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龙华镇旭日古村落坐落于罗浮山脚下,总占地面积约365亩,是一个集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村的稀缺古建筑群体,至今保存完好。古村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被到此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
古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及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一、历史渊源
1、陈氏族史
据陈氏族谱记载,旭日古村始祖始居中原颍河流域一带,南宋时期迁至韶关南雄珠玑巷;陈氏121世祖孝显陈公(1150~1230)在江西石城县任职,卸职后携家室至东莞铁江2年;陈氏后人约于1330年迁入龙华镇石门楼一带;约明末清初再迁旭日村,繁衍生息,至今有近400多年历史。
2、村名由来
古村位于龙华镇北面,位于罗浮山下,前临东江、左邻沙河、右依太平山、北靠罗浮山,诸山环抱,向挹罗峰。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巍峨碧嶂,熠熠红光万丈,故名“旭日”。又因地处山林之中,亦称“塱里乡” 、“龙华塱”。解放初期为第五村,俗称 “五村”。“文化大革命”期间再用“旭日村”,沿用至今。
二、生态环境
1、地质地貌
龙华旭日村古村落,坐落在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内,占地面积365亩,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4°06′04.20″至114°06′44.07″,北纬23°11′25.79″至23°12′09.91″,位于珠三角东北端的东江中下游北岸,东部有桂山山地,西北部有罗浮山,地质构造上位于紫(金)惠(阳)凹褶断东北西缘,村内土壤以沙地为主,呈浅酸性。
2、气候
古村落地处低纬度地区,濒临海洋,季风明显,属南亚季风气候。累年年平均气温21.8℃,以七月最高,平均温度28.4℃。累年平均降雨量1827.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050小时。无霜期长达305~345天。由于旭日古村落北部、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山岭重叠,地势自北向东南、西南倾斜,导致气候复杂。
3、山脉河流
旭日古村前邻东江、左邻沙河、右依太平山、背靠罗浮山,诸山环绕,瓷土矿产含量丰富。村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流的流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东江航道可通百吨轮船直达珠江口水域;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
三、资源概况
1、基本概况
古村由蔚园、东园、大园、南边、大巷、梅花、永吉等7个村民小组组成,目前约400户人家、村民1800多人,皆姓陈。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其中有3处省文保单位),主要为古祠堂、古民居、民国时期碉楼三大部分。房屋都是砖瓦房结构,多建于一两百年前,雕梁画栋。以“花岗岩石半墙,青砖到栋,中间花岗岩石天井,两边房形相同”为特色。村巷皆为花岗岩石所铺的道路。保存较完好的大型宗祠4个,古井16口,灰塑、彩绘、木刻、石雕等艺术景观和古榄园等自然景观100余处。
2、交通概况
旭日古村落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324国道(广汕公路)和205国道(广梅公路)呈倒“Y”字型,横贯博罗县西南和东北部,将博罗县与龙华镇及古村连接起来。广惠高速、深惠高速等将古村落与惠州、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紧密相连;惠盐、深汕与在建的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贯穿惠州市全境。省道244、255、340及县道连接博罗中部及东北、西南两角的城镇(包括龙华镇),与国道、高速公路一起构成了县域公路交通网络,将古村落与外界连接起来。
3、人文概况
陈氏家族早年是东江流域远近闻名的富有家族,人才荟萃,多有商贾或朝廷官员。其中,声名显赫的有:陈家十七世陈瑞,是粤商雏形的代表人物之一,宅心仁厚,周恤济贫;陈家十七世陈文炳,乾隆年间任职惠州府,授“武略骑尉”,正六品官;现代有陈日昌,曾任中央工程四局工程师,参与南京长江大桥建设;陈林培,曾任惠州市大亚湾核电站党委书记。
4、农耕及手工业概况
旭日古村以农业为主,全村水田面积约400多亩,果林约1000亩,无荒地残次林,土地平整、肥沃。农业主要以种植稻谷、玉米、花生、黄豆为主;养殖以猪、鸡、鸭、鹅为主;古村内从事建筑和生产工具制造的有木匠、泥匠;从事日用品打制和维修业的有焊匠、补匠。
四、建筑风格
1、古建筑特色
古村落内每座建筑都有厅、房、天井、走廊等。其中,陈百万故居“蔚园”、陈氏祠堂及古建筑上的彩绘、灰塑、木刻、石雕等保存完好,排水系统仍能使用,具有鲜明的明清时代古民居建筑特色。宗族聚居的古村落,户与户之间相连,走廊相通。房子排列讲究整齐,对称。整个古民居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祠堂、院落、后花园等设计典雅别致,建筑格局中蕴含玄妙的风水理念,堪称“岭南古民居建筑的典范”。
古村还有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等丰富的农村休闲旅游文化资源,蕴含着明清时代岭南农村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生活方式。每一座古民居庭院都充满了温馨的人文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示了岭南古村落文化中的美学意境和古老农耕文化的居住情调。
2、古建筑布局和建筑工艺
蔚园: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历时4年完工,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共90多个房间。格局呈矩形块状,分东门和主屋两大部分,由东门进入,经过回廊,中间花岗岩石天井,两旁厢房,还带花园与庭院。主屋房间建造工整,为三行五列结构,以中厅为中轴线,两旁横向伸展带侧屋,至今保存完好。
蔚园的主人是旭日村陈氏十七世祖陈瑞,字瑞龙,人称“陈百万”。据《陈氏族谱》记载,陈瑞生于雍正四年(1726年),3岁丧父,8岁开始跟随伯父出外经商,15岁白手起家,经营粮、油、糖、日杂、中草药、建材等生意。他深谙经商之道,辛勤创业,讲究诚信,生意不仅遍布大江南北,还远至东南亚地区。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曾捐助惠州丰湖书院、石龙、广州等地书院以及军需用品,惠州府吴琅太守赠予“积著凝香”匾额。
古村落中保存完好的祠堂有4座。明代嘉靖年间,皇帝允许民间建祠立庙后,陈家人纷纷筹资修建祠堂。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外,各房子孙平时有事办红白喜事,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的场所。另外,陈家人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聚会的场所。现在也是村里老人们娱乐活动的好地方。
祠堂建筑结构皆为两进一厅式,设天井排水。建筑装饰有木雕、石刻、砖雕、灰塑等。用透雕和浮雕的手法,在上面雕刻了寓意吉祥如意的麒麟、奔鹿、鸟雀、梅兰竹菊和文臣武将等各种形象,连墙壁上也绘满了五颜六色的山水花鸟画和人物画,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纯德陈公祠:陈氏十四世纯德公之祠,是古村内宗祠历史最久的一座,兴建时间为清朝初期。民国时期祠堂曾经遭遇火灾,前进部分经过重修,后进部分保存了原貌。
平伯陈公祠:陈氏十四世祖平伯公之祠,建于清朝初期。该祠的宗祠文化特色鲜明,有戏台、古榕树、绿池,宛如一幅古典的村居图。祠内屏风、木雕等仍保存完好。
聘君陈公祠:陈氏十六世祖先聘君公之祠。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此祠堂最大特色在于祠堂内的红石柱和红石墙,当地称 “红祠堂”。当时,家族有人在朝为官或有名望的家族才有资格采用红祠堂这种装饰。据族谱记载,陈聘君的儿子陈文炳,当时在朝廷任“武略骑尉”(正六品),因此能为父亲建红祠堂。该祠于2010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洛峰陈公祠:陈氏十八世祖洛峰公之祠。洛峰公为陈百万之子。祠堂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是建筑装饰最精美的一座。据专家实地考察,该祠堂的石雕、木刻、彩绘、灰塑工艺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当时民间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平。该祠于2010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保护传承、规划发展
坚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旭日村古村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省、市、县党政和旅游部门的支持重视下,旭日古村落有3个点在2010年5月份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旭日被评为2010年度惠州市宜居村庄。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认真做好五村古村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着力做好古村人文资料的搜集、挖掘和整合工作。
旭日古村落于2009年9月制定了古村落项目开发可行性报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宣传和规划,成效显著。2010年3~12月镇政府还聘请了四川大学旅游开发学院的专家教授为古村制定、申请广东省名村首期工作;2010年8月份邀请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到古村拍摄,制作宣传片,加强对旭日古村落的宣传开发;2010年6~12月完成了道路硬底化建设和路灯安装工程,加大了对旭日古村落基础设施的投入;2012年1月份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我们将紧紧围绕“保护为主”的总体思路,多角度对旭日古村旅游文化进行宣传推介,以《博罗县大罗浮旅游圈》为行动指南,加快古村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我们致力于把旭日古村落保护建设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集客家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为一体的,深受海内外游人喜爱的,宜居宜业的旅游景区。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