设置摆布。是日,由家中年岁最大者,率家人在炮仗声中进入新宅。入宅后,大摆酒席宴请亲友和建筑该宅的工匠,以庆乔迁之喜。亲友均具礼道贺。礼品多为贺联、画镜、喜炮、热水瓶、面盆、瓷器、挂钟、沙发、洗衣机等;至现代就简以包一大利是作贺礼了,而主家也则在酒宴结束前以一小利是作为来宾的回礼。

 

5、丧葬

生与死,自古以来都是人生最大件事。建国前,村民逝世实行木棺土葬,仪式繁琐,一般有:

初终。人死后,移尸厅堂,置于灵床,以待殡殓。子孙在旁守灵。家中男女,哭泣哀号,以尽孝道。不哭为不孝。

讣闻。发出讣告,分送亲友,告知入殓、出殡日期。

入殓。入殓前,为死者穿寿衣(男双件,女单件)。入殓后,设灵位于厅堂。

成服。大殓之后,在服的人各依服制分别成服(穿戴丧服,一般是披麻带孝)

开吊。出殡前,亲友前往吊唁,赠送布帛。

送葬。幡旗、吹手前行,鼓乐哀鸣,四或八人抬棺柩,孝子捧灵主牌香炉跟随,家属、亲友尾随。

停柩(寄厝)。棺柩送至墓地,掩埋棺柩。

做七。人死后,第一个七日叫“头七”,丧者子女到坟前拜祭。以后每隔七天一祭,至第七个七日(叫“大七”)乃止。

守孝。父故,子女要守孝三年;母故,子女要守孝一年。夫或妻一方故,居丧至少在百日。守孝或居丧期间,不能大兴喜庆、娱乐之事。守孝期满,称脱孝。脱孝后才能如平常人家一样生活。如子女不守孝,则为不孝,就会招至神人怨怒,以至命运、财运不好。

修墓。入土三年后,挖坟捡骨装于金酲,择地而葬,然后修墓。旧时择墓地犹重风水,以为好的风水地能使逝者之神安息并保佑后世人丁兴旺、财运享通。所以要请风水先生做风水。现代就较少讲究了。

建国后,村人逝世后仍多用棺木土葬,但仪式逐渐简化。现在土地都被征收开发建设,政府实行丧葬改革,潮流所趋,都改为火葬了,仪式更加简单化。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