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墨园古村:七星墩依莲藕塘建私家银库火烧不穿
作者:巴山、李松权、李靖仪、岳丹丹    来源:惠州日报    日期:2013-04-18 11:18:09

 

墨园古村完好地保存着一口“八卦葫芦井”

 

站在英记大屋的通道内,颇有“一线天”的神秘感觉

 

围门楼楼梯口保留着厚厚的盖板

 

大夫第门楼显示出当年主人的显赫身份

 

建筑内的木雕画屏

 

墨园古村一角

 

屋檐下令人称奇的木雕

 

大夫第内景

 

“我们这个古村最有特点的就是‘七星墩’依‘莲藕塘’布局。”走在墨园古村已经被泥土掩埋的麻石古道上,64岁的村民朱伟文介绍说。他说的“七星墩”就是村里的七处古建筑,而“莲藕塘”则是与古建筑相依相连的3个形同莲藕状的池塘。

 

八卦葫芦井养育16代人至今清澈

据村里的陈炳汉老人介绍,根据老祖宗流传和 《惠阳地区地名志》记载,村民在清初到此定居,用墨水划定地界,因此有了“墨园”之名。据传由于当时是邻村翟村村民先移居此地,于是陈氏祖先只好向他们买地。翟村人给了他们一盒墨水,说你们能用这盒墨水围多大的地方,就卖多大的地方给你们。聪明的陈氏祖先拿着墨水一路骑马奔跑,隔很远才滴一滴,所以围的地方很大,滴完墨水圈下的范围就是“墨园围”,墨园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这就是养育了我们村16代人的‘八卦葫芦井’。”走出围门楼,陈炳汉老人指着大门左侧一口由青石砌成的古井说。村民之所以把这口井称为“八卦葫芦井”,是因为古井的八边如同八卦图案,井壁则呈葫芦形。当记者站在井台边往下探望时,一阵清凉扑面而来。据目测,井口至水面距离约有六七米,井腹大于井口,井水清澈可见。

 

大夫第963大门占地4000平方米

离开围门楼,我们一行来到位于墨园村中部的大夫第。熟知古村历史的陈加禄老人向记者介绍说,大夫第占地约4000平方米,成963大门出入格局,主要建筑材料为杉树和麻石,房檐、窗户、屏风等部位雕刻着精美的花草鸟兽图案。大夫第的中门屋内有个私人银库,用红砂岩错落砌成,大约15立方米,用于储藏金、银等贵重物品,窗棂用铁条横竖交错组成,异常坚固,用于防盗。据称,陈家祖上曾多次遭遇偷盗、抢劫,自从有了这间堡垒般的银库,火烧不穿,枪打不进,盗贼再没有得手过。

大夫第正前面是老书室,坐落于墨园村中部,是清代后期墨园陈氏为教育村中子弟而建的。据村干部陈日强介绍,老书室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一直是“七星墩”的学堂,村里55岁以上的男子都在那里读过书,可惜“文革”时被破坏了。现存的老书室外观保存比较完好,但室内已经不复当年风貌。

距大夫第不远,是茂记大屋和义记大屋。在茂记大屋居住的陈锦信老人介绍,他今年75岁了,一出生就居住于此,几个孩子长大后先后搬出了老屋,他舍不得老屋,还一直住在这里。“我舍不得离开这个老房子。”陈锦信指着老屋封檐板上精美的雕刻告诉记者,其他老房子的封檐板上的雕刻大多为花草鸟兽,但是祖先留给他的茂记大屋封檐板上却是以不同年龄、不同神态的人物雕刻为主,像是记录着祖先们某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古村名片

墨园古村(墨园村)隶属惠城区横沥镇,位于惠城区北部,横沥镇中部,周围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墨园古村有古井、围门楼、大夫第、老书室、茂记大屋、英记大屋和义记大屋等古建筑约350间,俗称“七星墩”,其中最古老的文物点古井诞生于明代。

 

(原载2012817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