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王屋村小组先辈曾在祠堂晒银两
作者:李秀颜    来源:《新龙门增刊》    日期:2013-04-15 11:41:32

闲时老人们聚在巷道里聊天。

 

322,永汉镇官田村王屋村小组旧围异常的热闹。当天是王屋村小组王氏第二十七代传人王成就的大婚。在文王公祠前,铺满了一地红色鞭炮纸。村民们在祠堂里忙得不亦乐乎,正为当晚的30桌晚宴准备着。几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孩在祠堂前围屋里欢欣地追逐。90岁的李湘珍等几位老人则聚在巷道里闲聊着,等待着今晚的喜宴。老村长王玉昆告诉记者,“旧围只有村里办红白喜事才会热闹。平日这里仅住有30多人,当中有10多位是老人。”

见到记者,老人李湘珍显得特多话,跟记者说起了她的经历。嫁到王屋村小组70多年的李湘珍,在39岁时就失去了丈夫,独自把4个孩子拉扯大。孩子长大后都很孝顺,女儿嫁出去了,后来儿子在围屋外建了新房子,也搬出了旧围。10多年前李湘珍也跟随儿子住进新房子,9年前她又坚决搬回了旧围。“老人跟他们的饮食很大不同,我喜欢把食物煮得软烂了吃,孩子们却不同。还是习惯了旧围的生活。”李湘珍说。如今虽受女儿照顾,但她也能拄着拐杖管理几平方米的菜园。像李湘珍一样的老人也有几个,和老伴刚从儿子新屋搬回旧围的76岁的刘细兰这样跟记者说,“老人跟年轻一代的生活不同,我们还是过惯在旧围的生活。”

永汉官田村王屋村小组古建筑群属县政府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王屋村小组古建筑群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里的村民全部姓王。据记载,王氏始祖王泰。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王泰祖十九岁中举进士官拜八品承事郎,归田宦游广东见增城风土之美好遂居焉。约元朝末年,王泰祖五代传人王文徙居永汉镇官田村,建“文王公祠”,奠定“五世启鸿基”,至今繁衍二十九代,约七百五十年。

老人王忠惠虽跟随儿子搬出旧围,但也经常回到旧围与老人们闲聊。他告诉记者,王屋村小组曾是出高官且有钱的村。明朝辛酉年,祖先王佐(号廷弼)在福建南坪县当知县。民国年间则有王洪孙、王李王等当地方官。“小时候听上辈人讲,清朝时王氏祖宗有大把银子,曾在大晴天关起祠堂门在祠堂的天井晒银子。”王忠惠说,“解放前,我们村里是在镇上数一数二的有钱。解放后,还有3户大地主。如今村小组的集体经济收入也有40多万元。”

据介绍,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王屋村小组旧围仍住有180多户共1000多人,如今旧围里仅住有30多人,其中10多名都是老人,年龄最大的有90岁,最小的也有75岁。经过岁月洗礼,如今王屋村小组旧围随处见到断垣残壁,但老人们终究没有舍弃她,想跟她一同老去。

(原载2011415 日《新龙门增刊》)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