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惠州为数不多的青年陶瓷艺术家,余小伦对青花瓷的喜好、痴谜、专注、执着是出了名的。
余小伦现任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惠州市陶瓷艺术家协会长、惠州市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惠州客家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身兼数职的他为摆脱日常繁忙的事物性活动,潜心艺事而远离尘嚣隐居山林,择吉地筑室开设“东平窑”,专注陶瓷艺术研究及创作活动。为寻求惠州陶瓷艺术家职业化及惠州陶瓷市场的营销对接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接受过学院派系统而又严谨的陶瓷制作工艺学习及训练,加之数次前往景德镇“取经”的积累,解释小伦对传统艺术的执着热爱是再合理不过的了。
青花发色淡雅素静,浓淡相宜,色彩鲜艳明净独具魅力,富于水墨画的表现效果,与中国传统审美高度契合。明、清两代景德镇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今日之势,艺术瓷中,青花依然占半壁江山。
小伦以其宏观的视野及理性的判断,将青花钴料与高温色釉相结合,以此作为主打作品路线进行探索创新,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也为后继创作积累了经验。
在绘画技巧上,倾慕绘瓷名家“珠山八友”的小伦,笔墨技法好古成痴。他以青花代之水墨,以“勾”、“涂”、“点”等中锋用笔技法进行尝试。先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打着腹稿,未到时机,绝不轻易落笔。这里有对瓷瓶的珍惜,毕竟它不像宣纸这般,来得容易些。更主要的是练就自己专注心定的气格。待酝酿成熟,便悬腕绘于素壁,一画便是数个时辰的定格,使有机会一睹其创作丰采的观者赞叹不已。
文人画笔法的形成有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根基,文人画多以写意见长,然技法范畴多为勾、染、皴、擦、点等技法的综合运用,使画面或豪迈沉郁,或格调清新,或出尘脱俗。总之强调“传神”,追求“气韵生动”,使自然、生动、简约、拙趣突显无遗。
秉承在专字上用足功力,精字上下足功夫的小伦,在他一丝不苟的创作中,他章法灵变的笔下便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笔笔达意,处处生情。鸟会唱歌,鱼在打坐,每个鲜活的生命都流淌出禅机,焕发出生趣。其作品《硕果》注重简约的构图,简练的笔法,简洁的格调,以青花浓、淡、深、浅的发色,将鸟雀的凝望和玲珑青石及“青花发紫”的石榴恰如其份地表现出来,让人不由地联想到古人“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评述。其作品《江风》构图亦走简约明快路线,器皿中一只白鹭以写实绘就,一片芦花以写意为之。白鹭独用青花料,芦花点染釉时红。让观赏者感到既明快又不失丰富,既大胆又不失生动;真是一件创意独特,值得把玩的艺术精品。
《景德镇陶录》卷一有载:“青花画坯。圆琢器皆有之。一器动累什百。画者则画而不染。染者则染而不画。所以一其手不分其心也”。小伦每日用功大约按品茗、作画、读书、绘瓷的顺序渡过,时间未有一分的虚抛。从直接体验古时拉坯、烧窑工匠的感受到用青花钴料绘制画稿,全套工序一人完成。
唯有青花慰我心,“青出于蓝胜于蓝”!
小伦实干的做为与清晰的思路让朋友圈为之点赞,他将现阶段的工作性质明确定为尝试与探索。青花瓷是钴料与窑火“相撞”后,在氧化还原推波助澜的作用下共同完成的精美艺术作品。创新理念,提升艺术内涵和审美品质,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进程,艺术创作与工艺制作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科,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也可算做小伦淡定的底气。
小伦不急,自然有其道理。
让我们共同期待小伦“青花瓷” 所放射出的迷人魄力吧!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