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平笃螺与煎燶鱼
作者:邬榕添(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7-10-26 12:55:05

 

千百年来,罗浮山的秀丽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游览。游罢归来,游人又多在山下的酒馆食档小酌,既可舒展一下疲倦的筋骨,又可慢慢品味仙山美食。而他们所点的菜肴,大多都少不了一味最具罗浮特色的清蒸(或炒)坑螺。广州长堤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炒螺也很出名,只是那些地方所产之螺的底部,大多是尖的,而罗浮山坑螺的底部却是平平的,当地人称它为“平笃螺”(“笃”在粤语和客家话中,是底部的意思)。它们生长在罗浮山一带的山涧小溪之中,附在流水淙淙的石壁之上,不染泥尘,不受污染,所以绝无生在池边湖畔的尖螺的泥腥味。古往今来,游客对它的美味都赞不绝口。而在罗浮山的幽谷长溪之中,一些幸运的游客还可以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看到一种奇特的小鱼。这种貌似鲫鱼,但个头不大。最为奇怪的是:这种鱼的颜色一边是白的,银白色的鱼鳞闪闪发亮;而另一边则是黑的,浅黑色的鱼鳞,黯然生辉。这种鱼就是半焦鱼,当地人叫它做“煎鱼”,“”在粤语和客家话中,就是“焦”的意思。罗浮山这两种小生灵,为什么会有这般奇特的模样?为什么会有这样古怪的名字呢?当地的老人说:这与祖祖辈辈流传下的有关黄野人的传说有关。

话说葛洪在罗浮修道,他有一个徒弟叫黄野人,早晚陪伴左右。道徒的生活很是清苦。有一天,黄野人按照师父的吩咐,提着竹筐上浮山酥醪洞采药合丹。这里林密溪幽,山青水秀,琪花异草沁出阵阵幽香。黄野人不一会就采摘了很多药草,其中有黄精、茯苓、地黄、麦冬门和五芝。五芝就是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

黄野人抹了抹头上的汗珠,来到溪边洗净双手,准备回观。这时,他看见清澈的小溪中,几条扁长的小鱼悠悠地游来游去。几只小螺沿着光滑的石壁,慢慢地蠕动。黄野人忽然感到肚子咕咕直叫。天天粗茶淡饭,青菜素食,看着溪中的小鱼,怎不叫黄野人嘴谗得直流口水。他把草药倒在地上,抓起竹篮,在溪边捞鱼。三几下功夫,五六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被捞上了岸。黄野人找来两块瓦片,用石头垒起三星灶,又捡了些干枯的树枝,把鱼放在瓦片上烤起来。黄野人又跑去捡了十多只小螺,在石板上把它们尖尖的底部敲破,以方便煮熟吮食。这时,黄野人忽然闻到烧焦的味道,回头一看,瓦片里的几条鱼已经烧焦了。黄野人马上跑过去,正想把鱼翻过来,以便煎另一边。忽然耳边传来师父的声音:“大胆顽徒,忘记我道五戒文了吗?” 黄野人抬头看时,师父葛洪不知什么时候已云游来到面前。黄野人急忙弄熄柴火,跪下叩头认错,说:“徒儿下次再也不敢了!”望着瓦片里的焦鱼和地上的小螺,黄野人懊悔地问师父:“这怎么办?”葛洪看着一边烧焦、一边泛白的小鱼,笑了笑说:“有为师在此,不碍事!”只见他抓起瓦片的焦鱼,吹了几口气,说:“蓬莱仙鱼,黑白分明。劫后余生,珍惜前程。”然后把那些鱼放回溪中。说也奇怪,这几条鱼吐了几个气泡,竟悠然游回石缝中去。自此以后,这种半边白、半边黑的“煎火鱼”就在罗浮山深涧长溪之中,繁衍生息。因为怕再被黄野人抓住煎皮,所以它们一般都躲在石缝中,轻易不敢露面。因此,游人一般很难亲睹它们的尊容,据说有缘之人,才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葛洪又抓起被黄野人捣烂低部的小螺,用泥巴把它们的底部抚平,说:“蓬莱仙螺,体园底平。劫后余生,各安天命!”说完就把它们丢回溪中。不一会,这些小螺就顺流而下,散落在溪涧中。“罗浮七十二溪涧,一水源通四百峰。”自此之后,罗浮七十二长溪及下游的横河、湖镇、响水、平安、柏塘、公庄等镇山涧溪流中,到处都有它们的足迹,成为人间的美味佳肴。

 

 

采集地点:罗浮山酥醪观

采集时间:1999

讲 述 人:酥醪观黄道长

整 理 人:邬榕添

流传地区:博罗县客家地区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