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黄屋村:广东省古村落
作者:仲恺高新区潼湖镇人民政府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4-04 16:29:40

 

黄屋村位于潼湖镇南部,南濒潼湖湿地,下辖黄屋和翟屋两个小组,现有村民1600多人。总面积706.51公顷,其中,村庄面积351.15亩,耕地面积1578亩(水田657.45亩,旱地187.35亩),鱼塘1300亩,园地1000亩,山林地3935亩,海拔9.7。属丘陵地带,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日潮热,主要植被为松树和桉树,野生动物有山羊和野猪,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花生、黄豆、甘蔗、荔枝、龙眼、香蕉,养殖鸡、鸭、鹅。

 

一、村落概况

黄屋古村坐落在潼湖镇的南面中部,据《黄氏族谱》记载,老祖宗于八百年前从福建等地迁徙,历尽艰难险阻,开枝散叶,至明朝嘉靖年间,家族人丁渐旺。祖公黄以兴(三郎太祖)(约1308~1312年)带着黄盛(约1522年),由东莞邑江边、小铁岗迁往惠阳潼湖黄屋村定居,至今为全黄姓宗族村落。旧族谱“文革”时已毁,1996年重修。

村落为船形构造,旧围村民居住整体呈长方形建筑布置,井字形的巷道,周围建筑的墙体用青砖、灰砂岩材料砌成,前后相连,围成一体。巷道和门框用石块、人工水磨加工砌铺而成,手艺精致。现村内仍保留有明清时期民居500多间,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但少部分已损坏。古石巷道有2000多米。“文革”时期,墙体上的壁画、诗词、对联等多数被毁,只有少数一些木雕、石雕建筑工艺品和牌匾得以保留。

 

二、文化遗产

黄屋村郭伦书室。建于清末,保存较为完整。位于村里坐北向南的角落,面积170平方米,三间二进,面阔11.17,进深15.29。为两层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前不开门而在书室南侧中部开一小门,门楣饰三瓣花朵形,上有灰塑横匾。二楼为阳台,栏杆石砌,装饰绿琉璃瓶式矮柱,六檩悬山卷棚顶,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碌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后檐与天井两廊房前檐连为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天井左侧建有建有石砌阶级上楼。二进为硬山顶,阴阳瓦,内部砖柱承重,金字梁架,前檐又与天进两廊后檐相接为勾连搭。书室内部门楣、窗楣、栏杆上装饰带有西式风格,较有特点,对研究清末民初时期民间书室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

在革命斗争年代,书室曾是东江纵队的秘密联络点。1945~1948年,在书室任教的教师黄卓如,边教书边做地下组织工作,宣传抗日游击战争。书室也曾是抗洪指挥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国家领导人赵紫阳,与1962年曾到黄屋村视察民情,在书室设置指挥部,指导土地下放包产责任制和水利防洪建设工作。

水井。两口,分别位于村里东、西两面,其中一口有400多年历史,井深9,呈圆形,直径80厘米。夏天水深7多,冬天都有3多水,水质特别清澈、甘甜,能供应全村人喝水。

矮围岭窑址。位于黄屋村矮围岭东南坡,主要烧造于宋代。矮围岭高出地面约60,坡度30度左右,从采集的遗物来看,烧造的器物主要为瓷碗等日常生活用品,基本为青釉、敞口、凸唇、圈足。矮围岭窑址对研究南宋时期本地烧造瓷器的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三、开发前景

黄屋村交通便利,建设中的博深高速公路军垦互通出口就在黄屋村,村内实现村道硬底化。

黄屋村农业生产发达,现有甜玉米、蔬菜生产基地8个。同时,黄屋村位于筹建中的潼湖湿地公园核心地带,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