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连理树
作者:邬榕添(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11-27 23:16:59

罗浮山朱明洞天内,狮子峰下,曲径通幽。在苍松翠柏与原始森林汇成的林海之中,怪石嶙峋。山径石壁间,有一个石洞,洞壁有一处行书石刻,上书“泉源洞”三个大字。石洞之上,有一石隙,从下向上望去,可见天日。故此处又称“一线天”。泉水自洞中沥沥而出,长流不断,水味甘甜,长年不涸。此泉乃狮子峰最高泉,为峰下诸泉之源,故当地人称之为“泉源”。此洞就称为“泉源洞”。泉边巨石上,一株古榕如苍虬盘旋,其根须如盘龙之爪,深扎石中。更为奇特的是:在此洞的另一侧石壁,一株相思树也扎根石上,其枝叶与古榕枝叶在洞上互相交错,纠缠难分。当地人又称这两棵树为“连理树”。

提起这连理树,有一个自唐代流传至今的动人传说。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天下大旱,终南山竹结实,岭南亦然,竹并枯死。是岁大饥,取竹实食之。”(见《新唐书》)为此,唐玄宗派道士申太芝到罗浮山祈雨。(见《博罗县志》卷二·前事)申太芝奉命南下,千里迢迢来到罗浮山。他在朱明洞五龙堂南修造高达百尺的祈雨坛。当地人称之为百尺坛。申太芝登上百尺坛,面朝坛西边的五龙潭,开坛求雨。可是,申太芝和道士们声嘶力竭地折腾了三天三夜,还是不见一滴雨下。但当地的各级官吏和祭坛执事却趁机大发“祈雨”财。他们对罗浮山附近方圆五百里的山民分户摊派,强征硬收,层层盘剥。罗浮山民不堪其害,怨声载道。钱也花了,神也祷了,但罗浮山一带还是红云满天,没有半点雨意。

罗浮山下有个澜石村,村中有个小伙子叫新源,与邻村的少女小泉相好。因为无钱交祈雨钱,小泉的父亲都急病了。小泉不知如何是好,就找新源商量。新源是个血性青年,他从不信山神求雨那套谎话。三天求雨闹剧,曲终人散,却不见半点雨下,证明那完全是骗人的鬼话。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罗浮山下,罗浮有四百三十二峰、七十二长溪、九百八十多处飞瀑名泉。虽然在这大旱之年,不少长溪断流,古泉水竭。但新源不信在有神仙洞府之称的罗浮山上,找不到清泉。他决定独自上山找水源,以解乡亲们的燃眉之急。小泉不听新源劝阻,一定要跟随他上山。于是他们冒着烈日酷暑,翻过一座又一座峰峦,苦苦寻找泉眼。当他们来到狮子峰“一线天”时,又渴、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他们只好倚着石壁,躺在干巴巴、热烘烘的地上歇息。不一会,就不知不觉睡着了。一阵凄厉的鸦声把新源吵醒了。他忽然发觉自己坐着的地下有点湿润,就连忙把土挖开,只见一块巨石的缝隙中,有丝丝水迹。新源眼前一亮:莫非这就是泉眼!他推醒小泉,奋力挖开泥土,将石板一点一点地凿开。天上骄阳似火,新源和小泉口干舌焦,喉咙像在冒火。但是,他们手中的锄头和铁钎,依然挥动不停。小泉累得躺在地上直喘气。新源挥手举起铁钎,向石板凿去。只听“砰”的一声,石板裂开了,一股清泉喷涌出来。说也奇怪,好像听到一声号令,罗浮山诸多名泉如卓锡泉、酿泉、通灵泉、艮泉、洗耳泉等的泉水都喷涌而出。这股股清泉汇成飞瀑急溪,流向山下,滋润大地。旱魔赶跑了,乡民得救了。而新源和小泉却因热气攻心,永远闭上了双眼,无法看到他们以艰辛换来的胜利了。村民为了纪念他们,就称此石洞为泉源洞。村民把他们安葬在石洞。由于他们未正式成亲,依俗不能合葬。乡亲们只好把他们葬在石洞两边,让他们朝夕相对。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发现:泉源洞两旁石壁上,分别长着一株榕树和相思树。这两棵树越长越大,越长越茂盛。两棵树枝叶互相交错,纠缠在一起。老人们都说,这就是新源和小泉的化身!人们就把这两棵树叫做“连理树”。

 

 

采集地点:博罗县长宁镇

采集时间:1986年

讲 述 人:长宁中心小学余老师

整 理 人:邬榕添

流传地区:罗浮山一带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