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百年书室犹存传递乡村书香
作者:侯县军、严艺超、龙生财    来源:东江时报    日期:2013-04-27 11:29:53

 

进入南嵩书室让人感觉豁然开朗。

 

 

 

轩书室与南嵩书室相隔很近。

 

 

 

伦敦书室已经破败不堪。

 

在农耕时代,地广人稀的潼湖地区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书室。如今,潼湖剩存4间旧式书室,分别为赤岗村美乾书室、黄屋村伦敦书室、琥珀村南嵩书室与轩书室。

日前,“惠州边界行”采访组在潼湖乡间走访发现,4间书室中,美乾书室已被乡民筹资修复,伦敦书室、南嵩书室及轩书室,仍在村民发出的恢复旧貌的呼声中承受岁月无情侵蚀。不过,重视教育的潼湖人,以现代化的农村学校传承了百年书香。

 

书室曾为知青宿舍

几年前,广州知青们相约故地重游,回忆过去在这里的生活时光。

潼湖琥珀村建于明朝洪熙元年(1425),建村时发现有琥珀化石而得名。在和名字一样安静、古老的琥珀村漫步,村民会对村内两间建于清朝后期的书室津津乐道:南嵩书室与轩书室。两间书室毗邻而建,中间仅隔着一条不足5米宽的小沟。

南嵩书室大门有一块灰塑横匾,上书“南嵩书室”四字,入内豁然开朗。往右是宽敞的天井,天井旁边一个宽敞的房间是当年的教室。左侧有一间平房,据说是当年教师们的寝室。南崇书室共有两层,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约能容纳30名学生。

解放前,这里是乡村儿童读书的地方,解放后更名为 “琥珀小学”。后来,这里成了琥珀村存放粮食的仓库以及村委会的会场。如今,南嵩书室成为村民议事聚会的地方。

从南崇书室侧门走出,迎面便能看到轩书室。轩书室的规模稍微小一些,建筑平面呈不对称的曲尺形,也分上下两层,中央以天井隔开,可惜楼板已坏,只剩梁架。

轩书室规模虽小,但装饰风格精致。书室的外墙屋檐、大门门楣上都有灰塑图案,屋内墙壁靠近房梁的部位也有不少的彩画,木结构的窗棂、梁柱、斗拱等部位则无不精雕细刻。彩画大多已脱色或遭破坏,灰塑和木雕则至今完好。

潼湖镇文化站站长苏冠明介绍,轩书室曾被安排作为省城下放知青们的宿舍,曾住过二三十名知青,书室内的墙上还留存着知青们的涂鸦,比如 “68.12.17,广州好!”、“Made in Guangzhou”。几年前,广州知青们相约故地重游,回忆过去在这里的生活时光,大家热热闹闹地在轩书室里吃了一顿团圆饭。

 

一村藏两书室罕见

仅几百人的琥珀村拥有两间书室,这在整个珠三角地区都不多见。

一个乡村何以书香四溢?这和琥珀村第一个走出去的读书人张耀不无关系。

琥珀村在明代曾出过一个名叫张耀的读书人,被封为茂名地区的教谕,他是从琥珀村走出去的第一个读书人。在他的影响之下,琥珀村重视文教之风日益兴盛。

琥珀村村民、65岁的张潭发介绍,琥珀村的村民基本上姓张,而当时张氏家族有两房子孙,为了便于管教,乡民决定为两房各修建一个书室。这两间书室出过不少知识分子,族谱上有记载,可惜经过战乱和“文革”,族谱以及其他文字资料都被毁。

解放后,南嵩书室与轩书室都改为琥珀小学的教学用地。张潭发曾在琥珀小学上过学,不过,与他的祖辈父辈读国学不同,他学的已是算术、科学等新课程。

惠城区文广新局曾派人到琥珀村进行文物普查,该局文物股负责人凌樵亮称,清代惠州地区很多千人以上的村落连一间书室都没有,仅几百人的琥珀村拥有两间书室,这在整个珠三角地区都不多见。南嵩书室和轩书室均具有清代后期建筑风格,装饰朴素,布局较有特点,对研究清代书室建筑形式以及教育制度都具有一定价值。

琥珀村党支部书记张文科说,南嵩书室与轩书室是琥珀村人的骄傲,村民曾多次开会,计划筹资将其修复,保留先辈的遗产。

 

伦敦书室破败不堪

伦敦书室的大门不是开在正面,而是位于一侧,门窗上方是独特的圆弧形造型。

黄屋村坐落在潼湖镇的南面中部位置。据《黄氏族谱》记载,明末约1522年,黄氏家族到潼湖黄屋定居。至今,全村人口达1260余人,是以全黄姓的宗族村落。

伦敦书室位于黄屋村边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面积有600多平方米,二层楼房建筑,杉木楼结构。呈四方地势,青砖夹灰岩砌墙,相传建成于晚清年代。

伦敦书室的大门不是开在正面,而是位于一侧,门窗上方是独特的圆弧形造型。村民介绍,以前书室大门上挂有“伦敦书室”牌匾,在“文革”时损坏。从书室正门进去可见一个天井,天井对面的教室堆满了柴草。旁边有一座狭窄陡峭的石板楼梯上二楼,二楼的窗户上部是圆拱形的,在过去可远眺滔滔潼湖水的壮观景象。

潼湖地区多内涝。1959年,连续的强降雨引发大洪水,惠州多处被淹,潼湖波涛汹涌,村民纷纷往高处躲避。伦敦书室凭借地理优势,成为抗洪救灾的临时指挥部。

今年83岁的黄屋村村民黄来发在抗战时期曾就读于伦敦书室。他介绍,当时整个书室有30多名学生,老师有3个,学的内容多是《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有些结了婚生了小孩的村民,也偶尔会在农闲时前来学习。”黄来发说。

如今的伦敦书室已破败不堪。黄来发每到一次母校,他就感到痛心一次。“我和许多还健在的老同学,多次呼吁要保护好和重修伦敦书室。”

 

美乾书室修葺一新

修复一新的美乾书室虽然失去了古朴的韵味,但其已承担起村民议事聚会的功能。

相比上述三间处于颓败中的书室,赤岗村的美乾书室比较幸运。美乾书室是赤岗村杨氏宗族的学校,相传也建于清代,位于赤岗村古民居旁,外侧由厚厚的灰沙围墙围住。

从书室大门进去,中间是天井,墙壁上刻有对联:一廉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下边还有一联:三级浪中龙现爪,十年身到凤凰池。一边要求学生读书要勤奋,另一边用“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图景去激励学生,足见撰联人用心良苦。

当地村民介绍,解放初期,美乾书室曾作村里的小学,后来辟为大米加工厂。几经岁月变迁,美乾书室逐渐衰败。以农贸起家的赤岗杨氏,其后人非常珍惜祖上留下的宝贵遗产。纷纷出钱出力,修缮书室。2008年底,美乾书室修复计划被提上村委会的议程,村民筹集到10多万元。如今,修复一新的美乾书室虽然失去了古朴的韵味,但其已承担起村民议事聚会的功能。一度儿童书声琅琅遥寄功成名就愿望的地方,转化成了村民的精神坐标。

 

崭新学校传承书香

潼湖最美的建筑在乡村小学,这成为潼湖人的骄傲。

苏冠明介绍,在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他们曾建议把4间书室都列入文保单位,但至今还没有批复。

在旧式书室或颓败或消失之后,潼湖乡间的书香以另一种坚固的方式在传承。潼湖最美的建筑在乡村小学,这成为潼湖人的骄傲。在赤岗小学,“惠州边界行”采访组看到,融合古朴和新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四方形教学楼,不亚于城市里的小学。

“去年12月29日,潼湖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成功。检查组到我们的各个农村小学检查时,都在惊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校园环境的美丽。”潼湖镇党委委员张莉娟说。

 

(原载2012年2月14日《东江时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