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节闭幕日 市民忙扫尾货
作者:曾妍虹、田飞    来源:    日期:2015-08-19 23:02:16    浏览:2387

 

昨日,“2015南国书香节暨第五届惠州书展”圆满落幕。林清玄、殷健灵、王一梅等多位名家到场,市民冒雨前来感受书香……虽有阵阵暴雨侵袭,但为期5天的书香节实践了“阅读无处不在”的理念,掀起全民阅读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南国书香节,入场观展、购书人次约19 .4万人次,销售图书等文化产品金额约216万元。

 

展出图书品种较2014年增约20%

今年,惠州会场共展出图书品种近10万个,较2014年增长约20%,总价码达900多万元。同时一系列名家讲座、签售、书籍置换、艺术表演等60多种文化互动吸引众多市民参加,在惠州上演了一场全民阅读的文化嘉年华。

本届书香节以“阅读无处不在”为口号,展出面积1.5万平方米,现场分为展销、展示和动漫文化三大区,展示、展销区共设立优秀出版物展销区、惠州特色文化展示区、教育培训区、文体区、民营展区、动漫玩具区、电子教学图书专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图书展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展区等18个专题展区。

今年,书展继续凸显文化惠民特色,读者免费进场,所有现场活动免费开放,全场图书8折以下销售。除展销区图书58折销售外,参展单位纷纷推出多种优惠措施,如台湾馆有部分特价书、重点书和内部按对象供应的图书供读者选购,部分文化及体育用品低至3.8折等。

书展的一大亮点就是吸引众多名家来惠州作演讲。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的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首次来惠,受到读者极大欢迎,会展中心南大厅座无虚席,有的读者找不到位子只能围着通道站成里三层外三层。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与读者分享“童年的温暖记忆”、著名儿童文学家殷健灵、军史作家余戈等名人名家的讲座和签售活动,也受到众多市民的追捧。

 

逛书香节成青少年暑假必选

昨天是书香节最后一天,人流虽然比不上周末,但也有不少市民赶来扫尾货,“特意等到最后一天来扫便宜货的。”一位老大爷说。据了解,书香节最后一天,入场观展、购书人次约3.7万人,销售图书等文化产品金额约43万元。

如今的南国书香节,已成为不少惠州人每年暑假的必选节目。今年,青少年依旧成为书香节主要读者群。书展专门设立了少儿读物展销区,包括少儿图书、文体用品、生活用品、动漫产品、音像制品等。

一边推婴儿车一边看书,不少年轻的父母选择这样的方式看书。而小朋友则在父母的带领下,徜徉在书海中,他们有的席地而坐,专注地翻阅连环画、少儿文学,有的则在活动区玩得不亦乐乎。

今年书展期间,共举办讲座、签售、表演等各种以读书为主题的文化活动60多场。还针对青少年读者,增加少儿优秀语言类节目展演、“你最喜爱作家”评选活动,同时纳入参展商、社会机构参与,如惠州慈云图书馆将举行慈云图书馆A PP首发阅读体验,惠州电台阳光100图书漂流及“经典诵读真人秀”,加速度教育培训中心“古诗还可以这样玩———亲子大联欢”等。

 

【展区扫描】

《永不忘却》泥塑浮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届书展特设立“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馆”,展出有关抗战的工艺、摄影、灯谜、美术、书法等作品634件。

在展区中,由惠州民协会员亲手制作的一幅长9米高2米的《永不忘却》泥塑浮雕,不少市民纷纷与它合影。《永无忘却》分苦难岁月、不屈抗争、伟大胜利三部分。浮雕上,抗日战士们或挥手、或倒下、或奔走、或握拳,表情坚毅,双目有光,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据该作品作者之一张又兰女士介绍,这幅作品经过3个月的制作,其中定稿就整整花了2个月的时间,这次泥塑对于制作小组的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次很大的尝试。

而在展区另一边,371938年日军侵略惠州的珍贵历史照片,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还有最近拍摄的惠州抗战老兵和惠州抗日遗址等照片,这些史实深刻揭露了日军侵略惠州的罪行,教育人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在优秀出版物展销区,特意组织了一批中外抗战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的图书进行展销,颇受市民欢迎。

 

民间艺术最吸人气东平窑陶器现场做

在书香节里,占地面积达870平方米的第三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展区,永远是人头攒动。众多民间艺术在这里大放异彩,工艺美术馆、陶瓷艺术馆、名茶飘香馆、灯谜馆等专题馆,以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形式,共展出超过1400件有关惠州地方风情的作()品,从多方面表现了惠州生产、生活、信仰、年节、仪礼、民间艺术与游乐的风俗习惯。灯谜制作者叶裕华,布置的上千条灯谜不仅吸引了惠州谜友,也在网上引来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谜友到博览会一游。

在展馆面积最大的陶瓷艺术馆,记者看到,这里展有北宋广东三大民窑之一的东平窑陶瓷精品。不少小朋友正围坐在拉坯机前,双手捧着陶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起陶器来。

“今年是东平窑研究创作基地第三次参加南国书香节,第一次参展时只有4件陶瓷作品,而今年展出达到四五百件”,惠州市陶瓷艺术家协会主席余小伦介绍道,“东平窑研究创作基地创作的作品多数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如取本地的泥土,烧制陶瓷,在创作内容上,也多有描绘惠州乡土风貌等作品。

在众多展品中,一件是仿古喇叭碗,很有古意。“北宋时期东平窑烧制的碗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仿照原来的样式制作,把千年前的碗,还原到现代中来。”余小伦说。

 

 

(原载2015819日《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