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赤岗村:广东省古村落
作者:仲恺高新区潼湖镇人民政府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4-11 11:33:54

 

赤岗村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湖镇西面,东南濒临潼湖湿地,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潼湖农副业基地、桥头镇、沥林镇接壤。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1055户,3586人。总面积9300公顷,其中,村庄面积747亩,耕地面积3850亩(水田3650亩,旱地200亩),鱼塘1250亩,园地1000亩,山林地3210亩,海拔9.7,土地平整、肥沃,是潼湖镇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地区。

 

一、村落概况

南宋时期,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杨氏家族迁至广东宝安县观兰,由于受牵连被追杀,分别逃难于5个水乡:沥林英光村、潼湖赤岗村、东莞常平沙湖口村、深圳龙岗楼下村和宝安观兰章阁村。按当时的兄弟顺序,光迪公(五世)排行第二、携孟德公(五甲)、仲德公(七甲、八甲)落居赤岗村。

赤岗村约建于明末清初时期(约1511年),居地形似孤岛,地势较高,四周多为湖泊、水(鱼)塘,地势低平。离村小组北向约1000处为丘陵地带,约1800外为马鞍山,高程250;东南约2300为现在的潼湖湿地保护区;西北约4200为东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日潮热,主要植被为松树和桉树,野生动物有山羊和野猪。

 

二、建筑特色

整体上,赤岗人落居时周围是3座山,地理形象属螃蟹形,蟹腹部一处建筑最大,称八甲;两蟹钳部较小,分别称为七甲、五甲。建筑群背靠排榜山,面临潼湖。房屋排列非常整齐,硬山顶,阴阳瓦,青砖墙体,八甲共有6排,每排相距3;每35户相邻,其间是2.5宽的巷道,巷道纵横交错,成井字排列。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村里最多时住600多户人家。墙体青砖砌成,巷道由石板或大块的石块铺成。巷道排水流畅,从无积水,据村中老人说,一年到头不见蚊虫滋生,晚上睡觉都不挂蚊帐。七甲、五甲的结构与八甲相似,规模则相对较小,其中七甲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五甲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古村落唯一的出口是建于村落西部的“七甲门楼”。每个村小组都建有祠堂,分别为八甲崇礼堂、七甲崇庆堂和五甲崇义堂,每个祠堂都编写有各自的族谱,每条村残余少量防盗的围墙。现存古井两口。

位于赤岗村七甲村小组南部边缘的美乾书室为清代建筑,2008年重修。平面长方形。面积207平方米,三间两进,两层砖木结构,面阔11.93,进深17.33;碌筒瓦、黄琉璃瓦当、滴水剪边;中轴线上无门,内檐廊两侧围墙各开小便门一扇,西门现为常用门,门向西偏南18°。内面房屋为十三檩建筑,穿斗式,硬山顶,青砖清水墙,向天井一面带四檩卷棚檐廊如重檐,檐柱圆,金柱方,皆为红砂岩。南面建筑为六檩硬山卷棚顶,与天井两廊房卷棚顶相连,为两卷勾连搭。美乾书室具有清代建筑风格,较有特色,对研究清代建筑及书室布局具有一定价值。该书室曾提供给赤岗小学办学。

 

三、生产生活

村民出行主要依靠水运,每家每户都有一条木船,有“水乡”之称。镇内流传一首民谣“有女不嫁赤岗村、出门三步要摇船、遇到一朝起身迟,头发零丁走赶船”。

赤岗村以前生产条件十分恶劣,有民谣“日头一出似火烧,晒死高田禾收,水浸低田禾割,耕田至死风流”。但是,赤岗祖先吃苦耐劳,经过辛勤耕耘,现在赤岗已成为潼湖镇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地区。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花生、黄豆、甘蔗、荔枝、龙眼、香蕉,养殖鸡、鸭、鹅和水牛,俗语潼湖四件宝“大伙沥鱼、沙埗草村少女、赤岗牛”,就包括赤岗的水牛。

赤岗村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清朝有个教书先生杨黎光一族“九代不扶犁”,成为当地名人。民国时期的杨依清是51营的营长,管理东莞至惠州的东江河道。

 

五、开发前景

赤岗村既可为研究古建筑、古代风水学、民俗学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同时,赤岗村位于筹建中的潼湖湿地公园核心地带,建设中的粤湘高速公路出口距赤岗村仅1公里,规划中的江潼公路快速连接惠州市区。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古村落。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